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吴晓求:全球资本市场进入大动荡,听到金融危机的脚步声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23 22:40:55
“我近来这几个月,一直在关注中国、全球疫情的变化、防范措施及其效果。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给资本市场和经济都带来了重大影响。”“美国股市近期连续出现多次熔断,这是非常罕见的。在这个过程中,还伴随着3次大幅度的反弹,这也非常不平常的。就波动的幅度与激烈的程度,已超出我的想象。”近日,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一场题为“全球金融大动荡与中国资本市场”的直播活动中开场说道。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
 
数据显示,近十几个交易日内,美国股市出现了多次熔断,跌入技术性熊市。全球其他市场十几个国家的股市也一次性甚至多次发生熔断;同时,债券、期货、黄金,甚至包括比特币,均在近段时间遭到重创。但转瞬之间以美股为代表又进入了上涨模式。北京时间3月20日,在科技股强劲上涨带动下,美国股市收盘小幅走高,道指收复2万点大关,纳斯达克综合指数收于7150点,抹去了当天早些时候曾经的巨大跌幅。
 
针对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全球资本市场巨幅震荡,吴晓求给予的基本判断是“全球金融特别是资本市场进入大动荡时期,但当前还不能得出‘已经爆发全球金融危机’的判断”。
 
同时他强调,中国资本市场的风险正在逐步收敛。虽然经历疫情,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仍是市场化与国际化。
 
当前美国资本市场危机,并非临时性市场下跌
 
据吴晓求的观察,近期美国股市的巨幅震荡是一场市场危机,似乎大家也开始听到了金融危机的脚步声。其他主要市场亦有相近甚至更为激烈的市场下跌,全球金融进入更加不确定的时期。
 
以美国市场为例,吴晓求对全球股票市场近期的大动荡(亦可称之为市场危机)内外因进行了分析。
 
首先,“这并不是一种临时性的市场下跌,也并不能通过一些临时性安抚政策就能够完全稳定。”在吴晓求看来,这是美国资本市场泡沫集聚的结果,当前的股市危机,特朗普执政以来已埋下种子。
 
“特朗普政府采取了一些政策,包括零利率的货币政策、7000亿美元的量化宽松、同时这几天也推出了比较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试图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在此之下,市场出现反复的波动,是必然的。”
 
北京时间3月19日,美国股市再次出现熔断,道琼斯指数大跌7%,较历史最高点下跌超32%。以收盘价算,抹去特朗普总统就职以来的全部涨幅,美国股市的“繁荣”回归到他就职时的点位。
 
对此,吴晓求的看法是,美国资本市场经过漫长的10年上涨期,已经是一个泡沫化的市场,其资产的内在定价,并没有达到与之相配的水平。“但这样讲并不是说美国经济进入了衰退,因为美国经济总体仍保持很强的竞争力,它的科技型企业是非常发达。只是美国经济其实并没有之前市场所表现的那么好,它的基本面也并不像美国市场10年上涨期所体现的那样强劲。”
 
其次,除了美国股市内生性原因外,还有两个外部因素影响。一是受产油国“价格战”影响,国际原油价格暴跌。二是新冠病毒在全球范围的蔓延,短时间内超出人们想象,同时加大了人们的恐慌。“事实上,第二个外部因素更为重要”,吴晓求说道。
 
伴随美国股市剧烈波动,近期投资者的避险情绪非常强烈,对资本市场流动性担忧的“恐慌指数”也在上升。然而,传统上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价格却出现下跌。最近两周以来,金价一路下行,近一周下跌2.03%,现货黄金价收于每盎司1498美元,并回吐了今年以来的几乎所有涨幅。黄金今年以来收益由正转负,为-1.22%。
 
“这次我们发现美元成为大家都选择的避险资产,美元指数突破了100关口,由此可以感知当前市场对于流动性的重视,已经达到了何种程度。”吴晓求说。
 
这股力量也体现在股市上。“大家知道,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等有参考的价值,它对各只股票卖出买进的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借鉴或参考的作用,但是心理预期非常重要,在某种场景下,甚至具有决定性作用”。
 
吴晓求认为,如果恐慌达到某种程度,市场上“踩踏式的卖出”就会出现。而此时,市场的流动性将面临严重问题。紧接着,对债券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其他市场,都会带来深度影响,各种信贷危机也将有可能接踵而至。
 
听到脚步声,是否意味着金融危机已来临?
 
