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慧吖
受疫情影响,西贝餐饮集团创始人贾国龙接受媒体访问“叫苦”现金流只能撑过3个月,引发全网关注。
几天后,西贝收到了国内30多家银行旗下的七八十家分行、支行信贷部门的支持,这些银行纷纷表示可以向西贝提供金融服务。
作为知名连锁餐饮企业,西贝“哭一哭就能有奶吃”,但是对于千千万万没有名气、没有存在感、日均流水几千块钱的烤串店、奶茶店等小型餐饮企业而言,他们难道没有活下去的权利吗?
残酷的真相是,他们想贷款,难上加难。
当前节点,经济下行,金融风险飙升,是否有金融机构愿意向这类实力薄弱的小小餐饮企业提供贷款?金融机构向这类企业放贷有何风险?又该如何规避?
互金机构如果敢放贷,如何做风控?
一般的餐饮小商户,会入驻美团或者饿了么这两家外卖平台。而美团、饿了么也针对其所在平台的商户推出了相应的贷款服务——美团生意贷,饿了么主要是网商银行的网商贷。
但并不是入驻了美团、饿了么的商家就一定都能获得贷款,或者说,在美团、饿了么上面获得的贷款额度不一定满足运转需求。
如此一来,也就有了第三方金融机构的发力空间。
但为什么市场上,针对小型餐饮商家的贷款十分稀少?答案还是风险太高,风控难做。
对于美团、饿了么平台而言,因为有商家的订单量、交易流水等数据做风控支持,放款有一定依据。那么其他第三方金融机构,若想分一杯羹,向小型餐饮商户放贷,又该如何做风控?
一位渠道代理向新流财经展示了一份我来数科旗下的“生意贷(外卖商户贷)”进件条件:
1、法人年龄22-50周岁;2、营业执照满6个月;3、注册美团或者饿了么满3个月;4、近3个月月均外卖额大于3000元;5、商家评分4.0以上;6、商户需在中国大陆有实体店铺。
从进件条件来看,该贷款的申请门槛属实较低。从事餐饮行业多年的邓先生告诉新流财经:“月均外卖3000元,这在成都就是一个很小很不起眼的小门店。”
向这类小小微餐饮商家放贷,风险之大在于无法判定、核实及追踪其贷款用途,“客户只是一个店,今天借了钱,明天可能就去了另一个城市。”从事小微经营服务多年的长海坦言,此前市场中有很多互金玩家推出这类贷款,但逾期实在太高,后来逐渐都退出市场。
上述渠道代理告诉新流财经,目前其代理的外卖商户贷款,仅我来数科和极速云旗下的产品。
新流财经发现,商户在申请我来数科“生意贷(外卖商户贷)”时,注册服务协议中,个人信息授权不乏需要收集用户的教育工作信息、财产信息、信用信息、交易信息等。
此外,出于风险控制和反欺诈等的需求,可能会向用户收集通信及社交、设备等信息。并且基于提供相关服务,可能以展示页面由用户主动填写等方式同意授权提供如公积金、社保、京东、淘宝、支付宝等相关信息。
不难发现,以上小微贷产品对借款人个人信息的收集要求,与一般现金贷十分类似。也就是说,在风控环节,很多互金机构依旧以小微企业主个人作为主要的审核对象。
不过,我来数科在协议中还注明了,如用户申请有关商户贷/生意贷有关借款产品,根据产品要求,用户提供有关商户信息。商户信息包括个人/直系亲属/其它合作伙伴所经营商户/店铺营业执照及经营信息等。
针对这点要求,长海坦言,商户极易造假,“江湖”上也不乏专门帮忙骗贷的中介,帮助包装营业执照等资料。
所以,归根到底,当前针对小小餐饮企业贷款的核心风控还是对商户个人。
对商户个人做风控,在当前,主要通过对个人征信、第三方数据来进行授信,这样的模式,审核、放款速度快。但在判断商户实际经营能力,未来还款能力方面,是有缺陷的。因此这类贷款普遍额度不高,单笔贷款10万元以内比较常见。
当然,这是小微金融市场多年的症结,这么多年,也并没有得到太大改善。
银行的模式稳健,却充满“槽点”
在当前疫情期间,餐饮行业无疑是受到创伤最大的行业。西贝的现金流只能撑过3个月,但是对这些不起眼的小“西贝”而言,疫情还没结束,可能他们已经“消失”。
我们也留意到,相关部门不断下发通知,鼓励金融机构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取消反担保要求,降低担保和再担保费率,帮助企业与金融机构对接,争取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
银行有心帮助小小餐饮商家度过难关,但实际过程,又不如上述互金企业的风控灵活。
一家中部城商行的工作人员告诉新流财经,该行一直有针对烧烤店主、菜市场摊主的贷款。
银行需要派出客户经理深入线下,去客户经营地点实地调查,再回到银行分析材料,简单的客户1天可以处理完,有时候客户经理手上任务较多,则需要3-5天时间。
“我们需要看他们的现金流,了解这家烤串店一天的利润,然后给他放适量的贷款。”该工作人员坦言,这类微小商户,没有什么资产,也没有太多的流水,也不纳税,所以流程一直比较繁琐。
对于农贸市场或者商场统一管理的商户,该银行也会和商场统一合作,根据商户所租摊位/店面的保证金,按比例进行放大贷款。“这些商场和农贸市场的管理方会比我们更了解商户的实力。”
谈及风控流程耗时较长,该银行工作人员表示,在三、四线小城市的小餐饮企业主,普遍文化水平不高,经营规模不大,能得到银行的信贷支持不容易,当然,银行也愿意花时间来支持他们。
另一家东部农商行工作人员告诉新流财经,面对这类小型餐饮企业,主要还是给个体工商户个人放贷,一般按月结息,到期过本(也就是每个月还利息,不用还本金,等到期后,还清了本金,可以再继续贷款),常见的期限是3年。
据了解,这类小小商户,一般是当地信用社和邮储银行(5.210,-0.09,-1.70%)的客户,在实践中,外地户籍的商户通常需要找一个本地的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国企正式员工做担保,以此达到增信的目的。
对于银行而言,由于可以上报人行征信,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约束商户个人的违约风险。但从以上两家银行的模式来看,一切从“稳健”出发,很明显流程繁琐,在商户真正急用钱时,时效极难保证。
虽然很多从业者认为,银行信贷“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很难。但在当前疫情关键时期,更多的银行、互金机构敢贷、愿贷、能贷,这些小小餐饮企业或许就能度过暂时的困难期。
更多的消费场景得以生存,消费金融市场也才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当然,越是这样关键的时刻,就越是考验银行和互金机构对特殊行业的小微企业风控审核能力了。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3-30/1233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