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泽库11月16日电题:青海藏区牧民变股民:生态好转收入增加
作者鲁丹阳
初冬,青藏高原的气温骤降到零下10摄氏度,呼啸的寒风席卷了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泽库县广袤无垠的草原。
泽库县地处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平均海拔3700米,冬长无夏,春秋相连,是以藏族为主体民族的纯牧业县,属于中国四省藏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青海省深度贫困县。
“泽库县的牧民们世世代代以放牧为生,曾经超载放牧让草场不断退化,传统畜牧业难以为继。”泽库县扶贫开发局局长李宏涛说。
泽库县的宁秀乡拉格日村长期以来由于牛羊分散放牧、人口增加、拉格日的草场超载放牧严重,草场退化成黑土地,草原鼠害严重,畜牧业经营效益低下,收入结构单一。截至2010年底,全村人均年收入仅为2512元(人民币,下同),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总数的70%,是一个典型的重点贫困村。
为解决拉格日村牲畜品种退化,个体生产性能低,结构不合理,繁活率、商品率低,小生产与大市场脱节等问题,该村二社原社长俄多组建了小型合作社。“2011年,我每家每户进行走访说服让牧民们加入合作社,最初有36户217人自愿加入,建成了小型合作社,第二年就实现了51万元的分红。”
随后的几年中,拉格日村的牧民们不断加入合作社,合作社的规模逐年扩大,牧民先巴从合作社刚成立时就把草场和牛羊入股到合作社,他和妻子一个在合作社放牧、一个在合作社挤奶。“我们夫妻两个人在合作社打工,每年有超过2万元的工资收入,每年还有合作社的分红,去年我们就分到了近5万元。”
据介绍,“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按照草畜平衡基数入股,平均16亩草场入股1头牛。同时,草场被划分为20个小组,平均每小组4400亩草场和200头牦牛,明确放牧顺序、放牧周期和放牧时间,逐区轮回利用,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发展扶贫产业。
为规范拉格日村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运行模式,合作社把科技发展畜牧业贯穿到生态畜牧业建设的各个方面,合作社下设天然草场放牧组、良种牦牛繁育组、本地藏羊高效养殖组和商业经营组4个小组进行管理。实行统一轮牧、统一配种、统一养殖、统一加工、统一销售、分群养殖的“五统一分”经营管理方式,形成了以劳力专业分工,生产指标量化,用工按劳取酬,利润按股分红为主的的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样板。
截至去年,拉格日村已经有181户牧户入股合作社,年分红565.5万元,每人每年可以通过合作社收入15000元左右。
在拉格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样板的示范引领下,青海省已经组建了961家牧业专业合作社,群众的入社率达到了72.5%,牧民的人均收入年均增幅13%以上。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让该省6.5万户、19.6万贫困人口脱贫。(完)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