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中国有犹太人聚集地吗 没想到这个地方竟然是犹太人后裔的居住地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29 15:26:37

 当身处顺境时,要学会时刻提醒自己,切不可因一时的顺利而沾沾自喜,变得事事懈怠;相反,当身陷逆境时,要学会坚韧,切忌因受尽困难的折磨而终日颓丧,要相信困难总会过去。古犹太人便是一个坚韧的种族。xxx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犹太人是神奇的存在
 
罗曼罗兰说过这样一句话:"没有国家的力量,就没有人民的权利"。一个国家失去了它的力量,那它注定将要灭亡;国家灭亡了,人民也就失去了他们的权利,甚至是活下去的权利。
 
有国才有家,对人们来说,没有了国就相当于没了家,因为国是千万家。两千多年前的古犹太人因为古犹太王国的覆灭,被驱逐流放到世界各地。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失去了国家、飘零了许久的古犹太人后来能够重新在有着同样价值体系以及族源认同的基础上重聚成国。
 
这个国家,虽有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却以农业大国著称;这个国家,本身人口和资源均是劣势且被敌国环绕,却依旧安于盘石。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犹太人真是世界上一个神奇的存在!
 
曾经为犹太人最著名的聚集地是一个小胡同,位于我国的河南省开封市。古犹太人失去国家之后,便定居于此地,其后裔保留犹太礼制,但却以中国人为骄傲。这个小胡同处在开封市区的东部,呈现东西走向,东起草市街,西止北土街,古时称"挑筋"胡同。
 
冯玉祥主管后便改称为"教经"胡同,至今仍居住着古犹太人的后裔,几乎每家每户都保存着许多与犹太人相关的东西,如:窗户上的以色列国旗;犹太教哭墙的照片等。那么犹太人最早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入住开封佛经胡同的呢?
 
开封市一博物馆里珍藏着一方名为《重修清真寺碑记》的石碑,其立于公元1489年即明弘治二年。碑上记载着:宋朝皇帝因高兴于犹太人向其进贡西洋布,便下旨允许犹太人入住汴梁,而"汴梁"正是北宋的都城开封。由此可见,北宋初年时期,犹太人便已在开封落脚生根。
 
犹太人被繁华的开封所吸引
 
众所周知,繁华的国家抑或是地区总会引人注目,吸引着各种各样的人去一探究竟。不同的人带着不同的目的去往繁华之地,学子怀揣着求学的梦想;商人怀着赚大钱的目的;政治家带着对当地政治面貌的好奇想法……
 
当时的北宋正处于鼎盛时期,作为都城的开封,是个拥有过百万人口的世界顶级繁华都市。宋朝秉承了唐朝"对外开放、包容"的态度,吸引着犹太人在内的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学子、旅行家不远万里奔波而来,并最终在此繁华之地定居。
 
出生于佛经胡同的张兴旺是开封地区古犹太人后裔的代表,他的外貌有着明显的西域特征:浓密的大胡子,鹰钩鼻,体格健壮,一望便可知与纯正的中国人有差别。然而有些古犹太人后裔甚至至今还戴着犹太圆顶小帽。
 
犹太人懂得适时做出改变
 
孔子曾如是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每件事物都是时刻在变化着的,人也一样。懂得如何应对敌人的变化的人,拥有着冷静、随机应变的能力,孔子称之为神。
 
这一种人能够更好地适应时刻变化的社会环境,生存能力超强,他们也因知道改变的重要性,容易融入陌生的群体;而愚钝、遇变化慌张的人,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适应突变,也会因为太迟做出改变而受到新群体排挤,他们注定会落后于神一般的人。
 
北魏孝文帝其实属于鲜卑族这个少数民族,建朝后,他下令讲汉话,改汉姓,穿汉服,并与提出与汉人通婚以及决定迁都洛阳,这个令群臣有些许反对的想法。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改变了当时社会落后的面貌,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可见,国家的治理也应该顺应时代而做出改变,改变使国家更好地发展。古犹太人也因迁移至开封而做出改变,让他们这个外来民族更好地融入到当地人的生活中。
 
从张兴旺口中得知,聚集于开封市小胡同的犹太人大多数从天山南路入境,他们初到达开封时,社会上的人们称之为"蓝帽回回"。待定居下来后,他们将旧姓氏改为汉姓,号称七姓八家。
 
七个姓分别是赵、艾、李、张、石、金、高,另外包括由"张"姓而来的的"章"姓,加起来总共有八个家族。然而这些姓氏由其祖先的名字变化而来,例如:"艾"就是"亚当";"石"便是"示巴";"李"则是"列维";唯独"赵"姓,是中国宋代皇帝所的赐的姓。
 
犹太人仍然保留着某些传统习俗
 
然而改变并不意味着所有事物都有所变化。犹太人后裔至今也依然保留着古犹太人的一些传统习俗,比如在生活习惯上以及装束方面。在开封犹太人后裔中大致有1000人遵循着犹太礼制——祭祀祖先时用白水煮熟的羊肉;用沾着鸡血的毛笔来涂抹门。
 
这1000人中有30人会讲希伯来语,希伯来语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语言之一。"张兴旺自豪地表示自己也会讲这门古老的语言,并且他不仅有着汉姓张、汉名兴旺,还有一个犹太教名字——摩西。
 
北宋灭亡,霸占着开封的便是金国。公元1163年,即金世宗大定三年,开封犹太人建立了犹太会堂,名为"清真寺"。清真寺的主持者为"掌教",精通古兰经,信奉耶和华,遵守安息日、逾越节、普珥节等犹节日。
 
塞·约翰逊说过:"长期形成的习俗不是轻易可以破除的;谁试图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结果往往徒劳无益。"习俗是每个民族间特有的;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是不能被轻易改变的。
 
每个民族都有属于自己的风俗,如藏族禁忌杀生,从不亲手宰杀牛羊;白族崇尚白色,以白色衣服为贵;而我国春节时要贴春联,放爆竹。犹太人自然也有特殊的习俗。
 
犹太人不食用牛羊肉的蹄筋,食肉时必先挑筋,因此开封民间又称犹太教为"挑筋教";于金世宗大定三年所建的清真寺也被称为"挑筋教礼拜寺";绕寺而建的胡同就被称为"挑筋胡同",最后被改称为教经胡同。
 
近些年来,许多国内外学者对开封地区的犹太人后裔加以关注,甚至有来自海外的犹太人团体来到开封,想让开封犹太人后裔重回老家居住。然而作为开封犹太后裔代表的张兴旺对此持着拒绝态度,他认为虽然其身体里流淌着的是犹太人的血液,但他们生长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祖国是有感情的。
 
大家都是爱国的,只要心里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就足够了,古犹太人后裔大多已把中国当做自己的家了。即使犹太人后裔身上流淌的是异国人的血液,心却是一颗赤诚的中国心!
 
的确如此,人们在一个地方生活的时间长久了,便会在心底里默认为此处就是家了,不论他们久居之地是异乡甚至还是异国。更何况中国是一个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和谐的国家,它一直闪耀着光芒,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的眼光。
 
古犹太人之所以来到开封,大抵也是因为他们被当时开封的繁荣吸引着吧。他们丧国后,不仅没有恐惧、绝望,反而能为他们自己以及家人们寻到一处安身之地,古犹太人是坚韧的;他们丧国后,没有立刻倒下,反而承受着痛苦,古犹太人是伟大的;他们丧国后,没有飘忽不定,反而毅然来到中国,古犹太人是有眼力见的。
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20-05-29/132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