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到2035年 北京这14个地区这样发展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11-28 17:38:58
到2035年
 
这14个地区这样发展
 
2017年秋,《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发布,千年古都站上全新的起点,迎接未来。如果说总体规划是“大目标”,那分区规划就是拆解后的一个个“小目标”,细节笔触不走样,才能一张蓝图绘到底。
 
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公布了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大兴、顺义、昌平、房山、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共13个区分区规划和亦庄新城规划获市政府批复的消息后,昨天,相关各区各部门紧锣密鼓,对批复要求和分区规划亮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延庆冬奥冰雪之城
 
空间布局:一城、两带、两区、八廊
 
功能定位为首都西北部重要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生态文明示范区、国际文化体育旅游休闲名区、京西北科技创新特色发展区。
 
紧抓筹办举办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历史机遇,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在冰雪体育、现代园艺、旅游休闲与文化创意、科技创新领域集中发力。
 
昌平“回天”民生是抓手
 
空间布局:一轴一带一廊,两城一区多点
 
以生态优先为第一原则,融合长城文化带与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交汇之地的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提出构建北部山区生态文化带。以中轴线北延长线为引领,构建昌平人文、历史、自然与文化资源的协同发展轴线。
 
以未来科学城建设为契机,强化未来科学城在科创产业上的发展带动作用。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为重要抓手,着重解决近期亟须解决的民生保障问题及宜居环境建设问题。
 
海淀科技创新活力之城
 
空间布局:两横(北清路前沿科创发展走廊、长安街及延长线首都功能走廊)一纵(中关村大街高端创新集聚发展走廊)三轴格局,一带(大西山绿色生态文化带)一核(中关村核心区)多极体系
 
将海淀建设成为人文、生态、科技融合发展的国际一流科学城,令人向往的科学智慧之城、创新引领之城、人文活力之城、生态优美之城、和谐宜居之城。
 
对三山五园实施最严格的红线管控,恢复山水田园的自然历史风貌。
 
创建“智慧平行城市”。
 
门头沟城景合一、处处是景
 
空间布局:一城、两带、三点、多脉
 
门头沟区定位为首都西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首都西部综合服务区、京西特色历史文化旅游休闲区。
 
建设城景合一、处处是景的精品山水城市。挖掘永定河、109国道沿线生态与历史文化资源,形成永定河生态文化融合发展带和109国道区域协同发展带。
 
探索存量工矿用地生态修复与高效利用路径,形成以文旅体验、医药健康和科创智能产业为主导方向的绿色创新产业体系。
 
石景山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空间布局:一轴(长安街及其延长线)一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多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北京银行保险产业园、中关村石景山园等)支撑、组团(东中西组团)协同
 
分区规划确立了建设创新引领、生态宜居、区域协同、多元文化交融、山水城市相融、产城发展共融、具有国际魅力的首都城市西大门的发展目标。
 
强化对新首钢高端产业综合服务区的全面支撑,推动文化复兴、生态复兴、产业复兴与活力复兴,着力建设首都城市复兴新地标。
 
丰台北京的“金角银边”
 
空间布局:一轴(南中轴丰台段)两带(永定河文化带、生态融合发展带)四区(首都商务新区、丽泽金融商务区、中关村丰台园区、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区)多点(交通枢纽、生活保障、人文生态等城市功能节点)
 
丰台区将以减量、提质、增绿为重点,建设成为新时代首都功能拓展的重要城区、首都高品质生活宜居示范城区、彰显新发展理念的绿色生态花园城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制造创新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发展新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首都商务新区。
 
以南中轴和永定河文化带统领文化空间结构,构建莲花池—金中都、南中轴—南苑、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等特色文化板块,打造丰台文化十景。
 
房山确立民生幸福的“小目标”
 
空间布局:两山四水、三区三轴、三团多点到2035年,房山区将实现这些“小目标”——
 
生态建设方面: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38%以上,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7平方米。
 
绿色交通方面:绿色出行比例不低于80%,集中建设区道路网密度力争总体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
 
民生保障方面:构建公平优质、均衡发展的教育事业体系,一刻钟社区服务圈基本实现城乡社区全覆盖。
 
怀柔捧住生态“金饭碗”
 
空间布局:一心、两带、多节点
 
建设首都北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服务国家对外交往的生态发展示范区、绿色创新引领的高端科技文化发展区。
 
将怀柔科学城建成世界级原始创新承载区,构建“一芯聚核,怀密联动,一带润城,林田交融”的空间结构,高标准建设雁栖湖国际会都。
 
捧住生态“金饭碗”,建设具有内生活力、文化特色突出的生态型小城镇。
 
密云“三宜”山水新城
 
密云区的功能定位为首都最重要的水源保护地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休闲及创新发展示范区,发展目标为建设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山水新城。
 
平谷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空间布局:一城多点六园,两廊两带一区
 
平谷区功能定位为三区一口岸。“三区”分别是首都东部重点生态保育及区域生态治理协作区、特色休闲及绿色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区。“一口岸”指的是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绿色物流口岸。
 
推进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发挥地缘优势,既面向津冀又服务首都。推进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后花园,主动对接、支撑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打造“山水平谷、森林城市、花果田园、人文胜地”的金名片。
 
顺义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
 
空间布局:一港、两轴、三带、多点
 
高水平建设创新产业集群示范区,整合提升天竺综合保税区、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中关村顺义园等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的空间资源,积极吸引和承接中心城区科技创新资源,加强与“三大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功能协作、互联互通、要素流动。
 
朝阳文化、国际化、大尺度绿化
 
空间布局:两轴(长安街东延长线、中轴线北延长线)两带(首都功能保障带、绿色生态共享带)三区(疏解提升优化区、产居融合发展组团、绿色生态休闲区)
 
按照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要求,着力推进国际文化交流窗口区、创意文化引领区、运河文化活力区建设。发挥国际交往主阵地作用;推进国际一流商务中心区建设,打造对外开放高地;规划建设好第四使馆区及周边地区,打造国际交往中心新亮点。以两道公园环为引领,建设六处楔形生态空间;高起点规划建设温榆河公园。
 
大兴南部首都新门户
 
空间布局:一轴、一心、三城、三带、多点
 
从发展目标看,大兴区将建设国家科技成果创新转化的科创新高地、北京南部地区的首都新门户、京津冀地区资源要素集聚流通的区域新动脉、城乡土地制度的改革先行区。
 
分区规划为何没见东西城和通州区?
 
有市民提出疑问,北京市下辖16个区,为什么这次的分区规划中只有13个区分区规划和亦庄新城规划呢?
 
对此,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相关负责人解释,由于北京市已组织直接编制首都功能核心区(包括东城区、西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街区层面),其中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复实施。因此,北京市此次组织编制了除东城区、西城区、通州区以外的13个区的分区规划和亦庄新城规划。
 
针对大兴分区规划与亦庄新城规划的关系,该负责人介绍,大兴分区规划以大兴区行政辖区为规划范围,包含亦庄新城的大兴部分。亦庄新城规划则属于特定地区规划,规划范围包括亦庄新城的大兴部分及通州部分。
 
亦庄新城基本没有“城市病”
 
空间布局:一廊一带三中心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和开发建设亦庄新城,积极对接三大科学城,打造高精尖产业主阵地,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城市发展的融合力度,以智慧服务促进技术创新。
 
做好基本没有“城市病”的标杆。坚持公交优先、绿色出行,构建便捷舒适的小街区、密路网的道路体系,营造绿色交通出行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