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篇是个力气活儿,你需要动用一生的储备,动用你全部的积累。写小说,就是要把你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对这一水土的理解和了解,你所有的认知,都榨干榨净,仍然不够。”
茅盾文学奖得主、著名作家李佩甫近期推出了长篇力作《河洛图》,其以河南巩义康百万家族人物为原型,讲述了康家三代由耕读人家走向中原财神的创业史,惊心动魄的财富传奇折射出晚清到民国时代的国运家境。其实小说的雏形是他10年前为电视剧《河洛康家》写的文学剧本,本来书可以很早出来,但李佩甫一直打磨了10年才出版。他表示:“我写小说,每一次都得有一个语言情绪的行进方向。如果找不到,写多少字都得废掉。就是要找到那种情绪轨迹。”
“写长篇是个力气活儿”
就像评论家所言,到陕西会想起路遥、贾平凹,到上海会想起张爱玲、王安忆一样,到河南你会想起一直用“长卷”“史诗”这种厚重形式创作的李佩甫。从《羊的门》到《城的灯》《生命册》再到《河洛图》,李佩甫始终在忠实地记录中原味道,如同高密之于莫言、商州之于贾平凹,李佩甫把哺育自己的精神家园“平原”当作写作领地,写这里的人们的生活状态、精神生态,研究特定地域的生存法则,“我写《河洛图》这本书,找到两个主题:一是特定地域的生存法则;二是时间。我认为,在大时间的概念下,任何算计、聪明都是不起作用的。”
对李佩甫来说,写小说要动用一生的储备,“写长篇是个力气活儿,你需要动用一生的储备,动用你全部的积累。写小说,就是要把你对这一领域的理解,对这一水土的理解和了解,你所有的认知,都榨干榨净,仍然不够。写作需要长期的储备,可能是很多年,不一定哪一天,突然生发了,就用上了,浓缩、加工、改造,有时是再造。《河洛图》就是一部我加入了个人认知,超越了具象现实的再创作。”
研究豫商生存法则
《河洛图》通过对康家“留余”古训、“仁信”传家的故事描写,生动刻画了在大是大非面前忠于国家、在巨额财富面前心系百姓、在恩怨情仇面前宽容待人的一代豫商的形象以及惠济天下的家国情怀。为了写好一代豫商形象,李佩甫去了很多地方采风,“在巩义采访了个半个月,往西到太原、陕西泾阳,往东到山东临沂,去了很多地方。”李佩甫表示,历史上有名的商帮不少,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山陕会馆,“在河南不出商帮的,但这块土地上出了一个康百万,为什么康百万就成了民间的活财神呢?康百万家族连绵富了十几代,他是怎么成功的?我想研究他的生存法则。”
康家家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为世人称道。李佩甫特别看重“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这句话,“什么是造化?那是大自然,是阳光、空气、大地、绿水、青山……这话是说,千万不要把所有的聪明才智用尽,给大自然和万物生灵留一点吧。这个观点,可以说,极为超前。书里写到康百万家族当时的经营模式,有类似于现在的公司经理人制度,有现代的管理模式,有很现代的意义。当然,我研究的着力点,不是经商,而是一个特定地域的生存方式。我的解读是一家之言,是文学化的解读。”李佩甫直言自己写这本书的目的,“就是想给现在那些忙忙碌碌、急于发财的人提供一份人生的参考沙盘。”
http://www.dashoubi.org/news/hqsy/2020-04-17/1258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