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8月27日电题:回荡在南疆大地的绿色颂歌——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综合治理综述
新华社记者张晓龙、阿曼、李志浩
你听过大河来水的声音吗?
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畔,首先听到的是咕噜噜的声响,干涸的河床像婴儿般吮吸着最先抵达的水头。待河床吸饱水分后,河水才向着地势更低的河道流淌。每逢落差较大的下坡,原本平静的河水顿时变得湍急,伴随呼啸的西北风,卷着浪花奔向远方。
千百年来,南疆各族百姓沿着这条大河放牧、务农、生息,用它滋养的林木营造家园,在它浇灌的绿洲建起城镇,他们早把塔里木河当作“母亲”。对生活在河畔的百姓来说,亲耳聆听大河来水的声音是大自然的犒赏。
大河断流之后
夏日,塔里木河下游,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相邻的绿洲内部干燥炎热。地里的庄稼蔫蔫地耷拉着头,像中暑的人。羊群发出咩咩的叫声,仿佛催促主人赶紧向胡杨木盆里灌水,它们已口干舌燥。
有经验的农人和牧民并不着急。他们知道,太阳再炙热,融化冰川积雪也需要时间。到天气最热时,距大河来水就不远了。
1972年那一年,他们的等待落了空。
此前,全长1321公里的塔里木河干流上下,人们进行了大规模开发,这引发了流域内用水紧张。为保证农业用水,下游的人们又建起大西海子水库进行蓄水。这之后,能流到更下游的河水越来越少,直至断流。
“水没了,人们就挖井,到最后,井水也干了……”住在下游一座小镇的74岁老人王建本回忆说。
牧民的儿子买买提吐尔迪·肉孜则清楚记得,塔里木河干涸后,河道里分布着一滩滩大小不一的积水,曝晒后水质劣化。父亲赶着的300只羊喝了这水,一年就死了三四十只。
从大西海子水库到塔里木河的终点台特玛湖,全长360多公里。这一线原本沿河分布着茂密的胡杨林,耐旱的红柳和梭梭。塔里木河下游断流数十年后,这些植物如同暮年壮士,再无力阻挡狂暴风沙长驱直入。
塔里木河下游河道原本分隔着两座大沙漠。到二十世纪末,库姆塔格沙漠已越过干涸的河道,与西面的邻居塔克拉玛干沙漠合拢。
移动沙丘步步进逼,乡镇、村庄将整体搬迁的传言在惶恐的农民中流传。当积水也很难见到后,牧民们只好扬起手中的牧鞭,赶着羊群向北寻水。
沙漠中挖河道
政界、学界、新闻界……塔里木河下游的生态问题吸引了多方关注。
2001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综合治理规划报告》,总投资约107亿元。这项综合治理的主要目标就是遏制塔里木河下游生态持续恶化。
根据计划,政府将通过两个方面为塔里木河下游“找水”:一方面,综合治理包括大量工程性措施,比如向南疆的棉农推广滴灌技术,以及将农区土渠改造为防渗渠;另一方面则是非工程性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这一工作基本由新疆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负责。
塔里木河流域跨越新疆5个地州数十个县市,利益主体如此多元,决定了非工程性措施的实施难度更大。
“有农民想不通,下游没水凭啥限制上游?”一位南疆水利干部说,各地争水、抢水,与流域管理机构发生冲突,类似事件时有发生。直到党的十八大以后,这一情况才出现明显好转。
断流近30年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早已被流沙填埋甚至部分消失,水无法这样流到360公里外的台特玛湖。
“我们拿着手持GPS,一点点找河道,再指挥推土机、铲车挖开沙堆、疏通河道,”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副局长吾买尔江·吾布力说,一些下游河道是生生地从沙漠里挖出来的。
不久前,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刚刚组织了自2000年以来的第20次向塔里木河下游生态输水,如果一切顺利,自大西海子水库累计下泄的生态水总量将超过80亿立方米。
又见绿色走廊
每年8月前后,是塔里木河下游来水的时间。
看着河水流过干涸的河床,牧民们兴奋地欢呼起来。买买提吐尔迪总会想起2000年第一次见到大河来水时的一幕,“父亲激动地对我说,‘30年河东,30年河西,我说过的,水一定会来!’”
而王建本居住的小镇现在是218国道上的交通重镇,商业繁华、环境优美,成为南来北往的客人住店打尖的首选之地。
水流越来越猛,动静越来越大,塔里木河甚至会漫过河道,流向两岸低地处绿油油的胡杨林、缀着紫红色小花的灌木丛。河岸边的牧民发现,许多洼地成了湿地甚至“鱼塘”。
驱车与塔里木河下游的河道“伴行”,有一种穿行在“绿色走廊”间的感受。待到深秋,“绿色走廊”会成为网红,人们争先恐后到此“打卡”金色胡杨。而再过不久,人们将可以搭乘火车,沿格库铁路出行赏景。
据科研部门研究,目前塔里木河下游植被恢复改善的面积达2285平方公里,沙地面积减少854平方公里,植物物种由17种增加到46种。
“近20年的综合治理,使塔里木河下游断流的360多公里河道整体连通,垂死的胡杨得到拯救,受损的生态得到修复,‘绿色走廊’得到了保护。”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说。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8-27/99071.html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