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定,有一位77岁的老人热衷甲骨文研究多年,自费编写了近20部用甲骨文“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他的名字叫戴锡文。他说:“我想让更多孩子们在学习汉字的时候,也能了解每个字的起源,记住中国文字的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而甲骨文不仅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也是中国文化千年变迁的见证之一。
2017年在古玩市场一次意外的偶遇,让戴锡文迷上了龟骨上刻着的甲骨文,也与这些古老的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从那之后,他便不顾旁人的不理解,研究起这些晦涩难认的“古文”直到今天。
老人不仅买来了《甲骨文小字典》《说文解字》《字源(上中下册)》等书籍,还陆续收藏了50多片龟骨、兽骨甲骨文。为了提高研究水平,他还通过网络与甲骨文爱好者进行学术交流。
当完全掌握了一千多个甲骨文字之后,戴锡文还根据自己搜集到的资料,手写了一套更详细的《甲骨文字解》,详细注解了每个文字的意义、用法等。多年来,他还陆续自费编写了用甲骨文“翻译”而成的《三字经》、《中华文明起源至纪元》、《滕王閣序》、《百家姓》等20余部中国传统经典作品,这些书里的每个字都是他经过多方核实后亲手写下的。
为了让更多子孙后代了解甲骨文,对中国汉字的演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能够鉴赏汉字之美、感悟汉字之魂,戴錫文老人还在联络相关部门和机构,希望有一天能够带着自己的作品到学校,为孩子们普及甲骨文知识,共同守护汉字传承,为发扬中国传统文化贡献一份微薄之力。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