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0日电据纽约《侨报》报道,从19世纪中期第一位到华埠永久定居的广东人阿侃(Ah Ken)至今,华埠已走过百年沧桑,在风云变幻的历史浪潮中,一代又一代华裔移民纷至沓来,有人来有人走,有的人却一直从未离开过。位于宰也街(Doyer Street)的“上海美发厅”(Baishi Beauty Salon)迎来其37年营业生涯的最后一日,老板和员工的不舍、顾客与同行的唏嘘,都伴随这家现今华埠“最老”理发店的关闭而走进历史。aaa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今天最后一天,你来的正好!”面对老顾客上门,老板黄柏诗开心地招呼来客,像往常一样与他们热情地寒暄。
与往常不同的是,一张醒目的告示29日张贴在上海美发厅的门外,“本店即日起结束37年生意,在此向新老顾客致最诚挚谢意”,一段简短的汉字及英文告示,正式宣告这家老牌理发店的谢幕。
华裔美发师胡刚强于1982年开设上海美发厅,直至2年前回中国台湾养老,便交由妻子黄柏诗负责打理。这家位于宰也街10号的老牌理发店,一开就是37年。这间小小的店铺不仅是老主顾数十年如一日仰赖剪发、美发、采耳、刮脸等面部清洁的理发店,更曾接待明星、政要等名人,并且登上杂志推荐和接受主流媒体采访。
“舍不得也没办法。”黄柏诗说,虽然两年前便传出店面所在大楼转手,可能将改建的消息,但直至2019年8月,才接到正式通知的黄柏诗最终决定于9月底结束营业。消息一经传出,老主顾纷至沓来“赶最后一班车”,不但在28日迎来众多客人,而为了在“谢幕”29日回馈顾客,上海美发厅如37年营业的每一天一样,从早上9时持续营业至下午7时。
黄柏诗表示,37年来不但租金一直在涨,各种成本也给经营带来负担,仅电费为例,理发店每月电费就高达1000多美元,可是单理发的价格数十年间却只涨了2美元至8美元,远远低于一般理发店的价格。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9-30/103289.html
“普通理发店剪个头发要价80美元,我们只要8美元,而且剪出来的效果和服务还更好。”她说。尽管经营不易,但37年来理发店已成为情感的寄托,店里的客人也以老主顾为主,很多人一剪就是十多年。就拿剃须和刮脸来说,非常考验师傅耐力和仔细程度,能做这种传统技术的华埠理发店可谓屈指可数。
“理发不是一门为了挣钱的生意。我们都把理发店当做另一个家,顾客就如同家人一样。”对她来说,理发不再只是为了生计而去赚钱的生意,而是情感所系和服务情怀。
在上海美发厅理发已有10年的谭典29日专程从新州的家中赶来,在营业最后一日,再次到店里请相熟的理发师“阿May”理发。“我以前住华埠,虽然退休后搬到新泽西州,但还是坚持一个月一次找阿May剪发。有一次阿May因腰痛没上班,就等她伤愈回来再帮我剪。”他说,剪了这么多年,最信任熟悉阿May,即便家住再远也要赶回来。
这位被称为“阿May”的理发师正是马来西亚裔华人美发师潘玉萍,12岁从小学徒做起,已有40多年理发经验。自1998年来美,再也没有回过马来西亚老家。家住华埠的她已在上海美发厅工作10年,“很多客人几十年来都习惯来宰也街上剪头发,我们换去太远的地方,怕老主顾找不到也不方便。”她说,之后将和以“好刀法”闻名的同事“阿兰”王花兰转到隔壁的彩萍美容美发室,继续为顾客服务。
黄柏诗表示,上海美发厅目前有6名美发师,年资最长的当属已在该店服务15年的林师傅,尽管年纪渐长,他仍然坚持到理发店上班,为老主顾们打理“三千烦恼丝”的同时,唠唠家常。祖籍上海的他坚持热毛巾擦头的“老上海”传统,用这种坚持和讲究给顾客带来最周到的服务。
家住布鲁克林的李天诚在29日再次上门请林师傅剪发,这个习惯维持至今已有10年,服务好、耐心细致是他10年如一日坚持光顾的原因。林师傅也打算转到“怡芳”理发店继续发挥所长。“老板没有架子,我们都干得很开心自在。”刚刚加入上海美发厅1年的美发师林美珍直言不舍,她与其他同事一样,只能找其他理发店继续工作。
因服务周到、价格公道,上海美发厅不但有80%的华裔客人,还有20%其他族裔的顾客,除了一般理发店都提供的理发美发服务之外,还有剃须、採耳、面部清洁等传统服务。“关门之后我就退休了,没压力也算解放了!”黄柏诗说,此番租约到期加之年事已高,也不打算再另寻店面开业。退休之后她将先返回台湾探望回乡养老的丈夫,再回纽约与儿子和由自己从小亲自带大的孙女享受家庭时光。因家住华埠,结束营业之后也会常常回到社区走走看看,与老朋友们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