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香斋,一个清新醉人的斋名;王地位,一位痴迷传统的书家。王地位在他的墨香斋里读书、习字、品茶、悟道,兀兀穷年,乐此不疲,并以他取象高古,苍茫雄劲,天真率意,稚拙古朴的书法参加全国性书画大赛屡屡获奖。人民网、新华网、大手笔网及市、县电视台均对其痴迷书法艺术事迹进行过专题报道。近日,笔者了解到王地位先生刚从河北曲阳参加书画论坛归来,专程前往墨香斋拜访了他。
张帅锋(以下简称张):王先生,听说您在接到主办方的邀请后,带着司机,辗转一千余里前往河北曲阳参加第九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是什么力量驱使着您呢?
王地位(以下简称王):是书法艺术的魅力在吸引着我!我从小就喜欢书法,一听说哪里搞书法活动,就想参加,不参加好象有点失落感,后悔感。我了解到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是中国书画界高规格的论坛,参加这样的活动很有意义,所以我不管活动在什么地方举行,不管有多远,我都要去参加!
张:看来,书法艺术的魅力实在太大了!由此也可以看出您对书法艺术的痴迷。您能谈谈您是如何结缘书法的吗?
王:我是五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时候生活艰苦,能写毛笔字的人很少,谁家有红白大事和过春节都要请人写对联。我对能写毛笔字的人很羡慕,心想,我长大了也要练好毛笔字,能为人民群众做点事情。一个人生长在世上要多想想咋能为世人做点好事,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否则你就是被遗忘的人。就这样我找来了字帖,买来了笔墨纸砚,开始了我的书法之路。没想到一练就上瘾,几十年来从未间断。
张:因为喜爱,所以痴迷。几十年来,您痴迷书艺,临池不辍,在书法王国里遨游,您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王:我最大收获是身心健康,能够保持一个好心态。练书法能陶冶情操;练书法能聚精会神,当把一个字写得自己满意时,心里非常高兴,一切烦燥的事情都抛到一边,不再想它;练书法还能结交好多朋友,一般练书法的人都很文明,从中还能学到很多为人处事的本领,因为书法没有多高的台阶,人人都可以参与,无论你是领导或是群众都可以投身其中。练书法的好处太多了!
张:据我了解,您于今年四月份在中州名镇堂街镇举办了个人书法艺术展,这在堂街镇的历史上尚属首次。您能谈谈举办个人书展的初衷吗?
王:举办个人书展,就是想使更多的人了解书法,更多的人学书法,更多的人参与书法。让书法这朵艺术之花在中州名镇扎根发芽,发扬光大,让中州名镇更具文化底蕴。当然,我的艺术成就并不高,个人的力量还很有限,但我愿以微薄之力对堂街镇这个中州名镇的文化艺术繁荣起一定的推动作用。
张:为此,平顶山电视台、郏县电视台争相对此次书展进行专题报道,人民网、新华网、大手笔网等媒体也对您进行过相关报道。您痴迷书法的事迹在广大书法同道及普通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您也在当地成了书法名人了。名人背后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您愿意给大家披露一些关于您学书法的故事吗?
王:名人谈不上,我只是热爱书法,痴迷书法。我在镇上开有文印店,经常跟纸打交道,我经常在废报纸、废打印纸等纸张上练习。我也不怕你笑话,有时睡到半夜灵感来了,就起来写;有时候走到大街上,经常是东张西望看看哪家的招牌写得好看,有时不小心还会撞到别人和电线杆。另外,我还抽空搞装裱字画。我发现装裱师要懂书画,书画家也应略懂装裱。特别是在装裱字画时可以看到许多名家名作,认真观摩,细心体会,也会有不少收益。
张:据我了解,在中国书法诸多书体中,您最喜欢的书体是隶书,下功夫最大的也是隶书,艺术成就最高也是隶书。您为什么对隶书情有独钟呢?
