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如何学会厚黑学 这几种方法让你变得外向起来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6-29 18:24:37

 你肯定有听过,成功做事的基本三要素“胆大、心细、脸皮厚”。888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你需要有面对世界的胆子,同时对问题有见微知著的细心,然后再加上自己不畏困难、不怕失败的厚脸皮,那么你做事成功的胜算,至少会比一般人高很多。
 
然而,有那么一部分人,在行动之前,往往就已经“打退堂鼓”,究其原因,就在于他们的“脸皮”不够厚。
 
脸皮薄的人,都有什么特征?
 
爱面子,高自尊心,心理承受力脆弱,容不得一点自己颜面的受损,做事顾虑很多,不会开玩笑,对很多事情都很在乎,却又在乎不了。
 
这种种的“心理制约”,导致他们还没有开始行动,就已经自己宣布认输了。
 
不管做什么事,即便是与人交谈这么常有的情况,脸皮的厚薄程度,也会决定我们能不能把这件事做好。
 
所以,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脸皮薄的人,你是时候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了。
 
你的脸皮为什么这么薄?
 
并不是每个人一出生,就注定是一个脸皮厚或者脸皮薄的人。
 
尽管先天遗传的特质,对我们的性格会产生特定的影响,例如粘液质和抑郁质等性格内向、害羞的人,脸皮会相对薄一些,但一些后天的因素,还是能起到强化或者弱化作用。
 
当然,我们知道所谓的“脸皮”,并不是真的指我们脸上皮肤的厚薄,这是一种形象化的称呼。真正的意思是指,我们的心理,对外界情况其适应程度的高低。
 
我们对外界情况的适应程度越高,我们的脸皮自然就会越厚;反之,适应程度越低,脸皮也就越薄了。
 
那“适应程度”是怎么来的呢?有两种影响因素:
 
第一,我们个体的成长经历总和;
 
第二,我们对外界事件的掌控度。
 
例如有些孩子的成长环境比较单一,接触到的事物又不算太复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他们对外界的适应程度不是很高,给人的感觉就有点拘谨和腼腆。
 
而那些从小养尊处优、衣食富足的孩子,父母又经常带着他们“周游列国”,那么这些孩子对外界的适应程度比较高,最终对外界的反应也会更自在、更悠然。
 
这是“环境”这种外界,从我们小时候就会对我们造成深远的影响,即便是长大之后,这种影响依然存在。
 
而第二种对我们产生影响的外界,就是“陌生事件”。
 
例如有些人对其他人可以表现得脸皮非常厚,在工作上侃侃而谈,与朋友相处也落落大方,可是一旦站在异性面前,整个人就懵了。
 
本质上,这样的人并不算是一个脸皮薄的人,只不过他对于“与异性相处”这类事件,还处于“低心理适应程度”而已,所以才会有如此表现。
 
只要他能够增强对于这类事件的“心理适应度”,那么他的脸皮自然就会厚起来了。
 
但不管是哪一种影响因素,我们这个“心理适应程度”,只要深入挖掘就知道,它是跟我们自身的信心都有很大的关系。
 
信心决定了我们对外界有多大程度的“掌控力”。尽管这种“掌控力”或许比较虚无和抽象,甚至只不过是一种自我感觉良好的状态。
 
但这种心理上的“掌控力”越大,我们就越有信心;我们越有信心,自身的表现方式也就会越“脸皮厚”了。
 
为什么有些人与异性相处时,脸皮会这么薄呢?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去掌控这类事件,不知道要做什么,才能够解决到期间遇到的问题。
 
不管是“跟异性聊什么话题”还是“怎么相处才避免尴尬”这些情况,他们心里都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而人对于未知的事物,都会有一种“天然的恐惧感”,这是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生存本能。
 
当我们对这类未知事件感到害怕、不适应,那么我们自然就感到想逃避、远离。这样的思想挣扎,很容易导致我们表现得有点“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最终,一个“脸皮薄”的形象就因此而来了。
 
这就是我们对某些“外界”缺乏信心,觉得自己没有掌控力,导致自己的心理适应程度一直低下,而让自己成为“脸皮薄”的人的原因了。
 
纠正你的自我身份认知
 
想要纠正你的“薄脸皮”,先不要做其他事,第一步是先纠正你的自我身份认知。
 
什么意思呢?
 
