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2019年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交出了厚重温暖的民生答卷,进一步提升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展现了党和政府深厚的民生情怀,让人们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的一年,我们必将收获更多温暖、绽放更多幸福!
河南鹤壁:
“小财政”浇灌“大民生”
“鹤壁是地级市,财政收入规模小,是‘小财政’,但我们一直用心浇灌着大民生。”在前不久召开的第九次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期间,获得先进工作者称号的河南省鹤壁市财政局局长张少敏向经济日报记者讲述了鹤壁的财政故事。
2019年以来,受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大规模减税等叠加因素影响,各地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鹤壁市也不例外。2019年前11个月,鹤壁市为企业及个人减负9.67亿元,企业经营压力小了,政府预算压力大了。在这样的情况下,鹤壁民生领域财政支出仍然实现了大突破——在2018年首破100亿元的基础上,2019年前11个月已达11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连年稳定在八成。
鹤壁如何做到的?张少敏道出了三大秘诀:聚财有道、理财有方、用财有效。
先说聚财。鹤壁市努力培育高质量财源,积极推进财税大数据管理应用系统建设,并牵头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同时,节能减排、海绵城市等一批“国字号”试点相继落地,共获上级资金48.6亿元,撬动社会资本超200亿元,为老百姓办了一批大事实事。
再看理财。鹤壁市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大力压减一般性支出,持续盘活财政存量资金,严格“三保”支出主体责任落实,确保财政资金优先用于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
“财政的钱花得是否有效,最终还是要用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来说话,这才是用财有效的本质含义。”张少敏给记者列出了鹤壁2019年前11个月的部分民生投入清单——
在教育方面,鹤壁市筹资6.3亿元,支持教育脱贫攻坚、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扩容等。
在支持社会保障水平提升上,拨付职工养老、职工医疗、失业保险等基金26.3亿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提高到每人每月103元;城乡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水平分别提高到每人每月274元、170元。
在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方面,鹤壁出台财政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策体系意见,筹资7000余万元,打造王家辿、沿淇河、太行山东麓等美丽乡村示范带,扶持壮大23个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项目,扎实推进农村公益事业发展。
张少敏说:“迈入2020年,鹤壁将通过积极财政提质增效,凝聚系统合力,让财政结出更多民生之果,让广大群众真切体会到更多甘甜。”
算盘“打得响”才能办好事
2019年以来,我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再加上大规模减税降费效应持续显现,财政呈现稳中趋缓、承压前行的特征。在此情况下,坚持注重绩效导向、讲求成本核算、实施放权与问责相结合的绩效管理改革尤为重要,这既是积极财政政策提质增效的关键切入点,也是树立“长期过紧日子”,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着力点。
一年来,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预算绩效管理框架体系建设扎实有序推进,部门整体支出、政策和项目支出绩效等评价质量不断改善,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进一步提高。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也不容忽视。当前,预算支出标准体系建设进展缓慢,绩效目标和绩效指标的标准化程度较低,第三方评价质量参差不齐,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没有完全挂钩,责任追究机制有待确立等问题依然存在。
突破这些难题,需要全面系统的改革之力。各方应充分认识到,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并非只是少花钱,而是花好钱。它既是一种总量调控更是一种结构调整。以绩效为导向坚持长期过紧日子,要用四“铁”来支撑:做“铁公鸡”,大力压减低效支出;打“铁算盘”,多安排有效支出;守“铁纪律”,敢问责无效支出;有“铁意志”,始终坚守绩效导向。
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应持续加大探索力度,从营造预算绩效管理的良好法制环境,创新预算绩效管理制度框架体系,建立分行业、分领域、分层次绩效指标和预算支出标准库,培育、指导、发展独立中肯的第三方评价机构等,多方面凝聚合力深耕探索。
