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环球视野 > 正文

四川白玉县境内首次发现一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8-26 11:08:15

 成都8月26日电(记者刘忠俊)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一行,日前对四川白玉县境的历史遗迹、寺庙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鉴定,首次发现吐蕃时期的一处摩崖石刻。

 
8月9日至16日,故宫博物院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所长罗文华一行深入白玉县境,对当地历史遗迹、寺庙壁画、雕塑和寺藏文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鉴定,有了重要发现,让大家对白玉县现存文物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了全新的认知。
 
罗文华表示,金沙江两岸的昌都、玉树和石渠均有吐蕃时期摩崖石刻造像发现,这次在白玉县登龙乡邦邦村首次发现了吐蕃时期的一处摩崖石刻,表现了佛与菩萨五铺造像,风格与其他各处非常接近,下方还有藏文题记,初步判定其年代为9世纪左右。“这对于我们重新思考吐蕃时期摩崖石刻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考古学意义,我们相信,通过进一步的田野调查,未来在这一地区很有可能再发现其他吐蕃时期遗迹。”罗文华称。
 
“河坡乡格学村遗址是一个呈回字形的城址,一直未受人为扰动,墙垣结构很清楚,类似驻军点。”罗文华介绍,从这里俯瞰赠去河和金沙江的汇合处,西去白玉,南往甘孜,北到德格,与西藏隔江相望,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地面发现大量灰色板瓦和筒瓦,部分为绿釉琉璃瓦。瓦当上的佛塔纹样,有元代风格。从一处剖面上可以观察到石块叠压在碎瓦片上,说明该城至少经过两次使用。据文献记载,元代至元二十五年(1288),忽必烈在宣政院下设朵甘思田地里管都元帅府,以河坡为中心,建立土司制度。“此遗址或是其中一部?要确认这一点,尚需考古发掘工作之后才有可能。”罗文华称。
 
据了解,甘孜州白玉县有多教派共荣共存的传统,其中宁玛派、萨迦派、本教等寺庙遗存数量较多,此次考察的寺庙包括昌台区安章寺、赠科乡打莫寺和达衣寺、麻绒乡扎嘎寺。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打莫寺,较为完好地保存了初建时期的壁画。罗文华介绍,这是目前为止甘孜州所发现的保存面积最大的古代壁画;根据壁画上的题记,可以准确地断代到18世纪初;壁画内容较为完整地表现了宁玛派尼扎大师伏藏传承十八种不共法的尊神体系,这是现存最早的图像实例;该寺壁画的艺术风格与德格印经院小护法殿现存18世纪的壁画极为相近,明显属于德格土司主流风格的作品;但是又有创新,汉藏艺术结合得更加自然、流畅,令人耳目一新。
 
罗文华告诉中新网记者,该寺佛学院保存的壁画属19世纪,但是展示出来清新淡雅的艺术风格,可以相见,必出自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之手。壁画可以作为德格土司时期绘画艺术的代表性作品。更为难得的是,胜乐殿和师尊殿尚有18世纪的泥塑造像保存完好,是整个多康地区极为罕见的珍贵实例。
 
据悉,此次考察时间有限,且多集中于白玉县境北部,未来如果能够在南部多开展考古调查工作,想必会有很多的惊喜。(完)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8-26/98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