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谈及熊孩子的时候,家长们的眼眸里总是难藏焦虑,孩子太调皮、不听话?这些都如糟糕的心情一样,一整天围绕着我们的脑袋瓜子旋转。但为何"别人家的孩子"看起来总是乖巧可爱呢?这就是父母常犯的第一大错-拿自家的孩子和别家孩子作比较。DDD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光是孩子,就连很多成年人都不喜欢被比较,这是内心的自尊心在作祟,如果父母的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即便孩子再怎么优秀,在父母的眼里也是缺点,这样又怎能看到自家孩子的优秀呢?而熊孩子太调皮、很难管教,这些绝大多数都是源自于父母的方法没用对,找到对的教育方法才是育儿里最轻松的捷径。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懂的利用"情景育儿",以下5种情景教育甚是实用,喜欢的朋友记得收藏起来!
情景一:当孩子不想上床睡觉时
正确的说法:告诉孩子"还有十分钟时间,我们就到规定的睡觉时间了,你是想先洗漱呢,还是先讲个故事"?
*此举是为了勾起孩子睡觉意识,这招对付沉迷电视、爱玩玩具的孩子颇显效果,无论是先洗漱、还是先讲故事,这些都是在做好睡前准备,至少离孩子上床睡觉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错误的说法:"怎么还不上床睡觉,再不去房间睡觉,明天禁止玩玩具、看电视,现在,马上去睡觉,我都说几遍了"?
*为什么此举不可取?因为这样的说法是在威胁孩子,拿孩子最喜欢玩的玩具,最喜欢看的电视去威胁,这对于孩子来说只会起到反作用,我们不能完全阻止孩子玩玩具,也不能完全禁止孩子看电视,当这些做不到被孩子挑战取胜的时候,后面将会遇到更多新的育儿难题。
情景二:当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时
正确的说法:"还有五分钟我们就要出门了,你现在是要穿好衣服,还是把衣服拿在手里呢"?
*给孩子一个选项,让孩子意识到接下来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是"穿好衣服"、还是"拿着衣服",都提醒着孩子五分钟之后该干嘛?实际上,很多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他们在拖拉,或者只是认为"好玩"而已,这种选择项育儿是提醒亦是催促,只不过是孩子能否欣然接受罢了。
错误的说法:"你怎么做什么事情都拖拖拉拉,你看看别的小朋友做事情是不是像你一样墨迹,赶快走啦,再不走就要迟到赶不上车了"
*家长通常在说这句话的时候内心是焦躁的,而孩子感受到这种焦躁的时候,内心也是焦躁、甚至委屈,有些孩子大概已经开始掉眼泪了,结果没有处理好孩子的拖拖拉拉,还会耽误更多时间并且给孩子的内心带来一次焦躁无措的经历。
情景三:当孩子说"我不要"时
正确的说法:"你可以说"我不要",但是我想知道拒绝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告诉我吗"?
*当熊孩子说"我不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父母都生气恼怒,但此刻除了知道"我不要"的背后原因,做任何教育都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在破坏亲子关系。世间万物,凡是都是有因必有果,想要孩子从"我不要"到欣然接受,背后的排斥原因的疏解,就是最简单的解决方法。
错误的说法:"你为什么这样不听话,我这都是为你好,从来没见过像你这么犟的孩子"
*这个时候,虽然孩子对"犟"不怎么理解,但是从语气里完全可以听出是不好的标签,对付孩子的"熊"想要硬碰硬,最后只能两败俱伤,达不到教育孩子目的不说,还会影响家庭的亲子关系,今后所遇的育儿难题也越随之越来越多。
情景四:当孩子用"哭"威胁时
正确的做法:"如果你不哭,我可以帮你一起解决问题,但你能告诉我为什么要哭吗"
*哭,通常就是孩子用来威胁父母,希望以此来达到自身目的,但是哭不能解决问题,而父母此刻的发火和批评,也完全不能解决孩子的威胁。让孩子说出哭的目的,实际上就是对某某事物达不到或者不满,当孩子道出原因之后,他以"哭"的威胁解除了,但父母还需要遵守诺言,帮助孩子一起解决哭闹背后原因。
错误的做法:"哭什么哭?你一天除了哭还会做什么?哭能解决问题吗"
当孩子哭的时候,说明他要寻求帮助,而父母对哭的冷漠和批评,只会让孩子哭势更凶一些,而后者则是包含着满满的委屈。孩子哭闹的时候家长不要嫌麻烦和吵闹,就算是赤裸裸的威胁,也需要心平气和地沟通解决问题,因为没有沟通连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都没有。
情景五:当孩子拒绝分享时
正确的做法:"如果你把手里的棒棒糖分我一颗,我一会吃冰激凌的时候,就会分享给你一个"
*每一个孩子都有极强的占有欲,他不不喜欢妈妈抱别人,也不喜欢把自己的心爱玩具分享给别人,但是从教育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好的习惯,不懂得分享就不会体验、更不会得到太多,最后只能在狭窄的空间里做着井底之蛙,而引诱孩子分享的最佳方式,就是让孩子感受到分享的乐趣,感受到分享带来的更多收获。
错误的做法:"乖,你给他玩一会,我一会再给你买个更大、更好的玩具"
这句话,在孩子不分享的情景里经常出现,但是有几个家长真正实现了呢?不管承诺能不能实现,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都是错误。不实现承诺会降低在孩子心中的诚信度,实现承诺假以时日孩子会利用"不分享"要挟更多东西,最重要的是这些教育只会加深孩子的自私。
总体来说,优秀的孩子是靠"养"出来的,其中包含好习惯、良好的沟通方式,还有对孩子的接受和欣赏等等。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6-24/136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