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化 > 文化资讯 > 正文

扒扒吓一跳,在古代当房奴,比现代人惨多了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0-03-17 11:46:09

 十多年前的一部《蜗居》,狠狠踩中了都市人的命门——高房价下的生活,是如此心酸艰难与乱象丛生。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十多年后的今天,同一个上海,同一个编剧,又一部关于“买房”的电视剧《安家》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这部剧讲述了房屋中介房似锦与徐文昌在帮助客户安家之余,见证到的客户生活中的喜怒哀乐。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比起《蜗居》的苦涩现实,《安家》多了些许轻快。如果说“买房”在《蜗居》里是心腹大患,那么在《安家》里更像是癣疥之疾——一个暴露婚姻、工作问题的引子,一把撒在歌舞升平后的鸡毛。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电视剧《安家》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其实,住房问题并非现代独有。提起古人与房子之间的故事,我们最为熟知的可能是“孟母三迁”。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这就是“如何给孩子换个好的学区房的故事。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此外,“天价房”与“房奴”也古已有之。谁能想到白居易50岁才在郊区买了套房;欧阳修42岁才敢动买房的念头;而三苏家族(苏洵、苏轼、苏辙),亦可谓是两代房奴……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01 白居易:少年成名却只能在郊区买套二手房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唐德宗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是个大丰年,但由于吐蕃进犯,大举用兵,米价飞涨。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那年的白居易16岁,少年存志,只身赴京,带着自己的诗作拜访了时负盛名的诗人兼著作佐郎顾况。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接过诗作的顾况,第一眼就看见了落款处的“白居易”三个字。他仔细瞅了瞅眼前这个十六岁的小伙子,笑道:“现在长安物价这么贵,想要白住恐怕不易啊。”(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读罢诗文 ,顾况一声嗟叹:“能写出这样的句子,要住下来还是很容易的!” (道得个语,居即易亦。) 这首得到顾况盛赞的诗,便是我们小学课本里的《赋得古原草送别》。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顾况就像文学界的李佳琦,带货能力很强,他的一句赞叹为白居易涨粉不少,在长安一时诗名大振。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即便这样,居易仍旧居不易。京漂了二十多年,仍然没能买下一套房。他常常羡慕那些蜗牛和老鼠,能有自己的藏身之地,想想自己甚至不如它们: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卜居》 游宦京都二十春,贫中无处可安贫。 长羡蜗牛犹有舍,未如硕鼠解藏身。 却求容立锥头地,免似漂流木偶人。 但道吾庐心便足,敢辞湫隘与嚣尘。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白居易的第一套房是在母亲的催促下买的,因为资金不足,买到了城乡结合部——长安郊外下邽县。然而这个小房子,并没有结束白居易的租房生活,因为离单位太远,每天上下班要三个小时。他曾写了一首《早出晚归》,抱怨这种生活——“退衙归逼夜,拜表出侵晨。”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因此,他在长安城中继续租着房子,只有假期和公休日才回家。 后来的白居易进入漫长的流放期,自此直到他的人生暮年,长安和他似乎都没什么关系。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长庆元年(821年),他终于回到长安,官居正五品,也终于在帝都买了房,位于的新昌坊。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省吏嫌坊远,豪家笑地偏”。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唐长安示意图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早前,他的朋友元宗简在长安升乐坊购买了个“豪宅”,两人说好了要当邻居,结果最后白居易把房子买在了郊区。 他入住新家后寄了首诗给元宗简:《题新居寄新八》 青龙冈北近西边,移入新居便泰然。 冷巷闭门无客到,暖檐移榻向阳眠。 阶庭宽窄才容足,墙壁高低粗及肩。 莫羡升平元八宅,自思买用几多钱。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大意是,刚刚搬进了新家里,好舒服。房子的地段很一般,但是可以晒太阳睡觉。户型是小了点,墙壁也才齐肩高。哎,不要羡慕人家元宗简的房子好,也不想想自己买房子才花了多少钱。 短短一首诗,既有买房的心酸,也有买房的欣慰。居易或居不易,大概都在一念之间吧。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02 欧阳修:为官17年,才买下人生第一套房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在房价上为难人,并非只有唐朝。即使是高薪养廉的宋朝,想买房也非易事。 欧阳修,官至翰林,文坛领袖。