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契丹公主的墓在哪里 契丹公主的墓有多豪华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5-04 10:54:29

 1985年的夏天,内蒙古的奈曼旗,当时这个地方的青龙山镇当时正在修水库,开挖时,人们突然撞到了一块青砖上。发现的人把这件事报告给了奈曼旗博物馆。QQQ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馆长去瞧完以后拿不定主意,就又上报到内蒙古考古研究所。内蒙古考古研究所都是专业人士,经过实地勘察,觉得这墓葬等级很高,一定得慎重。
这件事折腾来折腾去,就到了秋天。内蒙古地区,甭管是国家发掘这墓葬,还是坏人盗墓,一定都得夏天。所以得等到第二年开春,才开始开挖大墓。
墓葬一般都有几个部分?第一,它首先要有一墓道,一般会按照墓葬的布局设有前室、后室、耳室等等各种室,这取决于墓葬的规模。
这个墓葬由墓道、天井、前室、东耳室、西耳室以及主室六个部分组成。墓道全长有16米多,跟汉代诸侯王大墓没法比。
游牧民族的丧葬无论多么重视,都跟汉族对丧葬的重视程度不一样,但从这个墓葬可以看出,辽国虽然是游牧民族,但它有意向汉文化学习和靠拢。
这个墓葬的前室是呈长方形的,东、西耳室和主室平面是呈圆形的。主室的内壁还有木头的护围墙,这是辽代王室贵族墓的一个重要特点。
墓葬的主室,有砖砌形成的长方尸床。这二人是同年离世,相差不到几个月。他们身着银丝网衣,头戴金冠,脸覆金面具,脚穿鎏金银靴,还系着腰带。周围的壁画上全是生前的日常场景。
墓葬品有三千多件,大多都是用金、银、玉石以及玛瑙、琥珀、珍珠等名贵材料制作的用品,瓷器不多,只占百分之一,只有30件。
这两位墓主人到底是谁?要证明这里是谁,最好的证据就是墓志铭。
墓志铭基本上是从汉代慢慢形成的,之前多用图章证明,魏晋以后逐渐形成,到隋唐成熟,隋唐墓葬如未盗掘,开棺就看到墓志铭。
这个墓中出土了《故陈国公主墓志铭》,通过这方墓志,知道了这是一座公主与驸马合葬的砖室墓。
很有意思的是,我们社会中的墓葬基本上都是以男人为主,女人为辅的。但这墓葬而是以女子为主,男子为辅。
历史上只知道她姓耶律。最初的封号是“太平公主”,后来又被封为“越国公主”,最后又被追封为“陈国公主”。
这位公主16岁的时候,嫁给了年长自己十多岁的驸马都尉,叫萧绍矩,他是萧太后的侄子。而陈国公主,是萧太后的孙女,差一代人。
陈国公主墓里头的3000件藏品里头只有百分之一的瓷器,为什么瓷器特别少?因为辽是游牧民族,比较喜欢耐摔的,比如皮质的、金属制的器皿。
这3000多件文物中最重要的是金面具。人死了以后都希望自己死后如生,就像睡熟了一样的平静,但由于疾病或者外力的影响,始终保持平静的美观很难的,所以做一个面具盖住它。
面具不是中国独有的,在全世界丧葬文化中面具都很重要。此外,契丹有种独特的丧葬习俗叫树葬。
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土葬、火葬、水葬、天葬、悬棺葬,契丹的独特习惯叫树葬。
树葬是人死了以后不马上埋葬,而是把尸体放在树上,任其自然风化,等尸体风干了以后再把尸骨埋葬。
冬天、秋天还好,夏天为了防止面部腐烂和美观,就做个面具盖住。
在辽代贵族墓葬中发现的金属面具、银丝网络等,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把尸体笼络住,让尸体保持完整,而不会因为停尸时间过长导致尸身散乱,有损主人的生前形象。
陈国公主墓中出土的这两具黄金面具和银丝网络不仅是最完整的,也是等级最高的。这件金面具如今收藏于内蒙古自治区的科尔沁博物馆。
这件金面具跟真人脸差不多大小,它厚有0.05厘米,依据公主的脸型用薄金片捶击成形,呈半浮雕状。脸型圆润,双眼圆睁,鼻梁狭长,鼻翼略宽,抿唇,呈现安详、平静、端庄之态。
公主死时候不大,年仅18岁,这件面具尽可能地表现她的年轻。眉、眼局部捶錾,制作精细,将她那面庞丰圆、上额舒展的特点表现无遗。
过去辽墓中曾发现过银面具、铜面具、鎏金铜面具,都不如这件纯金面具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