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工业资讯 > 正文

瓯海区开展近现代名家“清风亮节”楹联展暨新年春联(廉)寄语进机关活动

文章来源:固安信息港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18-02-02 20:30:59
2月1日上午,近现代名家“清风亮节”暨新年春联(廉)寄语进机关系列活动在瓯海博物馆隆重开幕,瓯海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文献、区纪委副书记祝照宇、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项凝露及温州市书画院院长郑方伟、温州博物馆原馆长金柏东、浙江省文史馆馆员马亦钊、市书协名誉主席何元龙、市美协副主席张正凯、市书协副主席叶向荣等领导和嘉宾应邀出席。开幕式由瓯海区文化广电出版局局长王珧珽主持。
 
时近年关,年味渐浓,瓯海文化部门结合“清廉瓯海”建设,开创性地将传统书法艺术与文物欣赏、廉政教育开展“为群众送春联,为干部送清风”主题活动,展览展出吴昌硕、梁启超、左宗棠、马公愚等30余件近现代楹联的名家真迹,楷、隶、行、草书体各异,神融笔畅,其高风亮节的创作内容,借着孔夫子“兴、观、群、怨”诗学思想的宏伟篇章,展开一次别开生面的廉政教育。
 
活动现场气氛热闹非凡,马亦钊、何元龙、林长安等市、区级书法名家,现场挥毫泼墨书写春联,还有40余位青少年书法爱好者的到场助阵,一改机械印刷春联的“快餐化”操作,一横一竖,红纸黑字,联手为机关干部和广大市民现场书写春联,送上最有人情味的新春祝福。
 
楹联,俗称对联,就是指张挂在壁间柱上的联语,被誉为“诗中之诗”,讲究对仗工整、表达完整,应用性与审美性共存。“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我国早在先秦时期,就有在过年时挂桃符的习俗,将祈福的话书写在桃木板上,悬挂于门两侧,这便是早期的楹联。到了明代,民间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喜庆的气氛愈加彰显。上千年的文化绵延,对联成为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家家户户在春节写对联、贴对联更是成为独有的中国传统民俗,表达出中国百姓祈福迎祥、驱灾避害的精神诉求和美好愿望,是我们传承千百年的重要年节符号。
 
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走出方寸天地,阅尽大千世界,让自己的心永远随着人民的心而跳动”,此次楹联展的展出及其系列活动也是瓯海推进文化工作的创新探索,拉进书法艺术家与广大群众的距离,同时弘扬传统年俗文化,助推瓯海文化发展。
 
此次展览与主题活动,旨在通过让机关干部工作人员对这批名家“清风亮节”的楹联创作内容的参观、学习,分享先贤廉洁奉公、公正自律的高贵品行,倡导党员干部始终不渝地坚持和发扬艰苦创业、廉洁奋斗的优良传统,要耐得住清贫、抗得住诱惑、守得住小节,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干事。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