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6月14日电(艾庆龙)6月,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草原苍翠欲滴。在梁意德300多平米的藏家乐中,呈现出繁忙之景,收拾院落、摆放盘子、检查食料……一家人为即将到来的乡村旅游旺季做最后准备。GGG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这几日,陆续有人订餐,10个包厢即将满员。”甘肃甘南州卓尼县木耳镇博峪村“一号庭院”藏家乐主人梁意德介绍说,2018年3月,外出务工的他选择返乡,在村口和停车场之间租用房屋,开办臧家乐,兼顾厨师的他凭借店面独特地理位置和个人努力,很快将其变为“网红”藏家乐。
“火爆时刻,需提前5天甚至更早才能订上房间。”像梁意德情况在博峪村并非个例。近年来,该村依托“土司文化”,将“土司故事”挖掘成为红色旅游支撑点,引来八方游客竞相“打卡”。
博峪村依山依溪而建,从半农半牧且偏远落后的村庄变成新晋旅游目的地,它是怎样诞生?又怎样“走红”?近日,记者随甘肃脱贫攻坚采访团来到博峪村实地探访。
以土黄色、藏红色和缃色为主的藏式木质房屋有序排列,与蓝天白云遥相呼应,而引人注目便是梁意德的“一号庭院”藏家乐。
“生意火爆时,一天可做10多只鸡。”梁意德告诉记者,旺季消费者以外省游客居多,淡季则以本省游客为主,营业一年收入50多万元。
博峪村党支部书记王建忠,也是该村开办“藏家乐”第一人。他说,2016年,村庄按照当地政府“旅游村”定位,进行风貌改造,鹅卵石铺装路面,道路两侧太阳能照明路灯……随着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营“藏家乐”成为时尚行为,而在特色餐饮供不应求的同时,如何保证食材安全和充足等问题愈发突出。
在全域旅游理念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乡村旅游成为脱贫致富的标配,卓尼县、乡两级政府在博峪村发展为“典型旅游村”中探索,得出以改善民生为主,村庄发展因地制宜,不“硬靠”乡村旅游,依托临近“旅游村”,夯实旅游支撑产业,“借力发展”的经验。
上述经验优先用于博峪村乡村旅游建设实践中,当地政府引导其邻近村庄木耳村村民开办养殖场,保质保量供给藏家乐村民。同时,以政府为主导,成立扶贫车间,专业制作且供应特色茶饮“八宝茶”。
“食材临近村庄均可选购,还送货上门,只要下功夫便可增收,何乐而不为?”48岁的村民李旦知草曾对乡村旅游鄙夷不屑,继续选择往常生活——在一亩三分地上耕作,但看到村民们腰包渐鼓,不由羡慕,前思后想加数次“取经”,她决定将民居改造为藏家乐。
记者在改造现场看到,房屋大体均改造完毕,仅剩安装房门和铺地面。在工人午餐时间,李旦知草甚至拿起机器规整地面。她表示,希望改造早日完成,在旺季来临时前开张营业。
“全村26户村民开办藏家乐,户均年收入不低于10万元。”王建忠介绍说,多村“联盟式”合作发展,探索出“旅游+传统农牧业+绿色农家乐”脱贫思想,初步实现一产、三产融合发展的良好势头。
“甘南脱贫攻坚最大难点和短板是农牧村。”甘南州州长赵凌云曾坦言,由于甘南地广人稀,村落分散,脱贫项目以行政村为单位,覆盖不了绝大多数自然村,因此农牧村存在落后、凋敝的情况。
“博峪村及周边村庄携手发展乡村旅游,为乡村发展提供了新思路。”赵凌云认为,有“旅游潜力”的乡村以草原等自然景观和独特人文文化为依托,民宿农庄、特色美食为突破点,加之多村多面支持,不仅可让都市民众寻找到乡愁记忆,还能携手“借力”合作共赢。(完)http://www.dashoubi.org/news/zxzx/2019-06-14/88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