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需要凝聚社会各方绩效共识,加快构建预算绩效生态。政府部门应深刻认识到全面树立“绩效”理念在公共治理中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开展预算绩效管理等相关工作。同时,还要加强法制建设,积极培育发展第三方评价机构等社会组织,构筑并做强绩效评价链条。
总之,在改革过程中,要推动全社会形成由上到下、由内到外,根深蒂固、自觉自省的绩效行动,形成一种全社会都能参与进来贡献其力、共享其惠的绩效文化。把绩效理念的“根”扎牢了,绩效行动的“基”夯实了,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之路才会行稳致远。
(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王泽彩)
患者:
用药少支出报销少跑腿
65岁的糖尿病患者王兰,因为眼部黄斑水肿,视力严重下降,需要使用雷珠单抗注射液治疗。但是,由于该药之前没有纳入医保,5700元一针的价格,让连续使用的王兰负担较重。
自2020年1月1日起,国家新版医保目录施行,雷珠单抗注射液被纳入了医保。现在,王兰每次注射治疗只需自己负担几百元,经济负担下降了80%左右。“药费下降减轻了我的负担,让我看病没有了后顾之忧。”王兰高兴地说。
“不仅仅是眼病治疗费用下降。我平时常用的糖尿病、高血压等药物价格也下降了不少。”王兰说,2019年,国家明确,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参保患者在二级及以下定点基层医疗机构看门诊开药,政策范围内支付比例达到50%以上,同时完善长期处方制度。“对于我们慢病患者来说,门诊药费报销比例增加和长期处方制度的实行,不仅让我们看病更省钱,还不用老跑大医院拿药,节省了很多时间。”
王兰对记者说,自己家在安徽阜阳市太和县,近年来,随女儿在北京生活,看病始终是她的一块心病。之前,门诊医药费都需要自行垫付,年底将票据统一带回老家,到医保部门人工报销,周期长、往返奔波,极不方便。不过,随着异地就医结算网络陆续铺开,看病报销没有那么难了。前不久,她在办理了异地就医手续后,在北京朝阳医院做了心脏手术,并成功用医保卡实时结算,3.5万元的医药费,直接报销了2万元。
“我们都是医改的受益者。”王兰告诉记者,自己的表弟王刚2016年查出患有肺癌,一直服用靶向药物易瑞沙(吉非替尼)治疗。“此前,这个药一盒是2280元,2019年国家实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药价降到每盒547元,他的医药费也从每月3盒6840元降到1600元左右,再加上医保报销,现在每天只需要一二十元,就能吃上‘救命药’。”王兰说,尽管我们都有稳定的收入,但仍属于工薪一族。现在,看病的费用大部分由医保报销了。如果没有医保,我们的生活质量是不可想象的。“现在,我们整个大家族全部加入了医保,不仅仅为了看病能报销,更为了给自己一份安全感!”
好政策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2019年12月26日,重庆市巫山县巫峡镇中心卫生院医护人员在给42岁的绿水村村民丰后植(中)测量血压。新华社记者王全超摄
吃得起药、舒心就诊,是群众就医的基本诉求。目前,我国已建起了世界上最大的基本医疗保障网,实现了基本医保全民覆盖,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医保提质增效势在必行。
为了将药价降到更低、让看病更舒心,国家组建医疗保障局,在医保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2019年,从开展药品带量采购、药价降低六成,到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药费报销可超五成,再到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医保举措不断增多,这些新政策正在惠及更多的职工和居民。
为了保障政策落地,各级医保部门和卫生健康部门联手加强对谈判药品使用情况的监测,构建全国药品公共采购市场和多方联动的采购格局,将临床价值不高、滥用明显、有更好替代的药品调出医保目录。同时,推进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标准建设,加速全国医保系统“一码通”。
好政策为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70种具有较高临床价值的新药“入围”医保,涉及癌症、罕见病、肝炎、糖尿病等10个领域。通过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总体上患者个人用药负担降至原来的20%以下,个别药品降至5%以下。在异地医保结算方面,截至2019年11月底,跨省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的参保人已达395万人次,可以直接结算的跨省就医定点医疗机构超过2.5万家。
2020年,医保改革还将进一步加码。专家预判,带量采购将在全国扩面、医保目录持续动态调整,通过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让控费成为趋势,医保异地报销覆盖面不断扩大,高值医用耗材基本医保准入制度将进一步建立,维护基金安全打击欺诈骗保工作进一步加强。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医保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政策性福利会越来越多,患者将会得到更多实惠。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我们所取得的成效与新时期全面建成高质量医保体系的目标相比,还只是一个开端。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目标,任重道远。专家指出,下一步我们应从进一步完善城乡大病保险制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医保队伍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建立科学合理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和待遇调整机制等方面继续发力推进医保改革,进一步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
