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是人类的伟大发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以强烈的生命热望和极大的创造力,为我们留下了灿烂的陶瓷艺术精品,这些陶瓷艺术品记载了中华民族成长的历程,包容了中国人深沉婉约、融于自然,却又慷慨激昂、粗犷豪迈的情怀。从平民百姓到皇室贵族,从物质生活到意识形态,中国人与陶瓷艺术品有着千丝万缕的情愫。
大家都知道,英语中,大写“China”是中国,而小写“china”则指的则是陶瓷。中国人发明了瓷器这一事实举世公认,陶瓷与中国人有着特殊的联系,中国人对陶瓷也有着特殊的情感。陶瓷艺术品以自身独特的“泥”的精神,“玉”的品质而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见证。
近日,记者采访了我市瓷器收藏大家刘先生,眼前的他,神清气爽,举止儒雅,看上去刚刚四十出头的年纪。同行的藏友向记者介绍,别看刘先生年轻,在瓷器收藏领域却已堪称大家。在刘先生家里,记者仿佛走进了一个多彩的世界,那些印花精美,闪着熠熠光辉的瓷器绚烂着历史的风采,惊羡了记者的眼眸!随着氤氲的茶香,刘先生打开了他尘封已久的记忆,向记者讲解了他与瓷器今生难解的缘分……
从小就喜欢老物件
年轻时更喜欢收藏
刘先生是丹东人,祖上曾是闯关东过来的。刘先生并不讳言,他有地主家庭的背景,小时候在家里经常能看见一些古籍善本,其中一本医书《相马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四开大开本的书籍,曾经放在刘先生爷爷的床头上,后来这本书就被一位姓杨的人借去,直到刘先生上初中的时候,意识到这本书的珍贵,便向这位姓杨的人讨要,但是这人就说这本书没有了,不知去向。这成为刘先生的一个心结,在他心里,始终对古籍善本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也从此对一些老物件特别关注。
刘先生十八九岁的时候,到黑龙江省的齐齐哈尔入伍当兵。闲暇之余,他非常愿意往旧物市场跑,遇到心仪的物件,甚至用胶鞋跟卖家交换。
1999年,恰是红山文化兴起之时,刘先生也被裹挟到一股收藏的洪流中去。当时,他收藏了三四十件玉器,对之爱不释手。后来,经过一两年的研究,刘先生发现真正的红山文物太少,经过专家鉴定,他手里的红山玉件全部是假的,这让刘先生多少有些失落。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刘先生觉得瓷器收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即便市场上有真有假,但起码也能看到真品,所以,从2004年开始,刘先生便开始“转行”,进行专项的瓷器收藏。
2009年,刘先生从部队转业,他可以有更多的精力开始搞瓷器的研究和收藏。
练就火眼金睛
收藏精美的珍品
因为有前期对收藏的喜爱和钻研,所以,刘先生从事瓷器收藏后起点比较高,收藏的瓷器也颇具档次,其中不少精品。
玩古瓷器的藏友都知道,鉴定古瓷器,主要要从款识、造型、纹饰和胎釉特征等几方面下手。
先说款识。今日的传世真品和仿品以明、清两代瓷器居多,而明、清官窑绝大部分都有年款和特征。鉴定这些古瓷器时,要特别留意款识的笔法特征,如横、竖、撇、捺、勾、挑、点等的不同。官窑款识的字体都有较高水平,仿制者模仿难免局促,出现破绽,这种破绽无疑为鉴定瓷器真伪提供了线索。