当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市场大动荡,是否会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这是人们面对全球资本市场近期巨幅波动时,马上会想到的问题。
 
在美国股市剧烈波动期间,吴晓求也注意到市场上的一些声音,“有比较乐观的,也有悲观的,甚至有观点认为全球金融危机已经到来。”
 
“至少到目前,我还不能得出‘已经爆发金融危机’的判断。当前,市场上的危机,主要体现在股票市场出现流动性危机。”在吴晓求看来,市场危机与金融危机还是存在根本的差别。
 
据他的介绍,金融危机一般具有全局性的特点,意味着包括汇率、利率、资产价格、企业的偿债能力等出现或处于严重的危机状态,大量金融机构倒闭。
 
在吴晓求看来,最终回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当前全球蔓延的疫情能否在一段不太长的时期内,平缓渡过并结束。“这对人们的情绪与市场的预期来说非常重要。心理预期是否崩溃,与未来全球新冠病毒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关系密切;而脆弱的心理与市场的跌幅之间也相互联系。但只要措施得当,市场会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
 
“坦率地讲,当前全球对新冠病毒的积极防范和隔离的措施,比起直接采取货币政策、量化宽松政策,给予市场的安抚作用要大的多。”
 
在此前提下,吴晓求对未来市场给出两种观察,“如果全球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市场就会逐渐得到稳定,全球金融危机就不会发生。反之,如果疫情在全球短期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的概率还是存在的。”
 
中国市场的风险当下处于收敛期,不应过度恐慌,投资者不要牺牲在黎明前
 
对于中国资本市场(主要是股票市场),吴晓求认为近期大幅震动(趋势表现为下跌)主要是外生性,中国资本市场的下跌动能正在减弱,逐步进入中后期。
 
他对中国资本市场的未来,表示信心,“中国市场有一些制度性、结构性问题,所以我们要继续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改革。但因疫情造成下跌动能正在衰减,中国市场的风险当下处于收敛期。”
 
“实际上,我们国家对新冠病毒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也知道它带来的危害性,所以快速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世界很多国家包括美国,初期并没有意识到新冠病毒的传染能力以及它给经济和市场带来的心理影响,没有做出深度的估计。”
 
吴晓求回忆道,“中国鼠年股市在2月3日开盘当天,确实对新冠病毒有了反应。但当时我们的下跌并没有最终演变成恐慌式的卖出。”大概过了3个交易日,中国的资本市场开始进入到一个相对稳定的阶段。但“在市场原气恢复过程中,美国资本市场及全球新冠病毒的蔓延影响,使得我们出现第二次下跌的情况。”对于下跌的市情,吴晓求归结于外部市场的影响。
 
“因为,我们对新冠病毒的处理是恰当的,病毒传染的趋势,也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而且全国新增的病例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但近段时间,输入型病例成为新的影响因素。”
 
对此,吴晓求亦表示,“我们要高度重视,但没有必要过度恐慌。”
 
“就我们自己而言,前期对市场一些负面因素,这些年已经逐渐消化了。至于现在输入型病例的状况,目前看,我们还是能够很好地控制,我们在这方面是有经验的。”
 
股市负面因素的消化过程,吴晓求认为中国也不同于美国市场。“我们国家资本市场从2008年金融危机到现在只涨了500点左右,市场的泡沫化程度比较低。仅从市盈率指标来看,中国是全球市盈率最低的市场之一。”
 
“资本市场起起浮浮、涨涨跌跌,都是非常正常的。大幅度下跌,我们会称之为‘危机’。不过请大家注意,‘危’和‘机’通常是连在一起的。”
 
对此,吴晓求提醒到,“当前资本市场集中体现‘危’的一面过去后,就是‘机’的一面。黑夜过去,迎来的就是太阳。我们投资者请千万注意,不要牺牲在黎明前。”
 