体育产业从业者:
户外运动融入大众生活
2019年11月27日,河北省张家口市青少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学校学员在雪场训练。陈晓东摄(中经视觉)
对于广西云起体育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富旺来说,刚刚过去的2019年,毫无疑问是收获的一年。在2019年底举行的全国登山户外运动俱乐部年会上,刘富旺所带领的云起体育再次获评“全国十佳俱乐部”。
回顾过去一年攀岩市场发生的点滴变化,刘富旺感受颇多。“参与攀岩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加,不仅仅是户外运动爱好者,越来越多的非专业群体也被攀岩运动所吸引,年轻的工薪白领和学生,也加入到了攀岩队伍之中。”刘富旺说。
自竞技攀岩项目被列为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后,参与攀岩运动的人数逐年增多。不仅如此,室内攀岩馆也得到了空前发展。“人们不再把攀岩看作一项危险运动,而是一种锻炼体魄、为生活减压的方式。”刘富旺表示,以公司在南宁市经营的攀岩馆为例,平均每个月有4000人次参与攀岩培训,月营业额近10万元。
南宁市马山县古零镇攀岩特色体育小镇,是国家体育总局公布的全国第一批96个运动休闲特色小镇试点项目之一。2019年,刘富旺将攀岩体验项目从南宁市布局到马山县。一年来,充分运用“户外体育+”跨界融合的力量,广西云起与南宁市体育局、马山县人民政府深入合作,积极参与户外体育精准扶贫项目,切实为当地老百姓带来了脱贫的希望,展现了户外体育的无限可能。
如今,马山县持续引进国际化赛事、开展常态化旅游体验,把小镇打造成功能齐全、辐射广泛、影响深远、效益显著的攀岩特色小镇,以期形成马山新型支柱产业新高地。目前,小镇周边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包括汽车营地、露营项目陆续落地。随着当地全域旅游的完善,各项配套服务水平将有质的提高。
“全民健身的推广,也培养了人们的体育消费习惯。以攀岩为例,很多爱好者都愿意花钱购买徒步鞋、速干服、安全帽等装备,从头到脚给自己置办一身运动‘行头’。”刘富旺表示,随着社会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健康,花在体育上的钱也越来越多,花钱能买到的体育产品和服务也越来越多。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极大促进了体育与人民群众生活的融合,这种融合也促进着体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我们希望通过现有资源,能够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号召更多同行和俱乐部发展户外运动,参与到这项平凡而又有意义的工作中来。”展望未来,刘富旺充满信心。
期待体育产业成为“新支柱”
对于我国体育产业来说,2019年是一个重要年份。这一年恰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5周年,《关于促进全民健身和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正式出台,首次明确提出“推动体育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型产业”,为未来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值得欣喜的不只是政策的出台。从2019年各大电商公布的体育用品销售数据及体育类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来看,我国体育产业规模保持快速增长趋势。尤其是经过几年来的沉淀与发展,一些优质的赛事IP、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及各类体育综合体开始崭露头角,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不过,体育产业“加速跑”的背后,仍存在不少瓶颈。比如,过去在事业体制下,一些制约体育产业发展的制度性、体制性痛点、难点和堵点依然存在。从实践看,体育产业在资源分配、管理服务、场馆运营等方面,尚未完全实现政府、企业、个人等多元联动机制,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有待进一步发挥。与此同时,体育产业还存在着好政策无法落地的问题,让一些社会资本对进一步加大体育产业投入有所顾虑。
201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如何打破行政壁垒,把市场的事情交给市场做,是下一步体育产业发展的关键。展望未来,融合创新将是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在技术创新和产业融合的趋势下,会涌现出一批新业态、新模式乃至新产业。只有加速体育与其他产业融合,才能拓展体育产业发展的潜力和空间。
