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社会万象 > 正文

徽州为什么改为黄山 徽州西递展示一种怎样的文化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7-08 10:33:44

 曾经的徽州令人神往,如今改名为“黄山”,的确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了。vvv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过,无论是古徽州,还是今黄山,都是徽州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想要去追寻逝去的岁月,就得深入其中的村落之间,再看一眼那沧桑的旧时痕迹。
 
之前我曾写过一篇文章,与大家分享过关于西递的故事。今天,我想带你们去了解另一座更为知名的古村,这就是同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5A级古村落——宏村。
 
宏村的名气越来越为人所知,离不开一部电影“无心插柳”的宣传。
 
2000年的夏天,一部由华人执导的电影《卧虎藏龙》出现在了各大影院的银幕之上。影片的主演阵容很够气派,周润发与章子怡等知名演员担起大旗,这也是李安导演的成名作之一。
 
这部影片其中一个重要的取景地,就在皖南的宏村。一时间,宏村的风光也被更多的人知晓了。碰巧的是,同年年底,宏村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走近南湖
 
来宏村之前,我特意去了一趟西递。本以为接下来的宏村和西递大同小异,毕竟都是徽州的古村落。可我发现,宏村相对来说,显得更加灵动。而这种特别的灵动感,则是由水带来的。
 
还未进村,一泓秀丽的湖水就这样出现在了眼前,让我一下子兴奋了起来。远处的群山隐约可见,连绵起伏,面前南湖的秀色更使人一见倾心。这湖光山色之美,是宏村带给我的第一印象。
 
湖边一幢幢青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显得安静而从容,好一幅山水画,只是这山水画里增添了人间的造物,多了一份烟火味,则多了一种亲和力。
 
如此美丽的风景,除了用眼睛记录,用相机捕捉,还有的人富有艺术细胞,会选择用画笔描绘出来。
 
他们很多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学院学生,来到宏村,只因为这里能够为他们带来迸发的灵感,眼前所见,皆能化为纸上彩墨,这是一种成就感,也是一种久违的美感。
 
不经意间发现,原来不只是旅人们觉得南湖之景美,连路过的狗狗也被吸引住了。当我看到它们在发呆,似乎陷入沉思的时候,实在忍不住嘴角上扬,赶紧把这画面拍了下来,顿觉得十分美好。
 
寻找宏村古建筑
 
宏村历史悠久,距今已有900年左右的建村史。叹其为一座千年古村,也是实至名归。
 
如今村里还保留有上百幢明清的古建筑,可谓是古建里的“大观园”。鉴于此,我决定走过画桥,到南湖的对岸去,来一趟“寻古之旅”。
 
我从来都对徽派建筑颇感兴趣,细节刻画处,“三雕”的精美更是能令人拍案叫绝。来宏村之前,我到过婺源的几大古村落中旅行,无一不被其华丽的古建筑所吸引。这一趟来到宏村,参观几座比较知名的老宅,自然是少不了的。
 
要说宏村里的古宅,就得提一下承志堂。这是清末著名盐商汪定贵的私宅,也是宏村里最为奢华的一座古建筑。如何奢华?可以说这座大宅全是由真金白银重金打造的。建筑面积高达3000平方米,换在现在来看,如今的豪宅根本都是小儿科。
 
都说徽州的雕刻艺术精湛,在承志堂里可要细细欣赏一番。这里的所有雕刻,是由二十名工匠前前后后花了七年时间才完工。都言“慢工出细活”,这种能花上好几年沉下心来做好一件事情的匠心精神,无论在哪个年代,都是难能可贵的。
 
认真观察一下门上还有窗前的木雕,细腻到令人叹为观止。相比书籍的记载,木雕作为载体则更加地具体,一个个故事浮于眼前,这不仅是精美绝伦的工艺品,更是感官上的极大享受。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家族对于祠堂都是非常重视的。别说旧时候,如今不少村子里依旧还保有祠堂,用以供奉祖先和祭祀祈福。
 
汪氏族人扎根宏村,世代居住在这里,当然也有自己的祠堂。汪氏祠堂就建在宏村的内湖月沼湖畔,有个好听的名字,叫“乐叙堂”。族人开开心心地聚集在此,叙叙旧聊聊天谈谈村子里的大小事务,这都是一些平凡事。
 
可平凡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这包含着传统思想中的“以和为贵”,“乐叙”追求的,也是一个安稳祥和的小社会吧。
 
