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官网发布消息,河北石家庄的两位农民获评“新型职业农民”初级职称,引发广泛关注。人们纷纷叫好,认为评职称对农民是一种认可和激励;可也有人质疑,种个地也要持证上岗了吗?农民评职称有啥用?能涨工资吗?(11月8日 人民网)
在人们过去习惯性的观念里,高级工程师往往是讲台上的教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跟普通老百姓有着相当的距离,也没多大关系。“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鼓励各地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试点”。事实上,农民评职称并非新鲜事。早在2017年7月,浙江省就提出打破户籍、地域、身份、人事关系等制约,将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农业系列职称的评审范围。山东、浙江、甘肃、宁夏、湖北、广东等地陆续开展职业农民职称评定工作,到今天已是遍地开花,甚至有不少职业农民评上了“正高级”。
时代在发展,农村在蜕变。农民不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泥腿子”,“黄土”已不再是农民的枷锁,而成为他们走向远方的路,实现梦想的桥。农民所从事的具体事务与传统农民早已大不相同,如机械化种植、食用菌培养、乡村旅游、电商农业、乡村非遗等,都需要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正在蓬勃成长。给农民评职称,是对他们能力的认可,有助于提高其个人荣誉感、社会地位认同感。再从党组织给予培养成为党员或后备干部,在配套上适当的奖励补助和政策倾斜,也有利于他们发挥“领头雁”作用,带动更多农业技术人员提升能力素质,争做优秀人才。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创新人才职称评价体系乃是时代所趋。需要“破格”使用“泥腿子土专家”,需要戴草帽的“田博士”,破格意味着打破原有规矩的限制,也意味着创新体系机制。乡村振兴需党组织和人社部门“破格”论人才,破除学历、资历等条框,通过实施职称评价改革,让“土专家”“田秀才”在乡村大展身手,让多层次人才活力在田间尽情迸发。评审上以评价技能技艺掌握程度、农业技术推广、产业带动等方面为重要评价标准,注重农业农村专业人才的技术性、实践性和创新性。
乡村振兴是一篇大文章,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既需要钻研科技管理的院士博士,需要懂生产的“土专家”、懂技术的“田秀才”,需要有号召力的带头人、有行动力的追梦人。那些活跃在乡村一线的“土专家”“田秀才”等农村实用人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而职称是农业农村专业人才建设的“总抓手”“总牵引”。通过积极推动农村人才评价机制变革,广纳天下英才,让经验丰富的实践型人才、学识渊博的知识型人才扎根乡野,安心发展。
让“正高级”农民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中国式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农民既是受益者也是主力军,必须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活跃在广大农村作出重大贡献的“土专家”“田秀才”“乡创客”等“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打通职业农民的成长之路,将充分发挥职称评审的正向激励作用,让他们走田间、蹲地头,解难题、促发展,时刻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助力壮大爱农业、懂技术、善创新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注入源头活水,为乡村振兴拓宽引才之路。让“正高级”农民“领头雁”实实在在的撑起乡村振兴的大舞台,唱好乡村振兴的精彩大戏。(四川省高新区永兴镇 文颖)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