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5日,在临平体育中心举行的杭州亚运会男子排球半决赛上,中国男排以3:0战胜日本晋级决赛。继2006年多哈亚运会后,时隔17年,男子排球队重回决赛赛场。
蛰伏多年,再成焦点。夺冠之战就在9月26日晚上。
在昨晚半决赛,中国队中,有4名队员来自浙江男子排球队——李咏臻和王滨,同为杭州萧山区少体校培养输送;张景胤和张冠华,则是台州温岭输送的队员。
在中国竞技体育的版图里,一直存在着“体育之乡”这样的特别区域,温岭就是其中一个。以它为观察样本,我们探寻国家排球队员的成长,追问浙江小将们如何从县城走向世界。
慧眼,带回苗子
在半决赛后采访中,中国男排队员张冠华特别提到,赛前收到了徐敏教练的鼓励,觉得很温暖。去年,中国队在第7届男子排球亚洲杯比赛夺冠之后,MVP(最有价值球员)张景胤在视频里也感谢了徐敏教练,他说:“是他让我走上职业排球运动员的道路,对他永远充满了感恩。”
他们共同提到的这位启蒙教练——徐敏,是温岭市新河中学排球教练,也是台州排球队主教练,在基层排球队教学已经20余年。
9年前的春天,徐敏连夜飞往沈阳,接回了这个他一眼看中的孩子——张冠华。过了一年,另一位队员张景胤也从江苏跟着他来到温岭。
在基层担任体育教练,“选材和育苗”是他们最重要的任务。驻扎在学校里观察、飞往全国各地挑选苗子是徐敏的日常,独具一双识人慧眼也是他们必备的技能。
徐敏说,自己第一眼看到张冠华,觉得“就是他了”。这个看起来腼腆内向的孩子在身高、比例和线条都有着惊人的天赋,虽然话不多,但是眼睛里能看到在沉静中积攒的爆发力。
徐敏形容自己选人有种经验造就的微妙直觉。第二年,当他见到张景胤,短暂的相处过程中,他感觉到这个孩子身上有股一点就透的“灵气”和非凡的“球商”。
运动员的成长过程,也是一个又一个教练的接力过程。在所有的竞技体育项目里,启蒙,都是极为关键的时期。
作为他们职业生涯里的第一位教练,徐敏很清楚,把他们从天南海北带回温岭的时候,都是好苗子,但也是两张“白纸”,现在他要在白纸上慎重落笔。
从基本功教起!徐敏观察他们每一次的训练和比赛情况,给他们排定队内角色,根据他们不同的性格和习惯来量身打法。徐敏一直觉得,教练是一个塑造者,好的教练教的不仅是技术,还有品格。
“两个孩子刚来的时候年龄都小,也可能出现心性不稳的情况,再加上他们不是本地人,我也更注重他们的训练之外的教育和关怀。”徐敏回忆,每当逢年过节,学校里的几个教练都会带上这两个孩子出去吃点好吃的,“他们选择我们,选择温岭,那我们也要在铺路上尽到最大的努力。”
这位基层资深排球教练的经验直觉和努力都没有被辜负。2017年的天津全运会上,两位队员的表现惊艳了全场,“算是打出来了”。之后,他们一路飞速成长,从省队到国家队。这次通过杭州亚运会的赛场,徐敏再见到他们,往日的一幕幕又浮现在眼前。
摇篮,这样炼成
许多人好奇,这个小城里的温岭市新河中学,为什么能被外界称为“孕育排球人才的摇篮”。
在新河中学的校史馆里,或许能找到答案。
这里陈列着一张上世纪六十年代排球比赛的黑白照。照片上,穿短袖的学生高高跃起,一个“扣杀”,激情无限。早在1965年,新河中学就组建了第一支排球队。
“那个年代条件艰苦,没有运动场地,拉张网就练。去外面打比赛,同学们没有统一的着装和鞋子,穿什么的都有。就是一支‘草台班子’”,校长梁凌志说,但热爱可抵万难,排球特色能够发展起势,关键还是在人,“我们有好的排球老师。”
场馆内,瘦高的少年们正在挥汗如雨,一旁,教练不时指点。徐敏说,排球训练有基本功、后期技战术、力量训练等,排球队有多位教练,每个擅长的领域不同,教练团队的搭配也有门道。用心播种浇灌,新河中学排球队历年来除了进入省队、国家队,单招单考升入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学院、武汉大学、井冈山大学等高校的学生占80%以上。
在温岭市新河中学校门口,能看到一行醒目大字:“因你,我走向远方”。
这些从温岭走出去的学子心系母校,一代接一代延续着排球队教练师徒接棒的传统。第七代教练徐敏说,“单是我的学生,就有30多人在温岭各所学校担任基层体育老师。”
夕阳下,校园喧闹起来,操场上更是人声鼎沸,学生们正在进行气排球比赛。排球选修课程、排球社团活动、创编排球体操、组织排球赛事……这里,处处能感受到排球的浓厚氛围。今年2月,中国女排主教练蔡斌率领集体队员在温岭进行封闭式集训,得知有新河中学这样一所传统排球特色学校,欣然前往。
温岭中学排球队队员张书博仍然记忆犹新,“见到偶像非常兴奋。我们抢着去请教,比如拦网的动作、手形应该怎么样,扣球挥臂的速度怎样更快。”他在新河中学排球队担任副攻,去年这支队伍在省第十七届运动会男子排球项目上夺冠。“我们知道,学校的排球队里培养了国家队员,给了我们很大的鼓舞,也期待自己能通过努力,走上更大的赛场。”
从“草台班子”到全国青少年排球特色学校、全国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温岭新河中学经历了很长的积蓄期。如今,学校的排球队代表台州市参加了国家级、省级各个赛事,为省队、省体校输送了近50名优秀人才。
路径,体教融合
随着中国男排一路披荆斩棘冲进亚运总决赛,温岭新河中学、萧山区少体校,也进入更多人的视野。全省各地,上百所基层体校也正在崛起,他们正源源不断挖掘、输送好苗子。
“一路走来其实并不容易。”赛后,运动员李咏臻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小学开始,自己对排球就有浓厚的兴趣,尽管如此,在面临着极大竞争压力的时候,也曾犹豫过前进还是放弃。
如何实现基层体校可持续发展,让好苗子们坚持走下去?在萧山区少体校校长高玲看来,体教融合,是一条路径,也是他们最大的特色。
“我们不仅重视训练和比赛,也重视日常学科教学。”高玲认为,想要竞技体育持续高水平发展,基层业训不能松。“上午校车会送学生们去学校上课,下午再接回来集训。晚上的时间也会留给孩子们晚自习,尽可能保证学习时间。”去年,萧山少体校体育和教学取得双丰收,输送运动员到国家队1人,省队10人,市队53人。此外,输送的16名运动员,也被中山大学、苏州大学等15所高等学府录取。
2020年4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新时代体育强国建设在青少年体育领域改革的着力点。3年来,浙江的基层学校享受到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学生也在体育竞技和文化学习上找到平衡点,各所学校还通过发展社团、组织比赛等途径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满足学生的体育多元化需求。
在此前采访中,前中国女排主教练俞觉敏曾说,回到绍兴任教后,他逐步探索组建“专业的教练+学校体育老师助理教练”的复合型训练团队,以鲁迅小学教育集团、绍兴一初教育集团为“市队校办”训练基地,利用每天放学以后、节假日等时间科学训练,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运动的快乐。
体育绝不单单是体格的训练,它对于人的成长具有全面的价值。“我们希望每一位孩子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用武之地。”高玲说。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