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世界献血者日:济南童康儿童医院无偿公益献血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03 11:14:25

 古人的吃姜大法,我找到了5种,还有一个药王的吃姜反馈。nnn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天越热,越要吃些热气的东西。
 
夏季阳气在体表,脾胃肚子摸起来反而凉凉的。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保证脾胃的暖和,身体才能经受住夏季潮湿、炎热、耗气、空调冷饮的四重考验。
 
若脾胃被寒湿困住,轻则食欲差、恶心干呕、四肢发凉、脸色发黄发暗、肢体沉重,重则肚子肥胖、月经不调、痛经、肾元虚衰等。
 
所以,养生古训「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吃姜养脾胃脏腑的阳气,保脾胃不困于寒湿。
 
姜作为养阳的「天选之子」,到底有什么作用呢?古人都怎么吃姜?像现代人含姜片这么无聊吗?他们喝姜枣茶吗?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孙真人:呕家圣药是生姜
 
《神农本草经》:辛温,主胸满咳逆上气,温中止血,出汗,逐风,湿痹,肠澼,下利。生者尤良,久服去臭气,通神明。
 
生姜的作用,概括起来主要有这两个:
 
1、温中化痰湿止呕吐
 
胃主降,若困于寒湿,停滞不动,胃气不降反升便成了上逆,常见打嗝不止、恶心呕吐、口吐清水白稀痰。
 
生姜辛温能化去寒湿,健运脾胃,降逆止呕,孙真人说生姜是「呕家圣药」。易晕车、晕船的人若是脾胃寒凉,可以嚼姜或把生姜片贴在肚脐,让它暖脾胃,降气止呕。
 
生姜的温热还能解鱼虾等寒毒,吃螃蟹常配姜丝;生姜还能解半夏的毒,姜半夏便是用生姜煮汁来炮制的。
 
2、解表散寒
 
生姜辛散,能上升温肺、温表、开毛孔出汗,驱赶体表寒湿。淋了雨来一碗姜汤,就把感冒这个瘟神送走了。
 
在空调冷气盛行的现代,夏季吃姜有特别的意义,那就是:让阳气顺利进入孙络(络脉的细小部分)和肌肉。
 
《黄帝内经·四时刺逆从论》:「春气在经脉,夏气在孙络,长夏气在肌肉」。大家多待在空调房里,出汗出得少,阳气上升实际上不完全。
 
而吃点生姜,引阳气到体表,出点汗(或不出汗)都有助于阳气走到体表的犄角旮旯,使那里不至于堆积寒湿等邪气,避免以后出现局部凉、麻或经络堵塞等问题。
 
别小看这些稍节部位,这些小地方恰好是气血能否正常回流的关键,关系到内脏的正常运行。
 
古人吃姜有什么收获?
 
今人吃姜也有很多反馈,比如下巴不再长痘、手脚不冰凉了、气色好了、瘦了等。那古人吃姜有什么样的反馈?
 
《东坡杂记》记载了大文豪苏东坡的一个见闻:
 
予昔监郡钱塘,游净慈寺,众中有僧号聪药王,年八十余,颜如渥丹,目光迥然,自言服生姜四十年,故不老。云姜能健脾温肾,活血益气。
 
其法取生姜之无筋滓者,然不用子姜,错之,并皮,裂,取汁,贮器中,久之,澄去上黄而清者,取其下白而浓者,阴干,刮取如面,谓之姜乳。
 
以蒸饼或饭搜和,丸如桐子,以酒或盐米汤,吞数十粒,或取末置酒食茶饮中食之,皆可。
 
聪云:山僧孤贫,无力治此,正尔和皮嚼烂,以温水咽之耳。初固辣,稍久则否,今但觉甘美而已。
 
这位聪药王说,做姜乳太麻烦,我只是和着皮嚼烂了用温水送服,也有作用。
 
古人吃姜、用姜的花样
 
1、姜乳
 
上面记载的姜乳是一种吃法,也叫姜淀粉、姜素,其实是像藕粉一样的白色粉粉,现在也有用姜乳来做饼、点心、放到粥里。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图源网络,侵删
 
姜乳粉其实是生姜里的蛋白质、姜辣素和其他微量矿物元素。经过提炼的姜乳味道不如生姜辣得刺激,给脾胃偏寒的小朋友喝也可以。
 
姜乳遇水即化,还可以用来做面膜或拌到乳霜里擦脸,一次一点点,脸上暖暖的,不容易长斑(若是脸红易过敏,油腻毛孔粗大不要轻易尝试哦)。
 
做法是把生姜研磨细,再绞出汁,静置两天等它澄清成粉,自己动手DIY需要姜的量大,不如在某宝上找哦,友情提示搜索关键词:姜素、姜淀粉、姜乳。
 
2、通神饼
 
出自宋代《山家清供》,姜能通神,通神饼其实就是姜饼。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图源网络,侵删
 
