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尖轻触,点画佛衣,不时拿笔蘸着颜料,眼前的唐卡度母画像已经耗时数十天,29岁的仁增旺姆还在继续创作这幅画。
这位姑娘来自西藏昌都市贡觉县,幼时没读过书,也未曾想到能做跟文化沾边的事,更未想过能成为一名唐卡画师。
8年前,她陪着男友(也是现在的丈夫)去成都,“他学唐卡,我去餐馆打工洗盘子,收入不高,也很累。”
看到仁增旺姆如此辛苦,男友建议她一起学唐卡。就这样,大字不识的姑娘拿起了画笔。
“度量经是唐卡入门的基础,整整画了4个月才有点样子。”她说,那时觉得画唐卡比洗盘子还要累,特别想放弃。
但靠着勤能补拙和男友的鼓励,仁增旺姆的唐卡技艺愈来愈好,被大家认可。
这些年来,唐卡艺术市场一直不错,所以两人创办了唐卡工作室。现在,仁增旺姆每天送孩子去学校后,准点到工作室。在她看来,能兼顾家庭和事业,是周围很多同龄女性无法拥有的。
王天文与仁增旺姆经历不同,但殊途同归。她出自绘画世家,因为热爱藏文化,2011年从河北来到了西藏,专门求学唐卡。虽然唐卡区别于她学习的国画、油画,但这个“外行”依然能感受到绘画艺术带来的同频共振。
她说:“来西藏的时候,学习唐卡的女性并不多,所以也不知道自己的唐卡作品能否被外界接受。”
通过跟着藏族画师学习,王天文逐渐了解了有着1000多年文化底蕴的唐卡。后来,她做起唐卡与收藏者间的经纪人,并创立了曼唐艺术馆。
机构创办后,吸纳了不少画师,其中便有女性画师。她观察,西藏女性学习唐卡的氛围愈来愈活跃,“女性对颜色有独特体会,让唐卡在传统规则中有了生动表现。”
所以,王天文正在计划筹备女子唐卡画院。
她表示,海内外均有女性特有的教育机构,在西藏吸纳女性从事唐卡艺术方面的培训、就业、创业应该大有可为,搭建有针对的西藏传统绘画艺术交流平台,让唐卡艺术界听到更多的女性声音。“当然,也想切实改善她们的生活,提升她们在社会中的地位。”
西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洛桑扎西介绍,自1985年,西藏大学将唐卡作为一门必修课程进行授课,此后设立了唐卡专业,培养专科学历的唐卡专业学生。在过去20年间,西藏大学还招收了藏族美术方向硕士研究生、唐卡专业本科生、唐卡方向专业硕士研究生。女性学习唐卡有了更多的渠道,也有了学术性平台。
勉冲·罗布斯达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藏族唐卡(勉萨画派)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现任西藏唐卡画院院长。他说,在西藏,女性学习唐卡逐渐有了氛围,这是唐卡文化发展的好现象。在过去,教育是西藏上层社会的特权,加之男女社会地位悬殊,鲜有女性学习唐卡。自上世纪80年代,这一现象逐渐改观。
在他众多徒弟中,也有女学徒,其中两名是他在西藏大学教授的硕士研究生。
勉冲·罗布斯达认为,女性心思细腻,有着男性无法比拟的优势,他希望,包括女性在内,更多的人能够热爱唐卡、学习唐卡。
“不论以前还是现在,唐卡在西藏拥有很好的发展土壤。”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他还建议,家里子女多,均未读大学的家庭,建议鼓励一个孩子尝试学习唐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