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的广西,聚焦精准再发力,打好“四大战役”“五场硬仗”,精准脱贫成效显著。自治区扶贫办介绍,初步认定2019年实现125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1268个贫困村出列。这已是广西连续多年年均减贫超百万人。uuu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聚焦脱贫“硬骨头”精准发力
在广西崇左市天等县驮堪乡道念村,村民黄炳红的爱人因病去世后,留下几万元债务和一对儿女,贫困一度像大山压在她身上。在政府大力支持下,2017年黄炳红和村民一起承包80多亩土地种植沙田柚等水果,今年水果开始上市,加上养殖收入,一家3口人均纯收入达到8600多元,甩掉了“贫困帽”。
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广西,将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和第一民生工程,按照“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要求,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深度极度贫困地区,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2012年至2018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25万人,年均减贫11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8%降至3.7%。
自治区扶贫办主任蒋家柏说,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关键阶段,广西聚焦重点区域和关键环节,资金、项目、政策向这些方面倾斜,补短板、强弱项,实行挂牌督战。
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广西集中力量打响义务教育保障、基本医疗保障、住房安全保障和饮水安全“四大战役”。自治区和106个有扶贫开发任务的县(市、区)相应组建“四大战役”总指挥部和各战役指挥部,目前已累计投入114.25亿元,实施项目1.2万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均已参加基本医保,贫困户住房安全问题基本解决,还喝上放心水。
广西将20个深度贫困县中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大化、都安、隆林、那坡等4县列为极度贫困县,还确定100个极度贫困村和1.02万户极度贫困户,并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从财政资金、用地指标、政府债券、就业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如新增安排每县5000万元以上、每村200万元以上资金,并增派1名以上驻村工作队员。
因地制宜打好“五场硬仗”
广西根据各地实际,统筹打好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粤桂扶贫协作等“五场硬仗”。
有“石山王国”称号的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46.4万亩耕地面积中79%为山窝石缝地,人均耕地不足0.7亩。都安县委常委、副县长梁锋说,当地创新实施“贷牛(羊)还牛(羊)”扶贫产业,不到三年,全县肉牛从9.27万头发展到15万头,肉羊从69万只发展到80万只,“都安跨越了大石山区缺产业的一道坎,数万贫困人口依托牛羊产业脱贫”。
自治区扶贫办副主任杨宏博说:“广西深耕细作抓特色产业,积极培育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目前贫困户特色产业覆盖率达92.9%,累计带动252万贫困人口脱贫,9成以上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超过4万元。”
面对“一方水土养育不了一方人”的石漠地区,广西将“十三五”期间71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工作作为脱贫攻坚关键战役。自治区水库和扶贫易地安置中心副主任谭峰说,截至今年11月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房全部建设完成,已实际入住70.74万人,实际入住率99.62%。
“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去连做梦都想不到。”大化瑶族自治县易地扶贫搬迁拿银安置区脱贫户甘连说,2018年8月,她一家7口从山区搬迁入住面积114.9平方米的新房。她爱人外出务工月收入超过4000元,孩子在安置点附近学校上学,她给当地一家公司加工钥匙扣等,在照顾家庭的同时一天也有四五十元收入。
尽锐出战“打硬仗”决胜脱贫
广西脱贫攻坚一线涌现出“时代楷模”黄文秀等一批甘于奉献、敢做善成的先进典型。黄文秀生前是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百坭村今年已整体脱贫。
随着决战决胜号角吹响,广西选派能“打硬仗”的党员干部到脱贫攻坚一线,近年来仅自治区直属机关派驻到各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就有3400多人,组成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精锐前锋。
大化瑶族自治县雅龙乡红日村第一书记覃云州来自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他坚守在条件恶劣的极度贫困山区,带领群众养殖肉蛇、肉牛、七百弄鸡,参与的贫困户人均增收2000多元,乡亲们称他为“‘逼着群众发财’的第一书记”。红日村已完成110户536名贫困人口脱贫摘帽“双认定”,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1.42%。
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进入自治区人大机关工作的李梅,积极响应脱贫攻坚号召,来到德保县敬德镇驮信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发展壮大原有黑猪、桑蚕产业的同时,31岁的李梅带领群众探索推动清水鸭、鹌鹑等新产业项目,还通过劳务雇佣方式,让无法外出务工的弱劳动力增加收入。目前,驮信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37%。
一个个党员干部,就是脱贫攻坚战场的一面面旗帜。他们在脱贫攻坚一线主动担当、奋力拼搏,带领群众改变贫困状况,自身也得到全面锻炼和提升。“十三五”以来,广西已提拔使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近67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