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如何打造出一个个性格不同、各有千秋的村庄?这不亚于一个世纪拷问。牵动全国乡村振兴的策略,已经走过了数年的历程。而在经济发达、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较小的浙江省杭州市,这个乡村建设已然蝶变为“美丽城镇”“未来乡村”。如今,从容貌妆扮到内涵丰盈,乡村需要思考本质,深掘“内秀”。
图片:“大樟树下能议事”的杭州市余杭区的小古城村
一
中国的乡村面貌近几年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
从村容村貌,到道路修葺;从房屋改造,到各类基础设施建设,一个个欣欣向荣的新农村散落在祖国大地的山区、平原、海边。
地处江南的浙江特色更明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本有的低纬度,使得这里的平原、山区四季常青,风景秀丽。而已经实施了二十多年的“山海协作工程”给这里的乡村带来了比其他许多省区更显著的变化。
这是城市反哺乡村、振兴乡村国家大方略带来的嬗变。
即使在浙江南部、中部、西部那些安卧在大山深处、曾经与外界交流不易的村庄,也在这一方略指引下变得四通八达、不再道路阻且长。
面貌的变化有目共睹。这在全国也大同小异。
诚如乡村建设初启程时的一个基本目标: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水平、标准、档次可以因地而异、高低有别,重点是保障基本功能,解决突出问题。
乡村建设行动的重点任务概括起来就是“183”行动:“1”就是制定一个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8”就是实施八大工程,加强道路、供水、能源、物流、信息化、综合服务、农房、农村人居环境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建设;“3”就是健全三个体系,改善农村公共服务和乡村治理。
这个简略且内容丰富的规划,促成了前所未有的“山乡巨变”。
二
每一个村庄都有自己的“灵魂”,乡村振兴很重要的任务就是寻找到这个“魂”。
那么,如何从妆美容貌到锻造灵魂,实现乡村个性化,就成为一个必须思考的主题。
放眼全国,这种乡村容貌的变化已经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加了对城市的吸引力,自身的个性特色也在逐步演变为经济发展的拉力。
但是,毋庸置疑,乡村要完成从容貌的清新脱俗到内涵的丰富多彩,还有一段很长的旅程要走。有些村庄,仅仅拥有了容貌上的美丽,尚需在“内秀”上纵深思索、细心挖掘。
在浙江的许多村庄,这种探索显得尤为急迫。
2016年,浙江推出了《浙江省深化美丽乡村建设行动计划(2016-2020年)》。浙江从“新村美”“协调美”到“全域美”,从美丽乡村到乡村振兴,已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图片:携手邻村迈向共同富裕的淳安县下姜村
因地制宜,把拥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真正属于乡村个性的深层优势,是一致的思路。但绝不会像通过投资就可以改变村庄的容貌那样简单,需要综合考虑,在不同侧面的共同作用下丰富乡村的内涵。
在浙江的许多山区村庄,“农文旅”“农工旅”“一二三产融合”是寻求突破、赋予村庄内涵的切入口。
浙江通过产业转型、乡村改造、设施配套、生态治理、文化传承等一系列努力,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和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与政策体系的建构等方面,均有了明显改善。
2019年9月,浙江宣告开启全面推进新时代美丽城镇建设的新征程,计划将1000个左右的小城镇,打造成环境美、生活美、产业美、人文美、治理美的“五美”城镇。
这个乡村“五美”建设工程,成为乡村扮美环境、丰富内涵的一个基础标准。
这种有益的探索,也是乡村面貌由点及面,焕然一新,从“一处美”拓展为“一片美”、从“新村美”拓展为“协调美”的渐变过程。
在浙江“七山一水两分田”的大地上,不仅有体现江南水乡的田园韵味、青山绿水的乡愁醇味,而且还要有体现城乡融合的现代之美。
这些,都是在乡村面貌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开始给乡村增加内涵的艰辛努力。
乡村建设在听从时代的召唤,在顺应数字化、信息化发展趋势,要在以“魂”为本的内涵上纵深探索。
三
那么,如何真正实现乡村从容貌到灵魂的跨越?并以此打造出一个个“性格”不同的村庄,真正留住乡韵和乡愁?
这是一个拷问乡村建设者的重要问题。
乡村建设不仅包括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包括乡村治理机制培育、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社会公共服务和乡村文化建设等。
寻找乡村各具个性的“魂”是一条务实的路径。这个“魂”其实就是内涵,乡村建设要打造出品格和文韵的各有千秋,需要在这些方面更加努力。
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从人口、居住、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方面进行科学规划、有序推进。
“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尤其是前者对于乡村未来的生活愿景,以乡村居民为主体、城市人参与的乡村建设体系会融入更多的有益成分。
而打造村庄个性一个重要的入口,就是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
尤其要防止机械照搬城镇建设模式,城市与乡村要各有功能和韵味,最终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推进城乡融合也不是要把乡村建设成“城市”,而是让其各居其位,比如利用新技术便捷乡村服务,打通数字乡村服务村民的“最后一米”。突出数字技术与乡村经济的深度融合,加快乡村主导产业数字化转型,基本实现农业产业的数字化。
一个不容忽视的大略是,要注重乡村旅游价值的挖掘以及特色的塑造,“活化”非遗、传统古村落等遗存,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开发与利用中相互协调,激活乡村价值。
深度挖掘出“旅游+”模式,把美丽乡村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和农村农民增收致富的优势,真正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图片:文武兼修的杭州市临安区上田村
美丽乡村要实现文化产业及旅游产业发展的双向融合,应基于“文化+旅游”产业资源的开发,做好对特色产业资源的挖掘,使美丽乡村的发展建设带动乡村地区多产业融合发展。
凡此种种,都可以归为乡村建设在深挖内涵上的一些路径。
到如今,不少地方“一面是乡愁、一面是烟火气”的乡村建设探索正在走向纵深。
其目的就是要让乡村实现从容貌到内涵的内外变化,以各自独特的个性铺成于祖国的千山万水间。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