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指数研究院日前最新发布的百城房价指数显示,2015年1月份全国100个城市(新建)住宅平均价格为10564元/平方米,继连续8个月环比下跌后微涨0.21%。其中,44个城市环比上涨,56个城市环比下跌。与上月相比,本月价格环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增加14个。
1月份数据的回暖并不令人意外。事实上,从去年12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数据中即可看出,12月部分大中城市房价跌幅已经开始收窄,部分止跌企稳,个别城市甚至出现小幅上涨。
由此看来,1月份的房价仅仅是延续了此前的走势。那么,为何房价在经历了2014年的持续疲软后能够在此时小幅反弹?
一方面,地方政府力措频频,出台了花样百出的救市政策。步入2015年不到一个月,浙江绍兴政府推出了购房税收补贴,而福建厦门和四川省则集中清理了楼市的行政干预、全面取消限购等;另一方面,中央政府近期一系列的利好政策给房地产市场释放出积极信号。
2014年9月30日,央行及银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住房金融服务工作的通知》,调整了首套房认定标准,进一步放松限贷政策,市场出现回暖迹象;10月14日,住建部、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发展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业务的通知》,要求各地降低公积金贷款门槛、推进公积金异地贷款、降低中间收费;11月21日,央行又采取不对称降息以促使信贷向消费端倾斜,使部分刚需入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开发商的资金链断裂风险,提高了房地产的投资和购买积极性。
进入2015年后,中央层面更是密集发声,给房企一颗颗定心丸。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到包括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财政部、国土部、国税总局、国家统计局、央行在内的七个相关部委主要领导,就当前房地产市场及未来走势发表看法。其中,住建部提出,房地产库存高企的三四线城市,拟出台收购商品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指导意见。此举不仅可有效降低配套投资压力,实现低成本、高效率安置,也将进一步减小地方房地产库存压力。
而李克强总理则在2015年冬季达沃斯论坛上明确表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刚性需求是长期的,并将带动国内相关行业和产品供给,房地产市场在一段时期内出现调整也是正常的。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市场出现回暖信号也就不足为奇了。然而,如果房企就此对楼市调整期的房价波动作出过度解读,甚至失掉谨慎之心,则无疑是过分乐观。从楼市的整体趋势来看,房价上涨的可持续性存疑。
就货币政策而言,今年中央强调“松紧适度”。目前看来,央行并未采取大水漫灌的方式,而是通过“逆回购+MLF”组合工具,微调资金量价,管理市场预期。因此,结构性货币工具仍是央行调节短期流动性的主要方式。而在货币政策不出现全面松动的情况下,房价上涨动力不足。
同时,目前地方政府救市的力度不可谓不大,继续加大刺激楼市的政策空间有限。特别是在目前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捉襟见肘、地方债偿还压力升级的情况下,救市举措往往也是有心无力。面对规模已经如此庞大的房地产业,来自地方政府的刺激也只能是杯水车薪。
以温州为例,该地区民营经济活跃、金融改革领先,不乏财大气粗者,前些年甚至出现了辗转全国的温州炒房大军。然而,在国际需求疲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下行压力渐增的大背景下,温州的经济受到很大冲击,此前投资投机需求推高的房价泡沫逐渐破灭。尽管温州早在2014年7月即全面取消了限购政策,但仍然难挽楼市颓势。截至2014年8月,温州市的商品房市场供求已出现严重失衡,新建商品房大概需要43个月才能卖完。
由此看来,在市场规模庞大、市场化程度较高的房地产行业,微刺激政策的边际效益出现递减,行政干预的作用将越来越有限。尽管政策方面的频频利好以及开发商在价格上做出让步等措施,有望促使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率先出手,在一定程度上提振楼市,但种种外力只能刺激短期需求,难以扭转楼市供求关系改变带来的趋势性放缓。在房地产市场库存较多、人口拐点将至、城镇化步伐放缓的大背景下,中国楼市步入调整的趋势难以逆转。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