虽说宏村明清建筑众多,不过大多都是清代遗留下来的建筑,而仅存的一座明代建筑,就是这汪氏宗祠。独而贵,所以宗祠的意义非凡,无论是从历史的年代上讲,还是在族人的信仰来说,地位都是不可取代的。
 
除了承志堂和汪氏宗祠,月沼湖边还有一个南湖书院。南湖书院的作用就特别好理解了,即是古时候的学校,也叫私塾。
 
莘莘学子都视孔子为师,因此在书院的文昌阁的中央,挂有孔子的画像。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这么的一句话:“北孔子,南文昌。”传说中文昌是学习考试的庇佑神灵,如今文昌阁中孔子立像,可见人们对于考取功名利禄的心情是多么的期盼。
 
月沼湖
 
不知不觉间,就已经来到了宏村的中心。这里有一方水塘,形状宛若半个月亮,故得名“月沼”。
 
和南湖一样,月沼的存在,让整个村子变得更加柔美。水面平静如镜,四周黛瓦粉墙围绕,整齐有序,勾勒出了一副美丽的图画。
 
因为月沼不像南湖一样是具有流动性的,实为一小池塘,故也叫作“月塘”。可别小瞧这一方水塘,历史可久远着呢。
 
据说月沼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村民汪思齐和夫人胡重娘,偶然间发现村中有一泓天然泉水,于是聘请风水大师进行全村水系的重新规划,最终引入这泉水建起了池塘。
 
还记得我说月沼是一个半月形的池塘吗?这里也是有玄机的。本来当时很多人都主张挖成一个圆月形的池塘,可发现泉水的这位夫人却有着不同的意见。
 
她认为凡事都不能太圆满,都说“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如果把池塘挖得太完美,必然有所影响。就这样,月沼成了我们如今看到的样子,虽说不够“完整”,依旧无比吸引。这“半月”,不正是人生的常态吗?
 
人生在世,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又怎能求得事事顺遂呢,既然如此,不如坦然面对,哪怕不完美,也有其存在的意义。
 
村口大树也讲究
 
宏村的村口,也叫亭前。原来村口处的确有两座南北对立的亭子,建于明代,如果能保留下来的话,也是珍贵的文物吧。可惜已经被毁,留下的只有两颗参天古树。
 
这两棵树是宏村的风水树,一颗为红杨树,另一颗则是白果,白果又称为银杏树。红白两树,刚好对应一红一白之事。村民们信奉风水,每当村子里有了喜事或者白事的时候,村民会来到树下绕圈,祈求平安。
 
假如是喜事,嫁娶的大红花轿得绕红杨而过,求个幸福美满;若是老人辞世,则绕白果树祈福,为生者求平安。
 
闲游古村,怀念逝去的旧时光
 
宏村真的很“老”了,她就像是身穿着补丁的一位老者,不爱说话,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人来人往。斑驳脱落的墙面随处可见,老实的小店显得也过于昏暗。
 
可偏偏我就喜欢这样的感觉呀,来到宏村,我并没有强烈地感觉到自己正在一个景区里。相反地,我倒是有了一种回家的感觉。
 
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一定会有一个角落,那里小心翼翼放着的,正是那熟悉得让人落泪的故乡。这些年来,我经常在外奔忙着,去过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不计其数,能让我有亲切感的,宏村是其一。
 
白天出门逛逛倒还好,村子里没有什么夜生活,基本上天色暗下来之后到处都是黑漆漆的一片了。我一直觉得,日升而起,日落而息是很好的一种状态,是自然界本来的规律。
 
这里没有都市的灯火通明,没有压得你喘不上气来,永远做不完的工作任务。
 
天黑了,在村子里找一家合眼缘的小店,吃上一份热气腾腾的热饭热菜,少人的时候,与老板娘唠唠家常,这是我一贯的作风。
 
出来旅行,最好别把自己封闭起来,给人一副不能亲近的感觉。与当地人聊聊天,听他们讲讲当地的一些特色美食或者民俗风情,是一桩乐事。
 
相比国内的不少景区,宏村的可玩性并不高。像什么刺激的游乐设施、能嗨到深夜的酒吧舞厅、或者各种的网红打卡点,宏村几乎都没有。这里有的,是避世与安宁,是一颗浮躁不安的心需要的“世外桃源”。
 
一个美好的祝愿
 
我不知道多年后,宏村会变成什么样子。下次再见,是否还会认得出曾经的模样。
 
随着商业化模式慢慢渗透,越来越多古村落或许也快换了灵魂,在吐出这一口气之前,每一次的邂逅都会是弥足珍贵的,值得慢慢细品。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1377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