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导演焦波聚焦脱贫攻坚,纪录电影《出山记》4月20日全国公映

文章来源:大手笔网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4-19 16:32:31
《出山记》究竟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已看过该片的白岩松如是说:“《出山记》是一面镜子、一种态度,最重要的是做到了一种沟通”;“脱贫攻坚是国家战略,是硬任务,从大层面上大家往往看到的是一个大方向一个庞大的数字,但在这部片子里,终于让人们看到数字背后活生生的人和他们的脱贫故事,这面镜子照得是如此生动”;“《出山记》无论拍摄谁,用的都是一种平视态度,难能可贵。”
 
没有台词,没有演员,该片展现的是真实的乡间生活,活跃的是活生生的村里人,感动观众的是走出贫困的顽强努力。冷静的叙事中蕴含着激动人心的力量。这部与扶贫有关的主旋律电影,拍得妙趣横生,在1月25日的北京首映式上,观影时礼堂内响起28次笑声。
 
该片总导演焦波是国内知名摄影师与导演制作人,曾拍摄过《俺爹俺娘》《乡村里的中国》,他带领团队在贵州大山里驻扎了300多天,真实记录了乡间生活。
 
故事发生在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石朝乡大漆村,大漆村美得沁人心脾,穷得触目惊心。“搬穷家、挪穷窝、拔穷根、奔小康”,在脱贫攻坚政策引导下,大漆村党总支书记申修军下决心要让大漆村摆脱贫困奔小康。但不少村民思想转不过弯来,“怎么谈都没用,你们直接挖深点,把我埋在这里,这就是我的坟墓”,矛盾和冲突就这样一个接一个地出现……
 
剧中,我们看到了老百姓对过去的不舍,也读懂了基层村干部的辛酸。对脱贫攻坚事业也多了一份真切的理解和认识。
 
影片由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遵义市广播电视台出品,中共遵义市委宣传部、遵义市扶贫开发办公室、遵义市水库和生态移民局、遵义市广播电视台、中共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和焦波光影(北京)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摄制,贵州星空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发行,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行。
 
在全国上下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重要阶段,在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时期,纪录电影《出山记》的出现,是革命老区遵义文化建设中的又一大事,更是黔北儿女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信心与决心的一次重要展示。
 
据悉,该片由贵州星空电影院线有限公司发行。贵州星空电影院线有限公司是贵州本土唯一的电影院线公司,是贵州电影市场的龙头企业,星空影业(星空院线)作为贵州广电传媒集团旗下大二型国有文化企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全力承担了此次《出山记》的发行任务,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精神传达。
 
影评《出山记》
 
焦波导演带着摄影机来到了大漆村,驻扎大山300多天,记下了这场“扶贫攻坚战”过程中的感人故事和最终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沿着纪录片导演焦波镜头里《出山记》的步伐,看看这场“扶贫攻坚战”是如何攻下的。
 
大漆村的穷根子是怎么种下的?
 
平均海拔1260米,山路陡峭,交通不便是最主要原因。
 
气候也是原因之一,全年有200多天是大雾弥漫,成了雾乡。
 
比如泉里村,三面环山,在一个悬崖上。只有一条不足一米宽的小路通往外面的世界,得走一个多小时。
 
不解决路的问题,根本走不出去。
 
为了拍摄,这个村,焦波导演去了28次,摔倒了12次。
 
平日里老百姓出行有多难,可想而知。
 
所以出山的第一道难关,就是攻克眼前的大山。
 
首要任务是修路,村委书记申修军和乡里努力为群众争取修路资金。
 
天天背父亲去看病的申学科,对此积极拥护。但修路要占用农民的一部分土地和房屋,有人不同意。
 
村委书记开会动员群众以大局为重,但仍有村民思想转不过弯来,沉默以对,甚至当场和他争吵。
 
导演焦波由衷感慨:“在这次脱贫攻坚战当中,我觉得成千上万的基层领导人很不容易,要上传下达,把党的政策传达给百姓,然后再苦口婆心地做工作,甚至做到夜里两三点钟。由于他们的努力,才使脱贫攻坚能够不断地往前推进。”
 
路终于修通了,父亲看病也方便了,申学科还为儿子举办了婚礼,婚车开了进来,鞭炮声、锣鼓声伴随着村民的欢笑声回响在大山深处。
 
但是,山,不仅仅是眼前的大山,还是心头的思想障碍。
 
比如娶不上媳妇的申周了解到他家符合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渴望离开大山,搬到县城,谋求更好发展。
 
但他的父母却不愿面对大山外的世界,老人家很执拗地要固守大山。
 
两代人产生了家庭矛盾。怎么办?
 
所以,出山的第二道难关是翻越心头的“高山”。
 
通过村委书记的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申周父母终于同意搬了。
 
申周一家住进了县城的安置点新房,成了城里人,老两口新奇地看着超市里的一切。一家三口吃着饭,颇为感慨。
 
“脱贫,更多的还是理念上的那座山。一个祖祖辈辈生活在那个地方的民众,一种对外界的不了解和惧怕,这种心理不是一天半天就能够解决的。”
 
但扶贫攻坚,不是说服村民搬出大山,路修通了,这事儿就结束了。
 
而且一时的物质扶贫,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所以,出山的第三道难关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村委书记教村民如何脱贫自救,他动员群众,组织起来加入合作社,种植黄花,修建鱼塘,发展成规模产业再分红。
 
导演焦波说:“形式上的扶贫攻坚过去了,他们真正做的是对脑子的开发。攻脑子这个山头,恐怕还是一个比较艰辛的过程。”
 
秋天,村民们的黄花收获了,香榧加工厂也建成投入运营,分红也分上了。
 
出山后的生活,开始红红火火。
 
凭借愚公移山的精神,这场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扎根泥土的故事格外芬芳动人。
 
导演焦波感慨:这个地方原来是这么美。真的就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他总结这场攻坚战,最重要就是理念上和精神上,那座高山的攀越和攻克,就是“扶贫要扶志,扶智”。
 
不过,焦波导演觉得,光通过《出山记》的镜头来关注是不够的,希望更多的电影人都来关注扶贫攻坚。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