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带3岁的女儿回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大老远,就看见父亲在村口张望着,等我们停车下来,父亲一把接过女儿,兴奋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父亲抱着孙女左亲亲又看看,讲着女儿听不太懂的家乡话,画面很是温馨!333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回到家一阵寒暄后准备给女儿换件衣服,没想到掀开衣服看见女儿背上赫然印着几条红红的指印,醒目且狰狞。当时我心里一紧,孩子皮肤这么嫩,该有多疼,也不知道伤痕是哪里来的?......不一会儿,父亲听说后走过来一边心疼的看着小孙女,一边用蹩脚的普通话责怪自己:''哎,爷爷手掌皮肤粗糙,都怪爷爷没注意弄疼宝贝了''。我这才注意父亲比上次见面更显老了,不到60岁的年龄额头爬满深深的皱纹,由于常年酿酒,一双手上长满老茧,一条条龟裂的纹路像沟壑一样,顿时一股难言的滋味涌上心头......父亲从20多岁就开始学习传统酿酒,酿酒是门技术活更是一项体力活,从开始酿酒到如今已30多年,一直未曾停下。最初是为了供我们姐弟几人读书,忙完地里的活本就很累了,可是父亲为了让我们能过的好一点,有口饱饭吃,经常凌晨3点不到就起床了,然后就围着小小的酿酒屋忙活着一直到天亮。
那时候年纪小不懂事,趁父亲难得坐下来打盹的机会我们就围上去要听故事,慈祥的父亲自然不会拒绝,给我们讲粮食是怎样变成酒的,为什么小孩子不能喝酒等,我们歪着脖子好奇的听着,觉得父亲啥都懂,真厉害!
再后来,慢慢长大点,有时候帮父亲打打下手,才真的体会到生活的不易,父亲需要来回搬动几百斤的粮食放入蒸锅,然后再把自己上山找的柴火放入灶里持续好几个小时才能闻到阵阵大麦香,老练的父亲知道粮食已经蒸好该出炉了,这时候繁重的体力活其实才刚刚开始,出粮,摊粮,拌曲......经过十多道工序才能将粮食入池发酵,每每这个时候都能看见父亲额头豆大的汗珠,不管春夏秋冬,擦汗的毛巾都是湿透的,而这才只是完成了不到一半的工序,要想看见大麦变为酒还得等待15天后再将发酵好的麦子重新放回蒸锅高温加热才能出酒。又是一系列繁重的体力活,良久,看见白花花的酒流出来父亲总是欣慰的。眉头难得的舒展开来。再看他用酒杯接点酒出来用手捂着像变戏法一样使劲晃动,看见杯里的酒花他就知道这酒度数多少,这酒好不好。
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父亲老实本分,自然而然熟客老客越来越多。父亲没读几年书讲不出啥大道理,他告诉我们,做酒不能偷懒,做生意不能算计,简单的几句话我一直铭记在心。如今我们都已参加工作,不需要父亲那么劳累了,可是父亲不听,他经常说这辈子做习惯了,闲不下来,而且还有那么多喝我们家酒几十年的老朋友,为了他们还得坚持下去......父亲心善。村里几位年岁高的老人来打酒从不收钱,或者实在是人家非要给钱就收个成本钱。有人说父亲缺心眼,做生意哪有不要钱的,可我理解,理解父亲的不易,理解父亲的为人!
一辈子很短,一辈子又很长,站在我父亲的角度,他做了这辈子能做的所有事,他是一位好丈夫好父亲好爷爷更是一位用心用情专注于酿酒文化的老手艺人,他兢兢业业一辈子留下的物质财富不多但是精神财富却能让我用一生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