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健委:深入推进健康扶贫
12月1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健康扶贫及定点扶贫工作有关情况。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新闻网络处副处长成义介绍,健康扶贫工作作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的重要内容,国家卫生健康委深入推进健康扶贫,努力实现贫困人口基本医疗有保障。
2
“麒麟刀”杀灭肿瘤定位精度达到亚毫米级
近日,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精准调强放射治疗计划系统“麒麟刀”产品发布仪式在南京举行。该系统已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是首个通过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的精准放射治疗计划系统。
图片来源:科学网
据介绍,“麒麟刀”创新发展了精准计划、精准定位、精准照射和精准测评的“四精”技术,其肿瘤定位精度达到亚毫米级,照射剂量偏差小于2%,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有效杀灭肿瘤病灶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了正常器官组织。
3
肿瘤免疫疗效差异巨大
原是“超增强子”在作祟
南通大学科研人员发现一个新DNA片断,命名为“超增强子”PD-L1L2-SE,它可以让癌细胞逃避免疫攻击。该机制的发现,为理解癌症细胞如何逃避免疫系统攻击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为癌症免疫疗法开辟了一个新的治疗途径,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重要突破。
4
给CT加点颜色
新软件有助精细呈现人体图像
目前常规检查CT都是以黑白形式呈现。近日,由山东大学校企多学科团队研发的“基于小框架迭代最大似然重建算法的彩色能谱CT”通过软件包替换,将普通CT升级为能谱CT,实现了黑白CT图像向彩色CT图片的转变。专家认为,该技术已取得国际发明专利授权,可更加精确、细致、丰富地展示人体内部图像信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5
家中有哥哥老二说话晚
许多独生子女都梦想有个哥哥,能够从小就得到照顾和保护。不过,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针对1000多名儿童展开调查研究。结果发现,与独生子女、家中老大或只有姐姐的孩子相比,有哥哥的孩子语言发育平均滞后约两个月。
国际医讯
1
1滴血验13种癌?
检测数据波动也许比你想的更大
日前,日本东芝公司宣布研发了一种新技术,能从1滴血中检出13种癌症,2020年起启动实证试验。公司还联合东京医科大学、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等机构进行产学研合作,希望数年内投产。
2
喝咖啡或降低患肝癌风险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近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表明,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喝咖啡的人可降低患肝细胞癌的风险。该研究在英国进行,历时7年半,研究了英国生物银行中471779名参与者饮用咖啡的习惯。研究结果表明,饮用咖啡可将罹患最常见肝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减半。
3
藏在基因里的“时钟”
可预测脊椎动物寿命
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12日公开一项生物学研究,报告了一种利用基因标记来准确估算不同脊椎动物物种寿命的模型。这个“寿命时钟”筛选出了CpG位点(DNA上的短片段,其密度与寿命相关)的42个特定基因,以预测某脊椎动物物种成员可能拥有多长的寿命。
4
治疗房颤
源头定位很重要
最新研究发现,心房颤动与心脏内外不同的电脉冲模式有关,帝国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由此研发了一种AF模型,试图解释这些不同的电脉冲模式的成因。
该团队当前构建的模型基于物理学理论,这与早期研究中观察到的电脉冲非常吻合。目前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利用病人的真实数据,并使用最新外科技术来给心脏目标进行定位。不仅可以提高现有技术的成功率,而且减少手术治疗的时间。
5
独生子女更易肥胖
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彭宁顿生物医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者发现,独生子女比有兄弟姐妹的同龄人患上肥胖症的风险更高。
研究人员考察了68对母子的饮食习惯和体重,发现独生子女的饮食习惯和对饮料的选择不如有兄弟姐妹的孩子健康,且独生子女的母亲本身超重的风险也更高。
6
日本学者:“离开孙辈”诱发老年抑郁症
刊登在日本《日刊现代》报纸电子版的一篇文章指出,因“离开孙辈”而导致的老年抑郁症患者有所增加。日本北里研究所医院精神科主任高桥惠表示,老年抑郁症的诱发因素中,“经历失去”是很常见的原因,“离开孙辈”便是其中一种。
7
久坐增加抑郁风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研究小组一项为期12年的追踪调查表明,与很少久坐、常运动的女性相比,每天坐着的时间超过4、6、8小时以及不运动的女性,抑郁症风险明显增高。在所有不运动的类别中,每天坐着的时间在10小时以上的女性,抑郁症风险最高。
8
腰太粗,痴呆风险高
韩国一项新研究调查了87.2万人的年龄、疾病史、体重指数和腰围指数,并跟踪记录了部分参试者从认知能力衰退到痴呆症发病,直至死亡的全过程。
结果发现,男性腰围≥90厘米,女性腰围≥85厘米,痴呆症发病风险显著增加,这种关联性在患有2型糖尿病的老年女性中更明显。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