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名称: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漆彩三晋”山西漆艺巡展
开展时间:2018年11月20日 上午10:30
展览时间:2018年11月20日至11月26日
展览地点:太原美术馆8号展厅
主办单位: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山西省城镇集体工业联合社
协办单位:山西工艺美术集团、山西大学美术学院、太原美术馆
承办单位:传统工艺与材料研究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山西省工艺美术馆、山西省二轻文教事业发展中心
支持单位: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雪花秀
展览前言
山西漆艺历史源远流长,且取得过极高的艺术成就。距今最早的山西漆器出土于山西南部临汾市襄汾县境内的陶寺镇墓葬,距今已有4500年历史之久。此外,在历次的考古发掘中还出土了西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以及唐宋明清历代的漆器。这些漆器器形庄重典雅,装饰手法巧妙、工艺精练成熟,代表着汉文化最具成就性的水准。
山西的主要漆工艺有三种,分别是新绛云雕工艺(剔犀),稷山螺钿工艺,平遥推光漆工艺。历史上这些工艺对山西人民的生活美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也成为中华文明具有代表性造物和工艺能力的表现。在当代,这几种典型性的工艺也屡获殊荣,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而再一次证明了它们的历史价值,也给它们的未来带来了新的希望。
山西漆艺的辉煌历史,既是自然环境的结果,又是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共同作用的产物。首先,山西拥有丰厚的天然漆树资源,漆树分布遍及全域。先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这种大自然的馈赠,为人类社会服务,体现出了山西人民的智慧。其次,山西漆艺克服气候条件的不利因素,创造出许多独特的工艺,并积极吸纳当地传统装饰语言,在国内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文化特色。
然而,我们也必须正视当下山西漆艺所面临的困境,一方面漆艺退出日常生活已是一个由来已久的事实。另一方面它作为一种文化表达的方式,在和当代文化的结合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其市场,并最终导致行业生态趋向颓败,工艺传承状况不容乐观。因此,顺应国家当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号召,开展对山西漆艺未来发展的研究与思考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本次“文化之美·漆心可见”项目旨在通过对山西漆艺发展历史与当代振兴的经典案例研究,来树立信心,并提供技术上、美学上、政策上可以借鉴的方法和途径。项目创造性的结合了社会企业、中国优质的教育资源,以及非遗传承人、地方政府等各方面的力量,经过较长时间的认真思考和实验,开发出了一系列具体的产品,希望通过展览的形式将这些产品投入大众视野,检验社会对项目成果的反应,为未来的发展研究提供思路。
手工艺要在工业制造业一统天下的格局中立足,恢复和建立文化生态至关重要。这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需要新的教育理念的启发、社会机制创新的辅助、以及社会资本的支持。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方能让以漆艺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在新时期重放光华。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