王:因为隶书是一种最好写的书体,同时也是一种最难写好的书体,好写在它的笔画最简单,难也难在它的笔画过于简单,在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并且隶书是从平民百姓中产生,这个“隶”字是“奴隶”的“隶”, 它的群众基础比较牢固,而我也是一个普通群众,我欣赏这种书体,所以我选择了隶书。
张:看来,术业有专攻呀!隶书在中国书法演变史上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清王澍在《论书剩语》中说:“作书不可不通篆、隶。今人作书,别字满纸,只缘未理其本,随俗乱写耳。通篆法则字体无差,通隶法则用笔有则,此入门第一正步。”您正是在遵循古训中刻苦临帖才取得今天的艺术成就的。您给大家介绍一下临帖的体会吧。
王:我认为不论学习什么书体,首先要把古人的字学好,再说发展。学哪个人的字,首先要知道中国文字的发展史,再了解这个人的当时的历史背景,只有了解了这个人的历史背景才能了解这个人当时为什么写这种字,把这个人写的字从点和画开始把这个人的字写像,要在临帖上下大功夫,没有长期的临的积累,就不会从“形似”达到“神似”。
张:“大师膝下习摹临,欲超前辈先步尘”。我们首先要遵循传统,坚持临帖,同时又要学以致用,实现从临到创,那么您是如何把握临与创之间的关系的?
王:“临”与“创”其实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我认为首先把帖临像,在像的基础上加上个人意识,再融入个人的风格,才会产生真正意义的“创”。
张:我发现您创作书法作品时往往重视书写的内容,比如中原第一红石古寨——临沣寨里就有您的一幅书法作品,中外游客来到临沣寨,进入渔儒堂,便可见到您的 “朴学尊纪注,清诗缘性情”隶书对联,您能谈谈您为什么选用这幅对联作为书写内容吗?
王:在中国传统的学术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要的学术思潮,即先秦百家之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以及清代朴学,就学术成就而言,清代学术则超过以往任何时期。这个院的宅主是当时清朝的盐商,所以我选择这幅“朴学尊纪注,清诗缘性情”的对联,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吻合。
张:据我所知,由于您对书法艺术的痴迷,醉心书艺,积极参与,取得了许多全国性的大奖,您能谈谈获得哪些奖项吗?
王:这个不用谈了。荣誉只能说明过去,我在书法这行里还是个初学者。我目前需要做的是要奋力拼搏,向古人学习,向书友学习,把成为大家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勇往直前,在书法这个崎岖小路上攀登。
张:您在不断临习与创作的过程中,还经常参加一些大型书法活动,您觉得参加这些活动对您的书艺提高有何帮助?
王:能够取长补短。参加一次书法活动,有一次提高,在一起切磋技艺,听听书友们的见解,看看大家们的杰作,对自己有非常大的好处。
王地位先生(左)与中国艺术家联盟主席张胜利先生(右)在书画论坛上
张:截止目前,您已参加过二届中国书画艺术走向何方高峰论坛,您能谈谈参加书画论坛的收获吗?
王:参加书画论坛对于我自己来说收获非常大,大家聚在一起,畅说欲言,各自谈谈对书画艺术未来的走向,对书画界存在的问题互相切磋,并且可以借此机会得到书法名家的指点,对自己的书法提高很有帮助。
张:驱车千余里参加书画论坛,您的参与精神令人感动。正是像您这样的书法家才会为艺术不惜代价,为书画事业的的振兴鼓与呼,您给大家谈谈您在论坛上的所见所闻吧?
王:我这不算啥,我在会上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书画家太多了。其中,七十多岁的中国黄河草书研究院副院长裴太平专程从山西赶到河北,并在大会发发言,其精神令人感动,我也很受鼓舞。张胜利先生为我们书画界的朋友们提供这样一个平台真是功德无量,他选取的论坛模式很好。因为这里不是一言堂,而是交流的园地,成长的台阶。另外,此次论坛上持不同见解者也不少,我记得有一位同志发言后,另一位不同意他的观点,就直言不讳地提出来。这很好,真理越辩越明。只有大家畅所欲言了,彼此都有启发,这样才能共同进步。参加这次论坛不但能够和许多名家在一起交流,并且又能看到曲阳的人文景观,曲阳有三宝:北岳、定瓷和石雕。我们这里离河北曲阳是一千多里,不是这次去曲阳,我是不会了解到曲阳的风土人情的。
张:由于论坛时间有限,您未能在论坛上畅谈您对中国书画艺术未来的走向,借此机会,我想请您简单谈谈您对书画艺术未来走向的看法,行吗?
王:行,我认为现在的中国书画艺术应当走向大众,走向市场。
张:是呀!艺术来自群众,理应服务大众,艺术只有走向市场,方能彰显价值,王先生说得太好了!
王:这只是一孔之见,不一定正确。
张:您太谦虚了,谢谢您百忙之中接受我的采访,也衷心祝愿您书艺不断提高,早日成为书法大家!
王:谢谢!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