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纪念活动在线上启动——开篇纪念朱佩君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4-03 11:57:47
今年是成都画院建院40周年。提到成都画院,就必然要提到朱佩君。
 
朱佩君(1920—1995),是成都画院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美术家、艺术教育家。今年是她的百岁诞辰,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成都画院只好推出线上展,通过网络纪念这位卓有贡献的艺术家。当年成都画院经她培养的画家,如今大都成绩斐然,有画家留言说:“在这非常时期只能用这样非常的方式纪念您!”
 
朱佩君擅长工笔花鸟和瘦金体书法,坚持宋代传统积粉法、双勾法,设色厚重,风格清丽典雅。她1958年参加工作,曾就职于成都市第三人民文化馆、四川医学院、成都市美术社、成都市群众美术馆、成都画院。1980年参与组建成都画院,历任副院长、院长。是中国美协会员、中国美协四川分会副主席、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美协主席、四川省诗书画院副院长。
 
朱佩君出生于四川成都的一个开明士绅家庭,14岁开始便与姐妹们共同跟随堂叔父朱竹修、画家马万里和颜楷夫人邹辛士学习绘画和文学。上世纪40年代,朱家姐妹开始参加蓉城女子书画展览,获得了一定认可,在蜀中美术界有“画坛朱氏七姐妹”之称。
 
朱佩君的叔父朱懋先酷爱种菊,开辟百亩余园栽培菊花,选育出新品种达千余类,为民国时期成都的艺菊高手。1937年,朱家效法古人编著菊谱,由朱竹修主持进行《余园菊谱》的创作,朱氏姐妹均参与其中。创作班子采用当时少见的写生方式描绘,计划完成图谱后送法国印刷。张大千称此举“如能流传入世就能成为一派”。后因日本侵略,飞机空袭成都,画事被迫中断。1945年日本投降后,创作班子成员迁回余园,继续绘制。
 
1949年新中国成立,《余园菊谱》已完成大半。1954年,朱德元帅通过省市领导派人至成都考察朱家姐妹所绘菊花,朱家姐妹选择了八幅精品菊花送到北京,画图一鸣惊人,“画坛七姊妹”一时名声大振,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专程到成都拍摄纪录片。1957年,朱佩君创作的《珙桐花与桐花凤》获全国第一届青年美术工作者作品展览三等奖。1958年新春,其《芙蓉鲤鱼》被朝花出版社作为名家作品日历印制出版,在国内获得很高的认可。1958年朱佩君正式参加工作,除了参与单位的美术工作外,长期坚持传统工笔花鸟画创作。1958年,成都市美术社内设立国画组,伍瘦梅任组长,朱佩君任副组长,进行国画创作、展览和教学活动,一度成为成都国画活动的中心。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朱佩君通过师徒传承的方式,培养了众多学生,她以严谨并行之有效的艺术教育方法,培育出一批在全国有相当影响的画家,如姚思敏、江溶、高晓笛等,他们后来都成为成都画院的专职画家,均艺术成绩优秀。
 
1980年春,成都市调集当时全市优秀的美术人才,筹备成立成都画院,朱佩君作为成都画院的创办者之一,在时任成都市委书记米建书的带领下,参与筹备工作。1980年至1986年,由米建书担任名誉院长,朱佩君任副院长主持画院的具体工作。1987年,朱佩君任成都画院院长,1994年因病无法承担正常工作改任成都画院名誉院长。从60岁时组织筹备成立画院到去世,15年里,朱佩君不顾花甲之年忘我地投入成都画院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可以说自画院成立后,朱佩君倾注了全部心血,成都画院的筹备、成立和逐步壮大发展都与朱佩君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980年成都画院成立后,因之前由朱家主持创作的《余园菊谱》大部分遗失,朱佩君向成都市政府申请开展《百菊图》创作工程。由政府拨付专款,在成都画院组织了由朱佩君、朱炜君、朱纫君、江溶、高晓笛、姚思敏等人组成的《百菊图》创作小组,主持继续完成百种优良菊花的写生创作。
 
随着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朱佩君再次焕发艺术活力,笔耕不辍,《青城腊莲》《栱桐花与桐花凤》《芙蓉鲤鱼》《天鹅》《菊花》《鲜鲜霜中菊》《瑞鹄祥云》《雾荷》等一大批作品多次参加历届全国美展,获得多项国家级、省级奖,作品还赴日本、美国、苏联等展出并获奖或为展览国收藏。1981年朱佩君的代表作《芙蓉鲤鱼》被蜀绣大家彭永兴领衔绣制为特大双面绣屏,放置在新布置的人民大会堂四川厅中。
 
朱佩君始终以画院为家,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成都画院的振兴与繁荣尽心尽力,为四川美术创作的进一步发展鞠躬尽瘁。她担任院长期间,成都画院先后选送了1000多幅作品参加国内外各种类型的美术展览,在全国美展中获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同时许多画家在画院多元并包的学术观点推动下,在国际美术舞台亦有收获,多人出国举办个展或联展,甚至拿到国际大奖。这些成绩不仅使成都画院成为成都地区美术创作的中心,在全国画院系统也名列前茅。
 
在她主持工作期间,成都画院团结了一大批在全国艺术界有影响力的老先生作为顾问,如李少言、沈福文、黄稚荃、丰中铁、赵蕴玉、岑学恭、吴一峰、张采芹、冯建吴、李琼久、李际科、李道熙、周抡元、胡伯祥、苏葆桢、吕林、吴凡、孙竹篱、李文信、曾晓浒、黄纯尧等。同时调集了一批已经取得较大成就的中青年骨干力量加入画院,又培养起一批青年新锐,构建起老中青三代,国画、油画、版画艺术门类齐全的艺术家队伍。
 
1995年1月12日朱佩君去世,享年75岁。直至临终前,她仍念念不忘成都画院的建设和发展。在她去世后,她的《芙蓉鲤鱼》作为20世纪中国美术史的见证入选“百年中国画展”。在她去世十多年后,其代表作《瑞鹄祥云》又多次被中宣部等部门选为“中国梦”“社会主义价值观”等公益宣传的代表形象之一,在全国各地印发,成为代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艺术形象。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4-03/123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