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9月12日电 (记者 吴兰)记者近日在安徽铜陵、芜湖、池州等地采访发现,通过多年的矿山地质环境修复和绿色矿山创建,昔日的“山破、水浑、路毁、树叶白”和“晴天扬起土,雨天卷起泥”的现象得到扭转,呈现出矿产资源开发循环利用和矿山地质生态修复同步,“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统一局面。
安徽铜陵,因铜得名、因矿设市,素有“中国古铜都,当代铜基地”美誉,新中国第一个铜工业基地建于此,第一炉铜水、第一块铜锭出于此。
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为铜陵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但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比如破坏了地表原有植被,造成了山体破损、裸露,引起水土流失等。
近年来,铜陵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围绕资源节约、生态保护、高效清洁做文章。
位于铜陵东部的冬瓜山铜矿,是目前国内井下开采最深的有色矿山,已探明地质总储量1亿吨,铜金属储量占安徽全省的40%,生产规模达日采选矿石13000吨,曾获“矿石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优秀矿山企业”“环境优美矿山”等荣誉。
“冬瓜山铜矿积极打造绿色矿山,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该矿相关负责人介绍,传统的矿山开发重点考虑怎样把资源从矿体中剥离出来,而绿色矿山是建设资源高效、节约、精准的开发利用和环境保护与治理并重,产业模式已经发生重大改变,是矿山企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方向。
“采了富矿、丢了贫矿,出了产品、弃了废渣”是很多矿山过去的传统做法,如今构建“吃干榨净”循环利用模式成了新型矿山的主动作为。
以冬瓜山铜矿为例,通过科研攻关、采选联合及新药剂、新工艺、新技术等措施,初步实现了矿山资源最大限度的回收利用。目前选铜回收率已达89%,实现了高品位(含硫40%)和低品位(含硫20%)分选,使选硫总回收率已达60%以上,比投产初期回收率均有很大提升。
此外,选矿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尾砂,该矿开发了我国首个立式砂仓全尾砂高浓度连续充填新技术,突破了矿山无废开采的技术瓶颈,实现了矿山连续充填和持续清洁生产。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监管、矿山修复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铜陵于2018年6月对全市正在生产或关闭的矿山实行矿山山长制。到2020年底,健全全市矿山山体保护的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覆盖全面、利用合理、违法必究、修复及时”的矿山山体保护管理机制;到2022年底,绿色矿山创建达标率达100%。
安徽省自然资源厅副厅长潘海滨介绍,近年来,安徽以构建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安全屏障为轴线,积极拓展皖南、皖西生态补偿经验,推进皖北采煤塌陷区生态修复,落实江淮之间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发挥整体保护作用,突出系统修复功能,认真统筹规划,区分轻重缓急,合理分解任务,综合科学实施,创新治理模式,整合资金投入,突出生态效益,注重绿色发展。至2018年底,治理废弃矿山1.16万公顷。连续两年,安徽省绿色发展考核净增长指数呈正数增长态势。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9-12/101030.html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