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午后,家住北新桥后永康胡同的周亚莉坐在院子里乘凉,透过院子中间新建的月亮门,正好可以看见胡同里的人来人往。记者昨日从施工方北京城建亚泰集团获悉,北新桥街道下辖的北新仓、海运仓、北官厅及前后永康胡同等31条街巷,即将于本月底完成提升改造,胡同的“面子”和“里子”都变靓了。
31条街巷定制改造
东城区启动的“百街千巷”环境整治三年提升行动计划中,北新桥街道下辖的北新仓、海运仓、北官厅及前后永康胡同等31条街巷,均在提升范围内。
“31条街巷总长度约19190米,主要施工内容包括拆除违法建筑、封堵‘开墙打洞’、危房修缮重建,并对沿街立面的‘门、窗、墙、牌、匾、檐、线、绿’等十要素进行整治提升。”项目执行经理赵坤介绍。
走在胡同里,赵坤能随手指出每处原先的样子。“这里原来是居民搭设的小菜地,那里的房子之前都有点塌陷了,这儿可是最窄的1米胡同……”赵坤告诉记者,面对长短不一、宽窄不定的胡同群,项目部分成了五个小组,再将改造区域分成五片,每个小组负责一个片区的所有工作。
每个砖块均是手工砍凿
记者注意到,和一般的街巷提升工程不同,参与到这31条街巷提升之中的,都是有多年施工经验的古建工匠,曾参与过故宫博物院、清西陵、沈家本故居等多项古建仿古工程。
“由于南小街、海运仓、后永康胡同等多处院落建筑属大木结构、合瓦屋面,工匠师傅们采用小停泥古建墙面、砖雕等古建修复手法致力于老北京胡同传统文化元素的恢复与保护。”赵坤告诉记者,以属于“瓦作”的小停泥墙面来说,老师傅们先要通过手工砍凿将砖块切成楔形搭在一起,即古建里所说的“砍砖”,再从砌筑的墙体上部灌入白灰浆密封,这种做法旨在表面留下3毫米的细小墙缝,比普通的砌筑墙体5毫米的缝隙更小。砌筑完成后还需要进行墁干活、打点、墁水活和冲水等多道工序,只为显出“真砖实缝”的效果。“同样是砌筑一段墙面,古法所需的时间可比普通工艺多出4倍。”
堪舆之后胡同多了影壁
秉持古法之外,古建工人们也用上了“匠心”。
在前永康胡同11号,记者看到了一个“街心花园”。除了一般“街心花园”里常见的花与树之外,最特别的是花园“背景”还有影壁、清水脊和鱼鳞瓦,在夏日午后安静的老胡同中,自有一番古风古韵。
“31条街巷里像这样的‘街心花园’有六七处,都是利用违建拆除后的空间见缝插针建起来的。”赵坤透露,这块影壁可不是随随便便建造的,而是聘请了古建专家作为技术顾问,进行堪舆后设计而成。“3位技术顾问都是业内权威,不仅做过颐和园、圆明园、动物园里的古建,也有过海外建造中式建筑的经验。”
同时,为了避免车辆在胡同通行破坏拐角,项目部还采用了不同形式的石材或铁艺作护角,再涂刷浅灰色的涂料,以起到防撞功能。
据了解,31条街巷提升工程即将于本月底竣工,老胡同的“北京味儿”就要回来了。
本报记者赵莹莹文并摄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