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野下的佛教文化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9-03-06 12:06:13

   佛教文化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有四五十项,这里面有些是口头传统,像济公传说、观音传说,包括宝卷,宝卷讲的是佛本生故事,讲佛的故事的说唱;还有像津门法鼓、智化寺京音乐、五台山佛乐、千山寺庙音乐、常州天宁寺的梵呗唱诵、鱼山梵呗、大相国寺的梵乐、藏传佛教的直孔噶举派音乐、拉卜楞寺的佛教音乐、青海藏族唱经调等。还包括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羌姆,包括少林功夫,包括唐卡,包括南京金陵刻经处的印刷技艺、塔尔寺的酥油花、热贡艺术、德格印经处的雕版印刷技艺。像这样的都保护起来了,但是放在各个门类里,比如刻经,南京金陵刻经处包括在手工技艺里;比如羌姆,包括在舞蹈里。我们当时就想用这样的办法,先把它保护起来,先把它列入名录,不要让它在我们这个时代丢失,这是当务之急。所以我们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初期、认识不统一的情况下,我们用这样的一种办法,把很多东西纳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系里,用国家行为来保护。那么这样的办法,第一不是长久之计,第二不名正言顺。我想最终应该在现在的十大类里,增加一个宗教。佛教文化应该被名正言顺地、明明白白地放在不但被我们保护,而且应该被我们珍视、被我们尊敬的这样一个地位上,而不是这样“偷偷摸摸”地保护。FFF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http://www.dashoubi.org/gongyi/zonghe/gyzx/2019-03-06/68418.html
  很多人不了解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赵朴初先生生前经常爱举一个例子,他说我们中国人在日常生活当中,在日常用语当中,就有很多来自佛教的语言。这个大家可能都知道,比如最简单的,“构建和谐世界”的这个“世界”,就是从佛教来的,佛教传入中国之前,汉语里没有“世界”这个词,我们叫“天下”,“世界”的概念就是佛教的概念。哲学里还有很多佛教用词,比如“主观”“客观”“真实”等等。包括我们现在和学生说上课做作业,这个“做作业”,都是佛家的词;你说不叫做作业,叫做功课,“功课”也是佛教的词;你不做作业,也不做功课,导师就会找你麻烦,这“导师”也是佛教的词。所以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用语里,就有大量的佛教文化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