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世之则 ,谓之法 。众圣所由,谓之门。以众生尘劳有八万四千,故法门之数亦尔。(《释迦如来成道记》注释)。八万四千成佛法门,原地如意法门便是其中一个独特的法门,它把佛法修行地变成了不仅仅局限在寺院丛林中修行,而是延伸到时时刻刻,无论何地都可以修行且都可以成佛的崭新而又古老的法门,把佛法的理念在原地分分钟去落实,而不是强调一定在固定的时间内,在固定的场所内进行的修行模式。“成佛在路上”,“做人成佛”新理念应运而生,使佛法修行走进新时代。
普贤祖庭如意寺敬供 著名画家陈明敬绘
生活是真实的、鲜活的。生命是通透的,因后天生活的污染、遮蔽遂造成了贪、嗔、痴、慢、疑,等不良习性,可是佛法认为“平常心是道”,“道在日用”,“性在作用”,性、法性、佛性、日用与法性之理体相应,性在用上显,且须臾不离,所以修行者应在原地、当下修证。在原地的行、住、坐、卧、动转施为中证道成佛才是真实的佛,觉悟的人。
佛门讲究“信、解、行、证”次第渐近,乃至彻悟。所有这些都要在当下的“心”中去求,且在原地的当下观照如意,而不是贼过张弓。修行心必须安住在当下,“心外无佛,佛外无心”(慧宗《吉祥如意经》)。否则,心已飞,佛安在?
原地如意法门要求修行无论何时在原地都要如意,都要超然物我。所谓“平常心是道”是也。以本心对本心,不是以妄心找本心,本心是真心,是清净心,“即心即佛”。但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物质的世界,为物质所遮蔽,也就自然而然,“妄念不止,心触物转”。“成、住、坏、空,一切相皆是虚空”,保持平常心,不被虚相所牵,所左右,须知所有这一切只不过是五蕴和合而成的假象而已,包括我们的生命在内。正像西藏嘎当派大师所说那样,“一切法,都是今天修的法。”也就是说所有的法都需要当下去修,不要等到明天,马上去修,立刻去修,原地去修,即身成佛。
我们说菩萨要修无量阿僧祇劫,看起来好像是很长,很远的路,不是说“无量劫”就代表一步一步走下去,一个劫,一个劫……地走下去。因为我们可以在刹那间积聚无量功德,可以瞬间开悟,彻悟。修行不是外求,而是向内的观修。“色”,永远不会阻碍到你,修行就是达到“有而空”,而非“空而无”的境界。
作者张胜利敬书
原地如意法门认为,菩提心比空性更重要,空性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菩提心需要面对更多的众生,让自己和众生平等是一件异常难的事。空性是理智修行,菩提心是情感修行。原地如意法门是实修,法无高低,能改变自心,才是伟大的法。否则,法与自己的修证无关,并不适合自己。能使自己“心无障碍,无有恐怖,超过颠倒,究竟涅槃”的法,才是自己修行所依的“法”。原地如意法门始终秉持“四空门”理念:“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把这空性思想落实到随时随地,难行能行,难忍能忍,这才是真学佛,行菩萨道的修行者。
“各人吃饭各人饱,各人生死各人了”,谁也不能代替谁。修行自然也是这样。修行是个人的修行,从无量劫以来每个人的业障是不一样的,每个人的慧根也是不一样的,开悟的时间,程度也不一样,修行的法门也各有选择。适合你的未必适合他,但是无论如何,其法门修行都要落实到实处不可,都要直指人心不可。原地如意法门正是基于此理念而生的。
自性本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但由于无始以来的愚痴无明,人我是非,贡高我慢,烦恼障碍等,将我们的自性障蔽了。我们通过修行,拨开乌云见晴天,见本性,恢复真我。能不能开悟,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真心如明镜,无心为体,鉴照为用。在活脱脱的原地生活中,方可证道得真如。“一悟即至佛地”,那是上根利器之人,可谓凤毛麟角。常人须在真实生活中,契理契机,以佛法为准则,理行双入才行。原地如意法门是在原地如意,所谓如意就是破“自我”,也就是破除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的行为、习惯和想法。
当初佛陀的弟子分为“声闻”与“独觉”两种,所谓声闻就是聆听佛说法,遵循佛所说的法而行。佛陀的随侍弟子阿难就是声闻。所谓独觉就是弟子在听佛说法之后,独自一个人修行,在生活的过程中,体会佛法,悟到真谛,清净自在,佛陀大弟子迦叶就是独觉的代表人物。相比之下,原地如意法门更偏向于独觉。
走出自我,便是世界。法尔如是,法尔如是,法尔如是。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