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之后,谁是北方经济总量第三城?当前青岛已经连续20年位居此位,不过身后的郑州与其差距正不断缩小,不少专家都认为,郑州超越青岛就在眼前。KKK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
郑州市统计局近日发布的2019年统计公报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完成生产总值11589.7亿元,比上年增长6.5%。同期青岛市的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174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6.5%。
两相比较,2019年郑州仅落后青岛151.61亿元,可谓伯仲之间。那么连续位居北方第三达20年之久的青岛,接下来会不会被郑州超过呢?
根据公开资料,在北方地区,1978年以来,京津两大直辖市一直位居前两名,而北方第三城的位置有过一些变化。
从1978年到1999年,北方第三城一直是沈阳,1999年沈阳实现GDP达到1013.1亿元,稍稍领先大连和青岛。进入到2000年后,随着山东经济的快速发展,青岛超过了辽宁“双子星”沈阳和大连,上升至北方第三。发展至今,青岛已经连续20年位居这一位次。
值得一提的是,2008年以后,青岛对沈阳、大连的领先优势不断扩大,尤其是随着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放缓,沈阳、大连与青岛的差距已达数千亿。
不过,2010年以来,郑州逐渐追赶上来。2011年,郑州超越烟台和东莞,首次迈入全国城市GDP20强;2015年超越沈阳上升至全国第18位、北方第5位;2016年超越大连,成为全国第17位、北方第4位;2019年已升至全国第15位。
从青岛和郑州两市的主要经济指标来看,两市在GDP、人均GDP、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方面差距都不大,青岛略微占优。不过,如果按照近年来郑州的发展态势,今年或明年郑州有望取代青岛,上升成为北方第三城。
在专家看来,未来一两年郑州大概率会超过青岛。“这是毫无疑问的,而且就在眼前。因为郑州后发赶超的优势更为多元,也更为有利,潜在的动能更为强劲。”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中国(河南)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喻新安对第一财经分析,未来两三年时间,郑州就会把青岛甩在后面,到2035年,郑州会成为北方地区仅次于北京的国际化大都市。
郑州拥有交通、人口等多重优势
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郑州蓄积的动能很强劲。喻新安说,河南以郑州为中心,提出了“五区联动”和“四路协同”,区位优势十分突出。同时,郑州有着交通枢纽的优势,“特别是在当前疫情防控下,沿海外贸经济受到重创,出口受阻。要扩大内需的话,郑州作为内陆经济枢纽,其配置能力、要素集聚能力都会在这种情况下充分彰显。”
航空方面,国家发改委日前表示,从国际货运来看,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郑州五个大机场集中了全国90%的国际货运量。
可见,目前郑州的国际货运枢纽地位已经与北上广深并驾齐驱。2018年7月公布的《郑州国际航空货运枢纽战略规划》提出,到2025年,将形成以郑欧、郑美空中货运快线为核心,辐射全球的航空货运网络。
再看铁路方面,郑州过去就处于京广铁路和陇海铁路的十字交叉点,现在以郑州为中心的米字型高铁也已经形成,极大地提升了郑州对周边地区的辐射能力和集聚力。
“交通枢纽的发展历来就很重要,现在越来越重要,这是支撑城市发展的一个持续不竭的动力。”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名誉院长、中原发展研究院院长耿明斋教授说。
此外,郑州所在的河南是我国户籍人口第一大省,郑州作为省会经济腹地相当大。耿明斋说,郑州是河南唯一的中心城市,省内没有任何城市能和它相抗衡。并且河南的经济总量也不小,GDP总量排全国第五,超过五万亿元,所以郑州的体量会随着河南一起增大。
耿明斋说,河南户籍人口接近1.1亿,河南范围内的农村人口如果要进城,首选就是郑州。“虽然这几年洛阳副中心建设力度也比较大,叫得也比较响,但还是没办法分流郑州发展的能量。”
郑州市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全市年末常住人口达1035.2万人,比上年增加21.6万人。这也是郑州连续9年常住人口增量超过15万。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2019年河南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21%,比上年末提高1.50个百分点,但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了7.4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未来郑州人口增长的空间仍然很大。
尤其是2016年郑州又获批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财经分析,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对郑州有很强的助推力,全省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都加速流向郑州,比如郑州有全国最大的医院,这些因素促进了郑州经济快速发展。
相比之下,青岛在山东还有济南、烟台与之竞争。省域中双中心或者多中心的格局,会使得要素聚集的规模受到某种程度的约束。而这种差异在资金存量上尤为明显。去年郑州的资金存量已经达到了23356.1亿元,同期青岛为17876.3亿元,郑州对资金的集聚能力明显强于青岛。
亟须补足发展短板
产业方面,目前郑州自身的多层级市场带动了制造业的聚集。耿明斋说,现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和大都市区,把开封、新乡、焦作、许昌都涵盖进来,他们和周边次级城市之间也有一个合理的分工,相互支撑,共享郑州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所以也给郑州发展带来活力。
但与青岛相比,目前郑州的短板仍十分明显。比如青岛拥有众多知名企业,而郑州的知名品牌较少;再比如,目前郑州的高新技术产业与青岛以及中西部的成都、武汉、合肥、长沙等城市都有明显差距。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截至2019年底,郑州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2048家,首次突破2000家,占全省高企总数的42.85%,数量位居全省首位。不过,同期青岛已经达到了3829家。
耿明斋说,郑州经济发展的品质可能还有一个过程才能赶上青岛。“看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不光要看GDP总量,还要看结构。在结构方面,郑州和青岛可能有一个更长期的差距存在。”
他分析,郑州的制造业这几年虽然有发展,但是距离国家中心城市的标准还有距离。比如汽车,除了宇通汽车是国内比较响亮的品牌以外,其他的轿车、乘用车基本上层次相对不高;信息产业有一个富士康,但也是处在产业链的低端,因此整体的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此外,目前郑州创新能力不强,高端层次人才聚集的规模和质量,和同类城市相比都有较大的差距。“比如武汉、西安、成都、重庆,乃至长沙和合肥,一抓一大把。差距在哪呢?高水平大学和高端的研究机构太少。教育部直属的高校没有一所。”耿明斋说。
从科教资源上看,郑州是中西部几个GDP万亿级城市中高教实力最弱的,目前整个河南省的211大学仅郑州大学一所。而且由于历史原因,中科院也没有在河南设立分院研究所。
在耿明斋看来,郑州要朝着中心城市迈进,最主要就是提升创新能力,聚集更多的高端人才。“不要老想着引进一个个的人,大海捞针效率多低啊,要引进平台。引进高水平人才,就要引进高端机构,一个大学就几千个教授,几百个学科带头人,要在这方面发力,也要加大对自身大学的扶持力度。”
事实上,河南已经在这方面发力。比如河南累计筹措40亿元加快郑州大学和河南大学的双一流建设。此外,河南省正与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民航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知名高校对接,争取国内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河南设立分校或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