在刘先生收藏的瓷器中,有一件清中期红釉暗刻龙纹盘。提起这件藏品,刘先生娓娓道来。那是刘先生一次出差到深圳,按以往的惯例,刘先生每出差一地,都愿意到当地的旧物市场去转悠转悠。在一家不大的古玩店,一件暗红色的瓷盘吸引了刘先生的目光。该瓷盘质地细腻,盘口造型雅致,最吸引刘先生的还是盘子上的品质云纹,装饰在盘底中央的云朵非常漂亮,也是这个盘子的贵重之处。据刘先生介绍,品质云纹的出现是在明永乐宣德年间,而暗刻龙纹也出现在这个时期,但最愿意仿这种官窑器纹饰的还是在清中期。刘先生让记者仔细观察盘子边上的两条暗龙,若不变换角度或迎着光亮是很难发现的,这种若隐若现的效果极具美感,也反映了当时精湛的工艺。
通过古玩店经营者了解到,这件瓷盘摆放在外面已经好长时间无人问津了,一是价格原因,二是很少有人有胆量认定这是一件真品。凭着平时积累的瓷器鉴赏知识,刘先生果断地辨别这是真品无疑,这么精美的做工绝不是轻易仿造出来的,所以,他当即以自己满意的价格将这件瓷盘收入囊中。刘先生把这件盘子拿在手里,轻轻地弹了一下盘边让记者听,只听见回声悠扬,十分的悦耳动听。
再说造型。瓷器的形状变化,是一个由简单趋向繁杂的过程,这是由于各个时代人们的审美标准以及技术条件不同而造成的。以元、明、清三代造型而论,元代造型一般就较为钝重稚拙,无论何种瓷器,都比宋、明瓷器显得“粗疏”。尤其是日常应用的坛、罐、瓶、壶及盘碗等一般器物,元瓷的器形都比明、清瓷器要大。
刘先生给记者拿出一件他一直比较钟爱的金代钧窑大碗。这个碗外形比较厚重,通体曾青蓝色,碗沿至碗底部有一条紫色的印记,被称之为“钧窑挂红”,属“窑变釉”,只为起到装饰美观的作用。刘先生说这个碗的质感给人一种温润濡湿的感觉,记者试着用手摸了一下果真如此。刘先生又让记者观看碗的底部有微微泛黄的地方,他说,这就是所谓的“土沁”,而且土沁得很深。刘先生说,这应该是一件出土文物,但出土后在市面上流传至少已经几十年以上了。
区别胎釉。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区的古瓷器,其胎釉成分及烧造或多或少都有差别。要注意瓷器釉质的粗细和光泽的新旧,以及气泡的大小、疏密等几方面的特征。例如,老瓷的釉面有一种内敛的宝光,称之为包浆,而现代仿品釉面出现的是刺目的“浮光”。另外,对釉层的厚薄程度及缩釉、淌流状态也要加以注意,如宋钧窑瓷釉多有堆脂,定窑瓷釉多有泪痕,明、清脱胎瓷釉则莹似玉石。在刘先生收藏的明代青花大罐和元代的青白瓷印花盖瓶这两件瓷器上,都能真切地感受到胎釉制作的精美和包浆处体现的岁月的留痕。
官窑和民窑的类别。官窑和民窑是古瓷的两个重要的身份类别,所谓官窑,是指古代由官方营建、主持烧造瓷器的窑场,其产品专供宫廷使用。据考证,历史上正式的“官窑”名称始于北宋,久负盛名的宋代五大名窑就都是皇室的御用瓷窑。官窑因为是由官府营建的,拥有优质瓷土原料及天下能工巧匠,并控制着青料配方和工艺技术,因而其制作技术精湛,代表着各个时期瓷器制作的最高水平。
民窑是相对于官窑而言的。广义地讲,凡属非官府经营的,进行商品性生产的瓷器窑厂都是民窑。与官窑相反,民窑为了适应市场,不可能像官窑那样不惜工本,精描细画,而必须是惜料如金,因此,民窑生产数量虽大,但质量不精,风格亦不同于官窑。
刘先生给记者介绍了一件曾经拿到本溪市收藏鉴宝现场被专家高度赞赏的磁州窑梅瓶。这件梅瓶器型完整,美观大气,刻花优美流畅。这么漂亮的梅瓶居然是民窑生产的瓷器,这也说明,有些民窑瓷器,往往在造型和纹饰上更加自由、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