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铜墙铁壁”挡“烟花” 水利“数字眼”筑牢防台安全线
【导语】继续来关注浙江新闻频道推出的《水润浙东 逐梦共富》系列报道。今年的两个台风,“烟花”和“灿都”给我们浙江带来了不小的影响,持续的强降雨,多地水位告急,关键时刻浙东引水工程扛起了排涝的大旗,219座排涝泵站开足马力,守护一方的平安。今天我们就去看看浙东水网如何织出防台安全线。
【正文】碧空如洗,街头巷尾人来车往,宁波余姚已经恢复了往日的繁忙和活力。台风“烟花”期间,余姚是宁波各县(市、区)中雨量最大的,7月25日,一天雨量达239毫米。当时,不少生活在姚江边的市民都担心,余姚会像2013年“菲特”台风期间一样,出现严重的城市内涝。
【同期】余姚市民 陈先生:“烟花”当时下了好几天大雨,雨很大,感觉比“菲特”台风那次还要大。“菲特”台风那次,我们城区都进水了,水都淹没了我车子的轮胎,这次内涝好像没有“菲特”台风那样严重,城区很平稳的。
【正文】“烟花”台风给浙东地区带来的过程雨量明显超过“菲特”台风,持续时间也是“菲特”台风的一倍。在余姚水位站,“烟花”台风的水位线比“菲特”台风高出了0.13米。在水位更高的情况下,余姚城区却没有发生重大内涝,也没发生“菲特”台风期间的洪水漫堤、城区大面积受淹等情况,这也得益于今年刚刚运行的姚江上游西排工程。
【同期】浙东引水上虞枢纽现场负责人 张烨栋:随着“烟花”台风的影响逐渐加大,我们关闭了通明闸,通过舞台强排机组往曹娥江进行强排。整个“烟花”台风期间,向曹娥江西排总共是3530万方,相当于两个半水库的水量。不往余姚城区排,减轻余姚城区的防洪压力。
【正文】台风烟花期间,数字化平台,也给水利工程调度节约了宝贵的时间。浙东引水工厂沿线所有的闸站的所有数据,以前都需要人工频繁的到现场去核实,现在所有数据都集中到数字化大屏上,便于统一调度。以前没有西排工程,上游的水都要通过姚江流向下游,特别是绍兴上虞的地势比宁波高,水位也高出两米,如果遭遇暴雨,余姚的后果不堪设想。
【同期】余姚市水利局工程科科长 吴焕苗:现在这个水就可以通过西排工程,把水强排到了曹娥江。通过曹娥江再到出海口,总的排水量达到了3500万方。我们后来计算,这个水量会导致余姚城区水位上涨20到30厘米左右,受淹的面积会进一步扩大,损失也会增大。
【正文】魏巍大闸,挡潮蓄淡,安澜镇流,守护了浙东一方百姓的平安。在重构的浙东水网中,这一江奔涌的春水,也正带领浙江追逐共同富裕的梦想。
(2)浙东引水工程全线贯通 惠及浙东地区人民
【导语】浙东地区位于杭州湾南翼,人口密集,经济发达,但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浙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舟山曾一度居民饮用水特别紧张。而现在舟山人再也不用为喝水发愁了,这得益于浙东引水工程的全线贯通。近期,新闻频道推出《水润浙东 逐梦共富》系列报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浙东引水工程,跟着一泓清水向东流,寻找共同富裕的密码。
【正文】高温酷暑,河湖干涸,用水困难,2003年浙东遭遇了那场50年一遇的高温干旱,宁波、绍兴、舟山三地近90万人饮水困难,舟山不少偏远的小岛甚至要考船运装水,解决百姓的生活用水问题。身为土生土长的舟山人,叶珊君说缺水一直是舟山的一块“心病”。
【同期】舟山市民 叶珊君:那时候我们还比较小,夏天的时候会出现定时定量供水。水来的时候每家每户都打开水龙头,在那里装水。家里所有能装水的容器,反正都装上。因为这个时间段一过,自来水就没有水了,这种情况我们舟山人民都经历过。
【正文】浙东地区人均水资源量约830立方米,仅为全省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舟山人均水资源量仅605立方米,缺水问题严重制约浙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2003年开始,浙江开始谋划浙东引水工程,划区域引水。历时18年,浙东引水工程全面建成,是我省跨流域最多、引调水线路最长、受益区域最广的水资源战略配置工程。
【同期】浙江省钱塘江流域中心 郑彬:舟山以前的生活用水就是靠天吃饭的,就是靠天上下雨。现在我们通过萧山枢纽引三江水——钱塘江、富春江、浦阳江的水,引到曹娥江,引到宁波,年预计引水量是3.19亿立方米,相当于23个西湖。舟山的水量分配是1.27亿立方米。
【正文】从宁波姚江取的水经过海底管道,一路往东就到了舟山大沙水库。以前这里只是一个小村庄,常年没有积水。而现在这里成了舟山人生活用水的重要来源。
【同期】舟山市水务集团工作人员 孙平军:大沙水库我们现在能储存888万立方米,主要用来供应舟山城市供水,生活饮用水。仅仅大沙水库蓄满,就能供应舟山大概一个月左右的生活饮用水。
【正文】跨区域引水,惠及的不仅有舟山,还有宁波。以前余姚由于缺水,当地村民种植水稻比较少。现在,通过浙东引水灌溉,荒芜的滩涂盐碱地摇身变成生态园,秋风拂过,一片金黄色的稻浪翻滚而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同期】余姚正大生态园 工作人员:有这个项目以后,用水保障能达到100%,确保我们灌溉用水。产量提升比较快,我们刚开始的时候,产量是1000斤不到,我们现在能达到亩均1200斤。
【正文】沿着浙东引水工程的线路,踏上这片春水润泽的土地,梦想在这里成为现实,舟山人民用水有了保障,沿线城市发展有了坚强后盾。一泓清水向东流,将给更多群众带来福祉,也帮助更多地区创造财富。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