从政府层面看,政府部门要加强引导,把控整体产业链,提高相关产品竞争力,为体育消费打下基础,形成跨域协同,实现精准施策,这是“体育+”行动成功的关键。企业同样要有“精雕细琢”的精神。随着我国体育消费从实物型、观赏型向服务型、参与型发展转变,户外运动等广泛参与体验性运动项目拥有广阔发展空间,体育旅游、体育信息等新兴消费将愈发成为体育消费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此,市场主体也要俯下身来,在服务消费者方面多下功夫,在运营观念上不断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产品,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艺术教育从业者:
学艺术的孩子越来越多
“2019年学奥数的孩子不一定少了,但学艺术的孩子肯定是多了。”蕃茄田艺术副总阮潇说,“以前,家长评价上课效果,是看画得像不像,分数高不高。现在,家长们更加看重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
当下,家长总会给孩子选择一门甚至几门素质课,音乐、美术、骑马、轮滑、机器人、乐高……这些课程不再是家长为了子女升学,让孩子学“特长”,而是为了培养孩子的思维创造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随着家长们教育理念的转变和进步,培训市场也在转变。阮潇表示,现在的家长非常重视提升孩子的综合素质。因此,艺术教育机构也从单一的锻炼艺术创作能力,升级为对孩子整体素质的系统性培养。例如,很多艺术培训机构会以项目制的方式组织孩子展示作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让孩子的创造能力有所提高,还能有效提升自信心。同时,还会组织孩子参与国内外专业、权威的儿童艺术活动,开拓孩子的眼界。
“很多家长并不指望孩子将来从事美术专业,只想把他们培养成高素质、有竞争力的人。”阮潇说,在这一情况下,现在的艺术教育机构,不再只是培养孩子画出一个很“像”的东西,而是引导孩子去思考、去创造。“比如,同样教孩子画企鹅,有的艺术机构只是教孩子怎么画头、画身子,我们则还要告诉孩子企鹅是一种鸟但它不会飞,而且是公企鹅来孵蛋。”
虽然与升学关系不大,但素质教育的收费仍然一路看涨。以蕃茄田北京某校区为例,2018年该机构单次授课收费约为170元,2019年上涨为200元左右,2020年可能还要上涨10%。不过,校区负责人并不担心会影响生源,“只要我们的教学质量高,家长愿意为好的素质教育付费。”
在2018年、201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通知中,教育部均提出要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作为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强化对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的使用,并将艺术素养作为综合素质的重要部分。“市场的需求就摆在那里,我们练好内功,继续升级课程及教学水平,就有希望做成百年老店。”阮潇说。
素质教育的底气是教育公平
2020年1月3日,江西省赣州市会昌县麻州镇中心幼儿园正在上足球主题室外活动课,小朋友在老师的陪伴下享受足球运动带来的无限欢乐。朱海鹏摄(中经视觉)
从2018年到2019年,教育领域的最受关注的话题一直是“减负”和校外培训机构整顿——持续开展了一年多的校外培训机构整治仍将持续推进,学科类教育严禁超纲超前授课、严禁校外培训机构与学校招生入学挂钩,原则上不再组织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竞赛,每一条都打断了校外培训的“升学梦”。
2018年12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由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除了再次强调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加强课堂教育等内容,还强调要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免试就近入学全覆盖、严禁将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作为招生入学依据、全面实施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并提出了遏止民办校提前掐尖的“公民同招、摇号入学”。
由此产生的影响传导到培训市场,就是素质教育成为了家庭教育的“标配”,很多一年级新生家长不再热衷奥数班、数学思维班,但一定会给孩子配上一两门兴趣班。
在普及素质教育过程中,国家政策导向、家长观念很重要,但最重要的一点,应该是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是更大程度和更大范围的教育公平。这两年国家大力推行小学初中免试就近入学,不再允许特长生入学、点招等方式,也不再允许民办学校提前掐尖。现实中,教育资源分布比较均衡的地区,家长都能够比较淡定地接受孩子在学区派位入学,也能够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选择一些不那么功利、不那么应试的兴趣班。这才是素质教育能够被家长接受的大前提。
在那些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地区,家长就无法接受自己的孩子只能上家门口的薄弱学校,只好挖空心思让孩子学奥数、考级、参加各种竞赛,去博一个名校的敲门砖。这些地区也成了校外培训整顿的热点地区。
教育公平做得好的地区,家长就“佛系”,素质教育就有发展的空间,教育公平弱一些的地方,家长就“鸡血”,应试教育,或者是功利型的素质教育盛行。要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需要改革招生入学方式,继续严格落实就近入学,切断校外培训与考试招生链条,另一方面,也要继续加大教育投入,让优质教育资源更丰富、分布更均衡。用优质教育资源的加法,来做学生负担的减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