做法:
 
姜切成薄片,葱切成细丝,用放了盐的热水焯一下。和上白糖、白面,减淡辛辣。调入香油煎炸。食之能去寒气。
 
这个还是比较简单,有时间下厨的妈妈,可以动手做一下,毕竟让家人每天吃姜片有些无聊,变个花样,味道好又有利于他们的健康。
 
3、姜粥
 
有两种做法,一种是直接煮粥转小火时,直接放入姜丝,直到粥好出锅。一种是把姜绞汁,用姜汁来煮粥,《手集方》:捣汁煮粥,治反胃。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图源网络,侵删
 
4、佩戴生姜
 
很多人听过著名医家王孟英用随身佩戴的干姜救了老板一命的故事。王孟英并不是带着玩,佩戴姜是古人的传统。
 
古人出远门也会带「紧急小药箱」,不过不是我们的感冒药,而是生姜、干姜、蒜、艾、大黄、白术等。
 
唐《千金要方》:「凡人远行,随身常有熟艾一升……大黄、芒硝、甘草、干姜、蜀椒」。
 
古人在入伏的那天也会佩戴姜,《随息居饮食谱》:初伏日,以生姜穿线,令女子贴身佩之。年久愈佳,治虚阳易脱之证甚妙,名女佩姜。
 
女佩姜其实和三伏贴很像,三伏贴里一般有姜。没有贴三伏贴的日子,考虑佩块姜,当行走的养生标兵,哈哈哈。
 
5、姜汁牛乳茶
 
广东有名特产姜撞奶,元代朱震亨《丹溪心法》里有个姜汁牛乳茶。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图源《王凤岐的养生餐桌》
 
取鲜牛奶200ml,韭菜汁50ml,生姜汁15ml,白糖适量。把姜汁、韭菜汁冲入牛奶一同煮沸即可,加入白糖调味,每日2剂,早晚空腹温服。
 
一般阴虚的人是不适合吃姜的,但这个茶可润肺养胃、润肠通便、补虚解热,阴虚+体寒的人适合喝。病后、产后出现便秘,或老年性便秘都可试试这道茶。
 
姜枣茶取法于医圣
 
现在最流行的姜枣茶、姜枣丸均取法于医圣张仲景。《伤寒论》的113个药方中,有35个都用到了生姜和大枣,健脾胃、散寒湿。
 
古人怎么吃姜?古书里的花式吃姜大法
 
生姜助卫气发汗,大枣补益营血,防止汗多伤营,二者一走一守,能调和营卫,补而不滞。
 
用料:生姜3片,大枣6颗
 
做法:将大枣掰开煮,和生姜一起下锅,大火煮开,小火煮30-40分钟或焖烧锅焖30分钟;
 
注意事项:
 
1、枣一定要掰开,不掰开煮出来的汤或粥没有枣味,是枣的甘甜精华没有煮出来;
 
2、有条件的最好用小黄姜,是生姜入药的道地药材,效果比普通食材生姜好;
 
3、煮中药讲究利汤欲生,补汤欲熟。若淋了雨、受了空调寒气,煮2-3分钟即可倒出来喝,取其轻清走表。若是暖脾胃就久煮,出来的汤味醇厚走里,守中;
 
4、最好是在上午喝,下午和晚上不喝(主收敛)
 
5、若是完谷不化(就是食物吃进去是什么样子,拉出来还能看到原本的形状)、动则腹泻,可以把生姜换成干姜;
 
6、若是寒湿重(舌苔白厚腻,手脚凉,小肚子凉),可添加几粒花椒、或一小块白术;
 
7、适合的人:
 
舌质淡白,手脚冰凉、怕冷、常腹泻大便不成形、浮肿、小肚子凉的脾胃阳虚、寒湿、气滞血瘀等体质;
 
8、不适合的人:
 
阴虚的人(舌红苔少、地图舌、裂纹舌、五心烦热、常口干、眼干、皮肤干)的人少吃或不吃。
 
内热的人(舌红苔黄腻,胃热呕吐,口臭,痔疮出血,痛疮溃烂、风热感冒)少吃或不吃。
 
肝炎病人一般忌吃姜。小孩纯阳之体,一般也不用吃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