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杜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五年来,北京市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来之水。为推动水源区发展,北京市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建立协作关系。目前北京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等协作,助推5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这是北京市扶贫支援办副主任孙占生在今天举行的南水北调通水五周年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
孙占生表示,北京围绕“保水质、助扶贫、强民生、促转型”主线,全方位开展协作,助力水源区生态环境改善,推动绿色生态产业发展,不断深化经济合作,初步形成了南北共建、互利双赢的区域发展格局。
据介绍,自2014年开展对口协作工作以来,北京市区安排资金32亿元,实施项目900多个,双方互派挂职干部320多人次,培训干部人才10000余人次,重点在水质保护、精准扶贫、产业转型、民生事业、交流合作等领域支持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北京市16区与河南、湖北两省水源区16个县市区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工作。
在对口协作工作中,结合工作实际,北京市着力水质保护,实施一批入库河流及支流污染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环库生态隔离带建设、沿河两岸乡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重大工程。北排集团将世界领先的“红菌”技术用于十堰垃圾渗滤液处理项目,首创集团、碧水源等一批污水垃圾处理领先技术支持水源区绿色发展,促进绿色发展。
北京还加大产业协作,助力生态扶贫。据介绍,北京大型国有企业以组团式投资运营方式,探索产业发展和扶贫协作新模式,打造京豫协作示范工程淅川渠首北京小镇项目;支持建设淅川软籽石榴、内乡贡菊、丹江柑橘、竹溪茶叶等一批农林产业化基地,带动水源区数万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北京还加强科技人才协作,加强农林科技协作,推动产业转型可持续发展,推动北京农林科学院国家级杂交小麦产业化基地邓州项目、西峡香菇研究中心项目、中国农业科学院蜜蜂研究所卢氏研究中心等项目建设。
此外,北京深化市级统筹和区县结对协作、发挥挂职干部桥梁纽带作用,深化协作促发展。结对区县政务、商务对接交流顺畅,在教育、医疗、水质保护、产业对接、人才培养等各领域合作成效显著;“1+4”结对关系(区县大结对和中小学、职业学校、医院和工业园区的“四小结对”)不断深化,扎实推进乡镇、村和部门结对协作,实现乡镇结对全覆盖。发挥挂职干部作用,推动一批项目落地,以京东为龙头的对口协作新经济示范区落户十堰;加强校市合作,设立中国人民大学国家战略与发展研究院老龄产业研究中心(南阳),由国投健康集团等14家企业和研究机构成立“南阳智慧康养协同创新联盟”,助力南阳智慧康养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
孙占生指出,北京市南水北调对口协作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表现在水源区生态持续向好、水质稳定高质达标;通过产业、就业、教育、医疗、生态等协作,助推5万多名贫困人口脱贫;促进民生改善,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他表示,今后,将与水源区加大环境保护、深化精准扶贫、促进民生改善、推动产业转型、广泛社会动员、完善工作机制等方面协作,推动协作发展迈入新阶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