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5日,首届增材制造前沿技术国际学术会议(RAAM 2019)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会议由南京理工大学承办,“固体自由制造(SFF)国际会议”主席、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David Bourell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廖文和教授分别担任大会学术委员会和组织委员会主席。本次会议是增材制造领域国际顶级会议“SFF国际会议”在亚洲的延伸,旨在搭建一个年度性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亚洲特别是中国的学者与国际专家的交流与合作,并向世界展示增材制造技术在亚洲的蓬勃发展。ccc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4日上午,会议开幕式在南京国际会议大酒店举行,廖文和教授主持会议,并介绍大会情况。
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席占稳和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David Bourell教授分别致辞。
会议邀请增材制造领域的11位国际顶级专家和5位国内顶级专家作主旨演讲,包括选区激光烧结(SLS)3D打印技术发明人、美国增材制造技术路线图制定专家David Bourell教授,金属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与装备的奠基人和开拓者Jean-Pierre Kruth教授,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获得者王华明院士,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艺师王国庆研究员等。增材制造领域三大国际顶级期刊《Rapid Prototyping Journal》《Additive Manufacturing》和《Virtual Prototype》的主编David Bourell教授、Macdonald Eric教授和Chee Kai Chua教授出席会议。此外,来自比利时鲁文大学、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德国汉堡大学、日本东京大学等增材制造技术世界顶级研究单位,以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国内增材制造技术资深研究单位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大会。
在5日下午举办的会议闭幕式上,2篇最佳论文和6个最佳口头报告获奖名单将会最终揭晓。
增材制造(俗称3D打印),是根据离散材料逐层堆积成形的原理,依据三维数字模型,通过逐点、逐线、逐层添加材料的方式来堆积成形实体构件的制造技术。增材制造可以快速成型复杂度极高的构件,极大的缩短产品的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增材制造是工业4.0时代最具发展前景的先进制造业技术之一。目前,美国GE公司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已实现了航空发动机燃油喷嘴的一体化设计与制造,并已批量应用于波音飞机。我国在C919大飞机的研制中也采用了不少增材制造技术生产的构件。鉴于增材制造技术的先进性和重要性,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国都将其作为重振制造业的核心技术。
近年来,南京理工大学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发展十分迅速,在国内外的影响力日趋扩大。2017年,由该校牵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智能化增材制造系统平台”获批立项。该项目首席科学家,本次大会主席廖文和教授介绍,“当前,增材制造技术的产业化应用仍然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比如打印效率和精度、打印过程的工艺稳定性、构件的质量稳定性和一致性、新材料、新设备和新工艺等。目前,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支持下,我校正在牵头建设“智能化增材制造系统平台”,力图突破和构建增材制造智能化平台技术,实现制造精度和质量的在线智能化控制,推动增材制造的工业应用。此外,通过本次会议搭建的国际化交流平台,与增材制造技术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开展面对面的交流和探讨,有利于解决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研究和应用中的瓶颈问题。下一步,将把“增材制造前沿技术(RAAM)国际学术会议”建成与“SFF国际学术会议”相映生辉的品牌年度会议,将针对国内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需求,邀请相关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参会,为相关技术和产业的发展提供建设性的咨询和建议,帮助解决所面临的重大疑难问题和发展短腿。通过“智能化增材制造系统平台”和“增材制造国际化会议交流平台”的有机结合,将形成我校增材制造技术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将大力推动我国增材制造技术和产业的跨越发展,打开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