我们每个人对于自己,都有一个自我身份认知的定位。这个定位可能是准确的,也有可能是错误的。
 
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定位,我们的大脑都会下意识地去保护这种自我的形象定位。
 
例如一个内向、害羞的人,他可能不敢社交,不会聊天,也没什么朋友。尽管他知道自己有如此的不足,他对自己也会有一个潜在的身份定位,然后下意识地去保护这种定位塑造出来的自我形象。
 
也就是说,有时候为了不让别人知道他自己有如此多的不足,维持心理平衡,他就会努力保护好自己塑造出来的外界形象,让别人无法知道他的缺点。
 
问题是,当一些情况的发生,诸如他参加聚会,或者由于工作的原因,他必须与人交往交谈,那么他这种“不会社交”、“不会聊天”的缺点,自然就会在这些情况下暴露出来了。
 
当真实的形象暴露出来后,而这种形象又跟向别人展示出来的形象不相符,这时我们就会产生“自我认知偏差”。
 
自我认知偏差会产生什么后果呢?通常会有两种反应,第一种就是恼羞成怒,第二种就是无地自容。而脸皮薄的人,多数都是第二种。
 
当你真实的形象暴露出来而导致自己无地自容后,我们的大脑还是会习惯性地维护我们的“自身形象”,那问题就来了。
 
由于脸皮薄的人,不知道怎么如何优雅而大方地维护自己的形象,于是他们表现出来的样子往往都是“扭扭捏捏”、“脸红耳赤”、“尴尬窘迫”,给人很不自然的感觉,就好像被人发现了秘密而感到羞愧一样。这就是脸皮薄的特征。
 
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他们建立了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形象,而且还想去拼命维护这种错误的“自我形象”。当现实和幻想产生冲突时,自己遭到“打脸”,自然就会感到浑身难受。
 
这也是为什么“脸皮薄”的人,害怕丢脸的原因。因为他们过于在乎自身创建的形象,不敢把那个真实的、没那么完美的自己暴露出来。
 
而脸皮厚的人,当遇到同样的情况时,又会怎么表现呢?有两种情况:
 
第一,他们对自己有正确的自我认知,知道如何表现自己。什么应该给我们看,什么不该给我们看,在他们心里都会有一个掌控力。当然,那些心机重的,自然会用更深层的方式去维持自己的形象。
 
第二,他们对自己建立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例如那些无知而自大的人,由于建立了一个错误的自我认知,井底之蛙,觉得自己很厉害,那他们也会按照这个身份去表现自己。
 
既然他们对自己都有足够的掌控力,自然就会做出一些跟自我认知相符的行为,也因此对外界有足够的信心,脸皮自然就厚了。
 
而有些人,如果遇到窘迫的情况,他们也能够运用言语去化解这个尴尬。
 
例如你跟朋友聊天,你突然想感慨一句“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快,一个下午就这么过去了。”但说到一半,你才发现自己说成了“唉,跟你聊天真的很痛苦。”
 
由于你自我认知定位是一个觉得自己不会说错话的人,却就这么说错话了,自我认知发生偏差,感到尴尬了,朋友对此也一脸茫然,还有点不解。
 
这时,你可以直接道歉,说自己说错了,也可以顺着这个错误去说:“难道不痛苦吗?跟你聊天,时间的流逝永远都是这么快,一个下午就这样没了。痛并快乐着啊!”
 
这样就把错误纠正过来了,而不是很在乎很执着地担心怎么办,会不会尴尬,会不会让你不喜欢。
 
所以我认为,想要让自己的脸皮厚起来,你首先要纠正你的自我认知。而解决自我认知偏差最健康的方法有三个:
 
1,大方承认自身的不足;
 
2,努力纠正身上的不足;
 
3,不要太在乎某些不足。
 
这三者,都跟我们的“心理适应程度”有很大关系。而怎么做好这三者,又跟下面的建议有关联。
 
通过学习提高你的自信心
 
既然脸皮薄的人,都是对某些不熟知的外界缺失掌控力,而没有足够的信心。那是不是代表,针对性去学习那个外界的相关知识,就能够提高我们的信息,练就厚脸皮呢?
 
