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新进展工作会昨日在京举行。会议聚焦近期古代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考古发现,发布了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等4项考古的最新成果。其中,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是目前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充分展现了吐谷浑王族的丧葬制度和习俗。
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
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
甘肃天祝岔山村墓葬是目前国内发现保存最完整的唐代早中期吐谷浑王族成员墓葬,出土了大量金银器、漆木器、革制和丝麻织品、彩绘陶等遗物,充分展现了吐谷浑王族的丧葬制度和习俗。
墓葬出土墓志一方,上篆书“大周故慕容府君墓志”。志文内容显示,墓主为“大周云麾将军守左玉钤卫大将军员外置喜王”慕容智,因病于“天授二年三月二日薨”,终年42岁。据墓志记载,慕容智系拔勤豆可汗、青海国王慕容诺曷钵第三子。
专家表示,该墓为武威地区发现和发掘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吐谷浑王族墓葬,在国内亦属罕见,是吐谷浑墓葬考古研究的重要发现。该墓的发掘对研究吐谷浑王族谱系,了解吐谷浑政权发展历史、唐王朝与吐谷浑政治军事关系,以及丝绸之路民族关系史、物质文化史具有重要价值。
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
刷新热水墓群认知
热水墓群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都兰县热水乡境内,是公元6至8世纪的重要墓葬群。自1982年发现至今,一系列重要考古发现,充分证明了该地域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
2018血渭一号墓发现了墓园、排水设施及墓祠等建筑基址,是迄今为止青藏高原发现结构最完整、布局最清晰的高等级墓葬,墓道中发现殉马坑,为研究古代青藏高原丧葬制度和宗教观念等提供了重要资料。墓葬保存了大量精美遗物,部分遗物工艺与装饰图案带有浓郁的西亚萨珊波斯和中亚粟特等民族风格,证明都兰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在东西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
专家表示,青海都兰热水墓群2018血渭一号墓完整的墓园建筑系热水墓群首次发现,是研究热水墓群高等级墓葬葬制和葬俗的重要材料,是热水墓群研究的新突破和新进展。
青海乌兰泉沟一号墓
再现唐代文化交流盛况
泉沟墓地位于青海省乌兰县希里沟镇河东村泉沟周边的山谷地带,属青海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新发现。墓葬发现了罕见的绘制精美的壁画,装饰形式和绘画技法带有浓郁的中原风格,内容则兼具青藏高原游牧民族特色,对探讨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丝绸之路沿线各民族交往交流状况具有重大价值。
墓葬暗格中发现了保存完好的鎏金王冠和镶嵌绿松石金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历代王冠极少出土,均被盗扰严重,或保存极差难以复原。专家介绍,此次王冠之所以得以完整保留,与墓葬内密封的独特的暗格设置有很大关系,据此推测墓主可能是唐吐蕃王室成员,为了解唐吐蕃在该地行政与军事建制情况提供了线索。
此外,墓内的彩绘漆棺是迄今青藏高原首次发现的独特葬具装饰形式。由于制漆技术和原材料所限,青藏高原制作大件漆器具是极其不易的,这也暗示了该墓葬具有非同一般的级别。
专家表示,泉沟一号墓葬的发现,对于探讨古代汉藏文化融合进程和青海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盛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解读唐代丝绸之路保卫体系
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是孔雀河烽燧群中的1座烽燧,孔雀河烽燧群共有11座烽燧组成。国家文物局透露,目前发掘工作虽刚开始一个月,但已取得丰硕成果。初步推断该遗址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设军事设施。
根据发掘情况,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修筑于一处大型红柳沙丘上,是由烽燧本体、居住房屋等建筑构成的一处结构完整、功能齐备的综合性军事设施遗址。从出土遗物、碳十四测年表明,烽燧遗址修筑于唐代,考古人员初步认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是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下,为防止吐蕃入侵而修筑的军事设施。
考古工作基本搞清了烽燧遗址结构,专家认为,出土的大量珍贵文书、木牍等文献材料,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学诸多方面内容,详细记录了孔雀河沿线的各级军事设施名称。其中,出土木牍保存完整、字迹清晰,内容主要记载烽铺与游弈所间计会交牌与平安火制度,关于记载“计会交牌”制度的木质实物标本,尚为国内首次考古发现。
专家认为,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出土的各类文书、木牍数量庞大,内容丰富,填补了历史文献关于唐代安西四镇之一焉耆镇军镇防御体系记载的空白,对了解唐代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实证唐代中央王朝对西域的有效治理和管辖、西域地区对于中央政府文化认同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四项考古新成果实证
古丝绸之路上的融合交流
国家文物局介绍,近年来,国家文物局一直持续推动“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与人文交流,在“考古中国”重大研究项目框架下,组织开展丝绸之路考古、“一带一路”中外合作考古、新疆和西藏等边疆民族地区考古。
甘肃、青海、新疆是丝绸之路沿线的重要省份,此次发布的四项考古新成果为深入了解丝绸之路沿线地区的历史演变过程、族群源流、文化传统、风俗习惯以及环境变迁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实现了丝绸之路研究与“一带一路”建设同步推进。
未来,按照“考古中国”重大考古研究项目的整体设计,三地将深入发掘和提炼各遗址科学与文化信息,阐释文物背后蕴含的历史,讲好中国故事。(记者赵婷婷图片由各考古队提供)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