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亚运会即将闭幕,浙江所有参赛选手的亚运征程已全部结束。
此次,浙江共有98名体育健儿出征,共获51金21银8铜,同时创造9项亚洲纪录、12项亚运会赛会纪录,创造浙江征战亚运的历史最好成绩,不仅在参赛人数上是历届最多且位居各省(区、市)榜单首位,浙江籍选手夺得的金牌也列各省(区、市)第一。
在家门口的亚运会上,浙江迎来新的突破,令人振奋。省体育局局长郑瑶表示:“浙江选手在本次亚运赛场交出高分答卷,得益于省委、省政府和国家体育总局的有力领导,得益于刻苦训练、科技赋能等的有机结合,得益于社会力量等支持,也得益于家乡人民的热情鼓劲。”
竞技体育出成绩,并不在一朝一夕。浙江选手在本届亚运会出色表现的背后,是精密细致的组织规划,是科学完善的训练体系,是不断扩大的人才“蓄水池”,是广大运动员、教练员的刻苦训练以及科学严谨的保障措施。
老将创佳绩 新星正闪耀
老将弥坚、新秀冒尖,是本届亚运会浙江运动员呈现出的可喜局面。
7分06秒78,在亚运会赛艇女子轻量级双人双桨决赛中,随着邹佳琪和邱秀萍以绝对优势率先冲过终点,杭州亚运会首金诞生。其中,22岁的小将邹佳琪来自浙江。这是浙江的首金,也是本届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的首金,极大鼓舞了士气、振奋了精神。
本届亚运会表现可圈可点的,还有浙江泳军。9人参赛,共夺得14金7银3铜,占据中国泳军28枚金牌的半壁江山。同时,浙江泳军还打破了5项亚洲纪录、5项亚运会赛会纪录,展示了浙江游泳的“高质量”和“竞争力”。
其中,老将汪顺以打破亚洲纪录的成绩夺金,这位中国游泳队年龄最大的选手以4金1银1铜收官;徐嘉余延续上届亚运会夺得5金的表现,再次开出“五金铺”;叶诗文时隔9年再夺亚运会个人项目金牌。小将迅速崛起,19岁的潘展乐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中以46秒97创造新的亚洲纪录;18岁的余依婷突出重围,包揽女子200米、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巩固浙江女子混合泳优势。
在赛艇、帆船、皮划艇、龙舟等涉水项目上,浙江运动员也以新老结合的阵容,高歌猛进。4个大项共收获13金2银,尤其是帆船项目,突破了上届亚运会零金牌的局面。
作为浙江传统优势项目的射击,同样表现出色。5位00后参赛选手,勇敢扛起“家门口”赛场的大旗,收获4金2银1铜。17岁的黄雨婷更是一人独得3金,成为本届亚运会射击项目第一位“三金王”。
田径项目上,浙江4名参赛运动员获3枚金牌。谢震业在男子100米决赛中夺冠,并与队友合力摘得男子4×100米接力金牌;34岁的女子撑竿跳老将李玲以4米63的成绩打破赛会纪录夺冠,实现亚运“三连冠”。
此外,本届亚运会浙江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年仅15岁的体操运动员张欣怡,与队友合作获体操女子团体冠军;国际象棋00后小将朱锦尔获亚运会女子个人金牌,是继浙江培养出该项目世界棋后诸宸、许昱华和棋王丁立人后的又一新生力量……
目前,浙江运动员队伍已形成良好的新老衔接态势。
“浙江后备人才的力量很强大。”郑瑶表示,通过实施优秀教练员、精英运动员“双百工程计划”等,浙江强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以游泳、射击、羽毛球为例,目前浙江新周期布局游泳5000人、射击1500人、羽毛球2500人,为项目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部分运动项目的选才也大胆改革,从原来的面向省级比赛前八名,调整为遴选各设区市的前三名,以挖掘更多后备人才。
训练不停歇 保障更科学
亮眼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运动员、教练员夜以继日的训练。自杭州成功申办亚运会以来,浙江运动员、教练员始终保持昂扬斗志、刻苦训练。
登上领奖台只是一瞬间,背后是日复一日的坚持,是汗水的堆积。一直以来,浙江运动员、教练员铆足了劲,为的就是五星红旗能在“家门口”升起。
我们看到,年仅22岁的邹佳琪却有一双布满老茧的双手,由于赛艇项目不允许戴手套,她的双手长时间与桨摩擦,起泡、流血不可避免。但训练期间,她总是包扎后继续埋头苦练。这双手,也是运动员刻苦训练的缩影。