是的。
 
正如我们小时候不会骑自行车,在开始学习时我们会害怕跌倒、撞伤一样,对自行车缺失掌控力,我们自然就不会做这件事感到有太大的信心。
 
直到我们学会如何骑自行车之后,我们对此已经习以为常,那么做起来自然就会有一种由内而外生出来的自信心,从而觉得自己做这件事是会很简单。
 
我们大多数人的脸皮薄,通常都是聚焦在某些“事件”上面。当然,也会有自身人生阅历过少,眼界狭窄,而导致的脸皮薄。
 
但不管是哪一种,针对性去学习,永远是提高我们自信心,获取掌控力的重要步骤。
 
即便是那些“什么都不会的人”,他们之所以脸皮厚,就是因为他们对外界,诸如社会交往、人际冲突等,已经有相当程度的阅历,可以说心理适应程度比较高,所以他们给人很放得开的感觉。
 
但那也是他们通过不断的接触、了解、摸索这种“学习方式”,去获取认知,提高自己对其的掌控力,建立信心,才最终练就厚脸皮的。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有这种不足,那样不足的时候,尝试通过学习,去积累自信心,提高自己心理对外界的适应程度。
 
例如:
 
1,针对未知领域,进行深入的学习。
 
好比你不会社交,就学习一些社交的技巧,不会聊天,就学习聊天的话题。当你对这种情况有过相关认知的了解,心里有谱,做起来自然就得心应手了。
 
2,提高自己对某类“事件”的体验次数。
 
设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单身的人,去参加相亲大会,刚开始的时候,你会不会感到很紧张呢?但如果你参加了十次了,还会像第一次那么紧张吗?相信你不会。
 
这就说明,随着我们体验次数的增加,我们的心理适应程度就会变得越高。如果你想在某方面的脸皮厚起来,尝试增加那方面的体验次数,会有很大的改善。
 
有时,你需要“敢于丢脸”,才能够增加这种体验次数的。
 
3,学会挑战自己,做一些未曾做过的事。
 
当我们经历过足够多的挑战后,我们就会从中积累到很多成就感,这些成就感可以代表,我们对于外界有足够的掌控力。说明只要我们肯努力,就能够解决到某些问题。
 
好比你经常去不同的城市旅游,那么你对于外界的适应力和掌控力,肯定会比一直待在自己城市要强的多。
 
所以,做一些自己为曾做过的事,以此挑战自己,我们对外界的心理适应程度,就会慢慢提高很多了。
 
例如,尝试去学习当众演讲!
 
朝着一个全新的形象构建自我认知
 
很多人脸皮薄,既不想改善自己原先不足的形象,又不想努力改变自己,获得一个全新的形象,这就会一直让他们陷入“自我认知偏差”的窠臼里面,出不来。
 
这样就很难解决到自己“脸皮薄”这个问题了。
 
想要打破这个局面,最好的方式,就是构建一个全新的、良好的形象,用一个正确的自我认知,作为新的自我身份认同。
 
例如我以前是一个内向的人,在别人面前从来都是沉默寡言的,偶尔说一两句话,别人笑了,会对我说:“没想到你会说笑啊!”
 
我听了后,不知道别人是在称赞我,还是在嘲笑我,但这些跟我沉默寡言的形象有冲突,自我认知发生偏差,于是我就会感到不好意思,觉得别人的笑声让我很尴尬。
 
自我反思之后,我不喜欢这种感觉,不想要这种形象,于是以前读大学时去学习演讲,学习辩论,提高自己的口才,获得第一名,成为社团团长,构建出新的自我身份定位。
 
现在工作,跟其他公司谈合作,我说了一些话别人笑了,我觉得这很正常,因为这符合我新的自我认知定位。说不定别人笑,是在我口才的“掌控力”之下。
 
这样,还怎么会脸皮薄呢?
 
所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脸皮变厚,你最好想一想:
 
1,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新形象?
 
2,为了这个新形象,你要去做些什么?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6-29/136648.html
3,作为自我身份定位,这个形象适合吗?
 
4,不适合,怎么去调整和改善?
 
这不仅仅是科学的方法,也是我个人的切身经验。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