中国经济基本面没有改变,不能因外部市场动荡放慢金融开放步伐
 
殷忧启圣,灾难兴邦。“人们总是会提‘灾难兴邦’,但是并不是说灾难就一定兴邦,这句是有前提的。”在吴晓求看来,灾难出现之后,人们会反思,而反思结果就是吸收教训、推进改革、调整规则、完善制度。“如果不反思、不加以调整,灾难就有可能再现。”
 
近期,他注意到国家统计局、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经济运行的报告。“坦率来讲,这个报告中的数据并不是太好看。我们必须实事求是的面对,疫情给中国带来的负面影响。”吴晓求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巩固好疫情防范的效果,使之彻底解决,不能出现死灰复燃。同时,让经济慢慢恢复起来,企业复工复产变得非常重要。“在这个时候,政策的灵活性尤为重要,我们必须着眼于未来。”
 
近期,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措施,包括减费、降税,全方位扶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同时,中国财政货币政策也以稳定经济为重点,释放流动性、增强人们的信心,这些都让吴晓求感到了欣喜。
 
众所周知,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与命脉,是强大的发动力。如果金融落后,会直接影响到服务实体经济的效果。吴晓求的看法是,虽然经历疫情,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没有实质性改变,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市场化与国际化。而中国金融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要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提升它的竞争力,“这也是我们的彼岸”,他说道。
 
在他看来,彼岸中的中国资本市场将是一个真正意义的财富管理市场,而不是一个投机的市场、一个让人恐惧的市场。
 
为此,中国金融改革仍需要坚持市场化与国际化的既定方向。
 
首先,要基于脱媒趋势的力量,推进资本市场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这句话在吴晓求看来,并不是一句口号,而是需要实实在在落实到改革实践中的。
 
吴晓求认为,很多人当前没有意识到金融市场化巨大的价值,还是把特殊重要的位置给到了金融机构。实际上,金融市场化力量要比机构的力量大得多,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
 
“我国人均GDP已达到1万美元,中国已经‘登堂入室’成为一个中等收入偏上的国家。老百姓的收入扣除消费,是要用于投资的,需要强调的是,我们不应让它投到房地产中去。因此,我们要对金融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进行改革。”
 
在他看来,具有成长性的企业,应该成为我国上市公司的主体。“否则上市公司呈现的质量比较差,我们让人家怎么来投资呢?怎么可能构建全球金融中心?”吴晓求反问道。
 
事实上,就在本月初,吴晓求见证了国内资本市场的一次重大改革。历时4年多、历经四次审议修订后的新证券法于今年3月1日起正式施行。这在他眼里是一次巨大的进步。“我们看到包括发行制度的改革、发行定价的改革、上市公司的选取等诸多方面,都做了重大的调整。资本市场要具有成长性,这样老百姓有了钱,才不会把所有的钱用去买一套一套的房子。”
 
而如果一个国家的财富都是用“房子”来表现的,这在吴晓求眼里,只能证明这个国家的金融体系是落后的,同时也不利于这个国家金融风险的分散。
 
其次,中国金融的国际化进程,不能因为疫情等黑天鹅停下脚步。“当前中国的重点是让经济恢复,但从长远目标来看,中国金融的开放、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是我们必须遵循的。”这背后是吴晓求的一种担忧。
 
“2008年金融危机出现之后,在一定程度上放慢了中国国际化脚步。有一些学者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原因归于国际化程度过高。”吴晓求表示,他至今都是不赞成这种观点。
 
“封闭就一定会消灭危机吗?反而我会认为,开放才是让风险分散最好的一种机制。封闭不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企业,也不可能成就一个伟大的国家”。吴晓求说道。
 
另一方面他也承认,金融开放恰是我国经济领域最艰难的一个“开放”。“但我不认为,如果我们金融开放之后,人民币就会面临多大的风险。我们要相信中国经济的韧性与竞争力。”在4个多月前的“2019北京国际金融安全论坛”上,关于中国金融市场的对外开放,吴晓求曾坦言,我国最终目的是要建设全球性的金融中心。他用了一个比喻来解释观念上变化,“不能因为可能有外部风险输入,我们就不开放。这如同开窗户一样,蚊子苍蝇有可能也会飞进来了,但是新鲜空气对我们来说更重要。”
 
“暴风雨后会是彩虹,我们要坚定信心。”吴晓求最后说道。
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20-03-23/122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