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于1937年月9月去美国,最初的身份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并非外交官。直到1938年7月20日,才收到蒋介石的电报,希望他出任驻美大使。胡适与朋友们商量,大家都劝他就任。但直到26日,他仍然拿不定主意。这天夜里,他本想写一份拒绝的电文,但反复修改,都不满意,一直修改到半夜,才忽然决定不再修改,因为想到“此时恐无法辞却;既不能辞,不如‘伸头一刀’之为快”,所以干脆把推辞的电文改成受命的电文。这份27日发出电文是:“国家际此危难,有所驱策,义何敢辞。惟自审廿余年闲懒已惯,又素无外交经验,深恐不能担负如此重任,贻误国家,故迟疑至今,始敢决心受命。”
他准备就任了,但事情却并不顺利,任命通告迟迟没有公布。人大概就是这样,自己不想就任是一回事,而自己想就任了却不能顺利就任,是另一回事。他对朋友说因不下任命通告而“乐坏了”,但心里未必真快乐。因为在这时候,他已经一心准备上任。他已在考虑如何当好大使,甚至想到了使馆的改革方案,包括裁武官和增加商务参赞等。他甚至在日记中记下了施植之做大使的做法:“每约了去见总统或外长,前一夕即不多睡,必将要说的话一一想出来,并悬拟A,B,C,几个可能的答复,又一一A答法应如何答之,B答法应如何答之。此是政治家敬慎风度,不可不记之。”由此可见,他在认真准备好好做大使。
1938年9月13日,驻美大使的任命才公布。他在这天的日记中写道:“二十一年的独立自由的生活,今日起,为国家牺牲了。”这牺牲是经过反复考虑之后做出的选择,是自愿的,而且非常坚定。胡适以“怕老婆”著称,夫人江冬秀一直反对胡适做官,所以就连后来蒋介石要胡适竞选总统,胡适也以夫人不同意作为理由拒绝。但在这一次,胡适却没听从夫人的意见。他在给江冬秀的信中写道:“我二十一年做自由的人,不做政府的官,何等自由?但现在国家到这地步,调兵调到我,拉夫拉到我,我没有法子逃,所以不能不去做一年半年的大使。我声明做到战事完结为止,战事一了,我就回来仍旧教我的书。”
翻阅当年《大公报》,可以看到这样的社评:“胡适之先生之受命为大使,及其本人之肯于担任,这都是平日想象不到的事。这个问题本身,就象征着中国是在怎样一个非常时期。同时可以看出政府期待于他及他自己所期待的任务是怎样的重大。”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20-05-29/1328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