天资聪颖,少年老成。因家境贫寒,买不起书籍,总得去邻居家借抄。传说他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他的叔父赞叹道:这孩子真是神童啊,将来一定能出人头地。 (奇童也,他日必有重名。)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苏轼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欧阳修25岁正式入仕,连续当过几任知州,一直跟寡母妻儿居住偏僻的社区里租了一所破旧的房子,地势低洼,容易积水,下大雨的时候,四面八方的水都涌过来,院子里汪洋一片,出门上街都得蹚水: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嗟我来京师,庇身无弊庐。 闲坊僦古屋,卑陋杂里闾。 邻注涌沟窦,街流溢庭除。 出门愁浩渺,闭户恐为潴。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三十八岁时,欧阳修已做到“知谏院兼判登闻鼓院”,相当于国家信访局副局长,那时他仍然在开封租房。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其实,宋朝官员的薪水不低,但面对开封的房价仍是望洋兴叹。此外,欧阳修一直在资助江西老家的同族兄弟及后人,留做己用的俸禄少之又少。他还是个文艺青年,酷爱收藏古书和古董,薪水全变成了金石拓片,所以他始终买不起房。 欧阳修下决心买房是在42岁,那时他萌生了辞官隐退的念头。他很喜欢颍州西湖的风景,每次路过,必去打听房价。曾与好友梅尧臣约定,一起在颍州买房买地。于是,在颍州(安徽阜阳)西湖之畔,欧阳修买下了人生的第一套房子。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颍州西湖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晚年的欧阳修放弃了收藏的爱好,热衷起了买房,一有余钱就购置房产,有的还对外出租。 传说他在阜阳买了一百多间房子。 这或许也是早年清苦、文艺的一种报复性反弹吧。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03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三苏家族:“房奴”的豁达与心酸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连欧阳修这样的为官之人,买房都如此困难,何况普通百姓。 当时开封的房价到底贵到什么程度呢?宋代文人王禹偁在他的《李氏园亭记》中有写道:一尺地一寸土,跟金子的价格一样 。 (尺地寸土,与金同价) 苏轼的父亲苏洵是个小小主簿的官职,官职不大,薪资不高,但挺好面子,管人借钱在首都开封买了个房子。不料,没几年,去世了。欠下的债务就落在了“房奴”两兄弟苏轼和苏辙头上。 苏轼,才学高,官职也超过了自己的老爸。虽然收入高,开销却不小:要还父亲的债务,还要养活一大家子人。有资料说,苏轼的侄媳妇和两个侄孙没有生活来源,还有个守寡堂姐和她的子女,都靠苏轼资助。甚至连堂姐的女儿出嫁,也是苏轼给置办的嫁妆。苏轼在杭州做知府时,正值瘟疫爆发,百姓们死的死逃的逃,有的百姓家里太穷,没有钱买药,苏轼从个人的俸禄中拿出了50两黄金,在城中建了一座名叫“安乐”的病坊,三年之中就医治了近千名病人。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苏轼在杭州所建的安乐坊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李白不愧是浪漫主义诗人,他说“千金散尽,还复来”。现实生活里,没有后半句。 苏轼后来的仕途一直不顺,所谓“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被贬随之而来的,便是收入的降低,买房成了空想。连自己儿子结婚,都是借别人的房子办的喜事。 唐伯虎自嘲说:“漫劳海内传名字,谁信腰间无酒钱”,这句诗想来也适用于苏轼。不过,苏轼的超脱不会被一间房子拦下,那句“此心安处是吾乡”包含了他对房子与家乡所有的态度。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作为“房奴”两兄弟,哥哥有如此的遭遇,弟弟自然也好不到哪去。 苏辙工作了几十年,年逾古稀时才买上房子,还不在开封,在旁边的许昌城。正如《蜗居》中的那一幕,海萍夫妇终于在上海郊区买了套房子,欣喜若狂之际,手机里收到了“嘉兴欢迎您”的短信。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电视剧《蜗居》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买房的时候,苏辙写了首诗:“我生发半白,四海无尺椽”,“我老未有宅,诸子以为言”。大意是,活了大半生,头发都白,还没买到自己的房子,孩子也总拿这事儿念叨我。 苏辙的这套房,一共花了9400贯。在宋徽宗时,朝廷雇人抄写书籍,月薪是3500文,相当于3贯多一点。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位书记员要买苏辙那套房子,得不吃不喝攒钱长达261年。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不论是白居易的长安,欧阳修和三苏的开封,亦或是现在的北京上海,都是国际性的大都市,高价一直是繁华的衍生品。 而“安家”似乎是人类的本能。 我们既不能剥夺别人在大城市打拼的权利,也不能打消他们“想要有个家”的念头。 但在买房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如何理性对待这种本能,不被它折磨,不让它化成执念,驱使自己在偏激的道路上走远,几乎是大城市漂泊者的必修课。 当我们看到这些古代名人年过半百才买下房子,或许应该反思:我们这么迫切地购房,到底是渴望“安家”,还渴望人生的速成?我们有没有足够的坚忍或是豁达,来抵御半生无房的漂泊感,甚至能像苏轼那样安于其中? 有与没有,能或不能,悲剧还是喜剧,闹剧还是励志剧,都在《蜗居》和《安家》 里上演了 。RRR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