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速发展”越来越成为人们追求的目标时,无数的民间手工匠人却在坚持着“慢工出细活”,他们“倾一生,做一事”,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让人惊艳的作品。sss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做苏绣刺绣是一份美丽而寂寞的职业,绣娘刺绣时很少说话,防止唾液腐蚀丝线,一副绣品需几个月甚至几年才能绣完。她们以针作画,用一生的耐心创造着指尖上的美好。
在云南大山深处,藏了一个会玩羊头琴的民族--普米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弦羊头琴几乎只有村里的老人会弹,而年轻的格桑芝玛却主动做起了非遗传承的先行者,她拨动口弦,弹起羊头琴,用行动传承着这门即将后继无人的民族文化。
谁能想到曾经被当作柴火的麦秸居然还能作画?来自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的90后女孩杨丽丽,与麦秸画第一次接触,便爱上这门艺术。她辞去工作返乡创业,虽然制作过程需要经过十几道艺术,十分复杂,但她凭借着学习麦秸画的热情,将这门老手艺传承下去。
这个夏天,人民日报客户端旅游频道联合快手合力“搞事情”,身边的手艺人C位出道,广大网友纷纷加入“2019人民之选——中国非遗榜样传承人top10”的传承大军,1.6亿老铁各显身手,看似普普通通的民间匠人,竟然都是身怀绝技的“江湖高手”。
“耍牙”表演口含野猪獠牙,看这灵动嘴巴,还有谁?
鱼拓匠人把一条条真鱼“复活”,这真的不是魔术。
几十个人头顶菜盘跳着舞“上菜”别被吓到,这就是彝族同胞爱你的方式。
想要足不出户看到更多内容?在快手这座非遗“博物馆”里,传统文化“活”了起来,每3秒钟就诞生1条非遗视频,“一眨眼”的功夫,一种传承就被记录下来。
看完秧歌逛庙会,听完相声赏京剧,想看的非遗门类找不到?不存在的!
什么让手工匠人对工匠精神坚守一生
一定是对这份工作满满的“爱”啊
他们和他们坚守的手艺
以一个个作品的形式留存传承下来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19-08-08/961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