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景山模式口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走过的驼铃古道就在这里。2016年,石景山区就启动了模式口地区文保区升级改造项目,期望还原这条京西商道的古风古貌。然而3年来,改造工程进展缓慢,一期工程部分功能仍未实现,管线铺设反复施工,曾经引入的趸租模式也未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如今的模式口大街,建筑风貌不一,商业人气不足。京西古道的历史风韵为何不再,记者进行了探访。888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现状1
反复施工十余次大街成了“拉链路”
提到模式口,京西百姓都十分熟悉。明清时,京西煤炭矿产经此进京,1500米长的龙形古道商贾云集、驼铃不断。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百货市集,茶菜盐油、布匹字画应有尽有,城里百姓也常搭车赶路来此赶集。
前些年,模式口大街由于无序发展,环境脏乱,被纳入改造范围。
“从2016年启动改造开始,模式口大街的施工就没断过,一年四季尘土飞扬,雨雪天气泥泞不堪。”住在模式口大街东段的王女士说,“先是道路硬化,然后是临街房屋改造,再后来是架空线入地,每天如果不是有事,真的不想出门。”
大街环境改造提升,暂时施工带来的影响居民都能理解。然而,让王女士费解的是,一条大街挖了铺平、铺平再挖,反反复复竟有十多次。“今天是修下水管道,明天是修天然气,后天又来铺光缆,相互之间没有沟通,反复施工何时是尽头?”
记者昨日走访模式口大街,也印证了王女士的说法。原本已经于去年完工的模式口西段一期工程,现在又在路面挖开了一道缝,据工人师傅说这里正在铺设电缆,但是何时完工他们并不清楚。不仅如此,记者在大街东侧走访过程中,还在沿街门脸儿看到了不少张贴的“施工通知”,提示居民即将开始电力架空线入地改造,刚刚硬化平整的二期道路将再度复工。
除了表面看到的交通和环境问题,反复施工也给居民带来不少困扰。住在大街西头的老住户李先生告诉记者,“家里的供水问题都存在快一年了,水流小甚至不出水,洗澡要早上4点起来趁别人不用水的时候洗。”据李先生介绍,模式口老住户的房子多是几十年甚至更久的老宅,自来水管道年久失修,反复施工过程中一旦触碰到薄弱环节,就会导致漏水。报修电话打多了,自来水公司干脆把水压降下来,这下漏水的事情少了,居民的用水也少了。截至记者发稿前,居民的供水问题仍未彻底解决,而且越往西边地势越高,水管里的水流也越小。此外,还有居民向记者反映,家里40多年的房子存在屋顶漏水问题,但是大街的安保人员却不允许个人拉沙拉料进行施工改造,只能住在漏雨的房里担惊受怕,而具体原因以及何时放开限制却不得而知。
■回应架空线入地月内完工
眼下,时间已经进入12月,眼看着就要到了模式口二期改造的尾期。对此,项目施工方北京石泰公司表示,文保区外立面二期工程和市政二期工程都进展顺利已经完工,仅剩的架空线入地工程可以在月内完成。
点击进入下一页
模式口西段在修电缆
现状2
墙上“拆”字太刺眼大街风貌“四不像”
目前,大街改造一期工程已基本竣工,路面硬化、临街商户改造等也都已经完成,过去散乱经营、遍地脏乱的问题得到了解决。漫步在模式口大街上,路两侧处处设有民俗景观,象征丰收的玉米、提供歇脚的骆驼石凳,甚至还摆有居民捐来的老物件,颇有些古风古韵。然而,居民对此评价却并不高。
石景山区一位民俗专家向记者介绍,在模式口老居民看来,“青砖汉瓦石板房”就是模式口最典型的建筑风格,可是临街房屋改造后却加入了原本不属于这里的装饰元素。“例如改造建成的垂花门,曾经是清朝时有身份人家的象征,可模式口压根就没有过这样的门。此外,还有冰盘沿、挂檐板也都不是这里的样式,却都一股脑给加了进来。”从大街整体望去,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红砖房、青砖房,甚至清式、民国式样的房屋散落其间,风貌样式并不统一。
在模式口大街已经完成的风貌改造中,目前比较突兀的还有一处过街楼遗址。这处如今在城里已经难以见到的过街楼,原本是要改造成一处下沉式博物馆,陈列当年老街的石板路,让游客可以零距离感受古街文化。可是这一规划至今也未实现,两侧房屋墙面上还写着大大的“拆”字,迟迟没有动工。