当然,在当今的竞技体育赛场上,运动员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背后比拼的还有更科学、更精细的训练和保障体系。
这些年,浙江实施“一人一案一团队”保障机制,即对重点运动员、重点运动项目进行重点保障。同时,坚持刻苦训练与科技赋能并重,推行从严、从难、从实战出发、大运动量的“三从一大”科学训练计划,有针对性地补弱提能,提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此外,浙江还对标世界顶尖运动员,采用数字化手段,正着力打造“冠军模型”,以期让日常训练备战更加精细。
作为浙江竞技体育的大本营,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有关负责人说:“为了给运动员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学院配备了专门的科研机构,组织开展了优秀运动员运动能力综合评价等研究项目,专业团队可以精细测试运动员哪部分肌肉还缺乏力量,再加以针对性提升。”
以游泳为例,除了常规的训练安排,浙江游泳队会借助智能方式,更科学有效地辅助训练,教练员也会在日常训练中和体能教练密切合作,针对不同队员的特点设计相应的训练动作,并与科研人员分析国际先进的训练方式,掌握最新动态。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游泳系主任王伟表示,如通过水下镜头、测血色素等方式,更深层次了解运动员每一堂训练课的成效。
不仅如此,在培养运动员的过程中,浙江坚持“请进来、走出去”。近年来,浙江游泳、羽毛球、射击等项目积极向国家队输送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并以多种形式与国外高水平队伍进行合作交流,切实提高训练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社会力量加持 项目多点开花
本届亚运会,另一个现象让人惊喜——除游泳、水上、射击、田径等优势项目外,浙江在跆拳道、空手道、克柔术、龙舟等多个项目中,都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一方面,这得益于浙江在社会力量办体育改革中的不断探索。
“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的浙江,率先构建了竞技体育发展新模式,借助民间资本与社会力量开拓新领域、结出新果实。”郑瑶告诉记者,在征战杭州亚运会的浙江选手中,包括空手道、霹雳舞、轮滑以及智力项目中的桥牌等运动员,都属于社会力量培养,围棋、柔术、克柔术、龙舟等项目,则是借助体育社团组织的力量共同培养。同时,中国象棋、国际象棋项目的发展与壮大,同样离不开社会力量支持。
比如,李巧巧取得空手道女子组手68公斤级金牌,为浙江夺得历史上空手道首枚亚运会金牌。成立于2017年的浙江空手道队,正是依托社会力量办体育、省队市办的形式组建而成。浙江空手道队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对融合新机制的探索和实践成就了浙江空手道的发展,也让我们更有信心去争金牌。
另一方面,浙江群众体育的蓬勃发展也助推了竞技体育的进步。
以龙舟项目为例,这个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此次浙江共有10人入选男女阵容,夺得5金1银。在赛事举办地温州,龙舟队有着独特的模式,大部分由各村干部、企业家、个体户及龙舟爱好者自发组成。省龙舟协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该项目在亚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正是浙江群众体育开展的最好印证。
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
杭州亚运会是新起点,浙江健儿已经瞄准新目标。在竞技体育层面,最重要的就是紧盯巴黎奥运会,努力捍卫“届届奥运有金牌”殊荣。此外,还要充分利用、挖掘“亚运遗产”,借助丰富的亚运场馆资源,争取更多国家队训练基地落户浙江,引进更多高水平国际国内大赛,推动浙江竞技体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