在模式口一期改造中,设计方案还包含了一些文化活动空间,用于展示模式口的历史文化,也可以定期举办相关的文化活动。可是记者走访这些已经成型的文化室发现,在龙庆斋、社区文化活动室内,几乎见不到游客和居民的身影,里边的民俗书籍、民俗物件成了摆设,室内既没有专人介绍也没有定期的活动,还有安保人员把这里当作了休息室。
■回应方案是与居民、专家一起商定的
据悉,建筑风格改造的设计方案是石泰公司在施工前就已经和居民代表、建筑专家商定的,至于是好是坏,恐怕还要市民和游客来评价。
至于下沉式通道问题,石泰公司回应称,该通道涉及到搬迁房屋5间,现已拆除两间,剩余3户仍未就拆迁方案达成共识,过街楼遗址改造也因此陷入停滞。接下来,待拆迁方案完善后,将继续深化方案启动实施。
现状3
两耳不闻“驼铃声”商业冷清人气淡
作为京西重镇,曾经的模式口驼队川流不息,街面上商旅不断、酒肆客栈林立,非常热闹。如今,大街两侧商铺稀少、人气冷清。以模式口主街为例,除了两家肉铺以及为居民提供基本生活需求的菜店,就只有一家稻香村在苦苦支撑。据营业人员称,来稻香村的基本都是本地居民,外地游客很少,一天只有上午人稍多些,营业额也比其他连锁店少。
在一旁的模式口南小街上,昨日记者探访时也只有一家商铺开了门。但这条街在改造工程完工初期,曾被冠以精品示范样板街。彼时,石泰公司希望通过5年趸租临街商铺的方式,统一引入中华老字号、非遗文化等商业业态,逐步引导形成高端的具有当地民俗特色的商业文化模式。如今,这里的商业仍以售卖文玩字画、常见手工艺品为主。唯一开门的店铺名叫“丝路收藏”,主要售卖南红玛瑙、文玩核桃等。店铺老板吴祖平过去一直在十里河做文玩生意,由于家就住在模式口才盘下了这里的新店,“人气和那边不能比,这里一个月2000多元的租金,收入却几乎看不到,只能通过其他店的收入平衡支出。”据吴祖平介绍,沿街还有几家和他一起签约的店铺,看到这里没有游客干脆就关了门,已经一年多都没出现过了。
■回应基础设施完工后会有改善
对此,石泰公司也并未否认目前的商业模式尚未成型,由于市政基础设施先行,道路通行不便,部分引进的非遗、老字号等商业业态面临营业困难。不过,石泰方面表示,待今年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完工后,明年将把工作重心放在引进大街商业业态上,并将环境改善提升进一步向背街小巷和四合院院内扩展。
此外,目前石泰公司还在与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就模式口地区产业规划进行设计,现已有初步方案,待方案通过后会引入相关业态,其中包括艺术商业、文化工坊等。同时,在老爷庙内设立展示中心展示模式口地区文化。下一步还将在传统节日开展多项文化活动,展示古街历史风韵。
历史内存
模式口是连接京城与塞外的古商路
模式口历史文化保护区,占地面积35.6公顷,位于石景山区中部,是北京市公布的第二批历史文化保护区,也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上的重要节点。
此地原名磨石口,因盛产磨石而得名,后取其谐音将磨石口改为模式口,取义为“诸村之模式”。模式口大街全长1500米,是京西古镇通往京城的交通要道,大街始于西周,闻名于明清,东接京城、西通塞外,曾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几百年来连接京城与塞外的京西古商路,老舍笔下的骆驼祥子就是从这条街上走出来的。
模式口地区有国家级文保单位法海寺、承恩寺。法海寺乃明代早期在北京西山一带由宦官修建的重要寺庙,距今已有560余年的历史,它以壁画、藻井、铜钟、白皮松、四柏一孔桥“五绝”著称于世;承恩寺创建于明正德年间,寺庙院内有两棵古银杏树,四周还有石砌碉楼四座,为国内寺院所罕见,天王殿四铺壁画各绘一腾龙,反映明代壁画艺术的多种风格,具有重要研究价值。此外,该地区还有市级文保单位田义墓、第四纪冰川擦痕陈列馆、37处有价值的民居院落等。
本报记者孙云柯吴镝摄http://www.dashoubi.org/news/shwx/2019-12-05/1107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