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发现“赣南道东关”石柱】QQQ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近日,江西赣州江南宋城文化研究院组织人员在赣州城东贡江河道考察时,在赣州市建春门外古码头发现一块刻有“赣南道东关”字样的碑石柱。该石柱残碑长约60厘米,宽约30厘米,四方柱形,石柱上刻有“赣南道东关”,另有残字“罒”。
据赣州市博物馆原副馆长张嗣介介绍,这块石碑疑似为清代赣南道税务机构“东关務”设立的石柱。清代赣州设立税务部门“东关務”“西关務”,以赣州古浮桥为卡点,主管东河西河两地税务。
据悉,清代“赣南道”存续时间很短,并且相关纸质资料记载较少。该石柱的发现,是这段历史的重要佐证,对研究当时赣州的码头文化、经贸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该碑石柱已被运回赣州市博物馆收藏并作进一步研究。
【碑最早是用来做什么的】
春秋时就出现“碑”这个名称,但它当时是宗庙里拴供祭祀用的牲畜的石桩子,同时,人们也根据它在阳光下投出的影子的方位来推算时间。到了战国时期,大贵族殡葬时,由于墓穴很深,棺木要用轳辘系绳缓缓放下,“碑”,就是那时装轳辘的支架。殡仪结束,往往把这个支架留在墓地里。后来,人们为了纪念逝者,就在这块现成的大石头上面刻字,追述前人的“功德”,于是就出现了纪念性的碑。直到西汉墓地石碑的上部仍凿有一个圆孔(叫作“穿”),这是来供悬棺下葬用时留下的痕迹。我国现存最早的墓碑就是西汉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的“鹿孝禹碑”。到了东汉,树立墓碑的习俗已广为流行,并一直沿用至今。
【碑与帖根本区别在哪里】
碑和帖是有差别的,在刻石中归于彻底没有相同的两大类。
从方式上分,即竖者为碑,横者为帖。因为旨正在流传,因为文字正常都写得堂皇小气,晦涩松散。帖,它的艺术手段更浓重些,把手笔描摹上去刻正在木上或者石上,再传拓于纸上,供人观赏进修。因为它大半都是出名的墨迹,前人视为经典,因而众人的习气,但凡是竹刻或者木版画流传上去的善本,均统称之为帖。碑、帖虽是同为竹刻(除帖全体为木版画外),却是有差别的。其差别并没有正在于石头的反正方式,而起源于它们的本质和用处。刻碑的手段,把名流的遗事、名胜的沿革以及法令、法则、禁约等,将形式公诸于众,有引人留意和销毁作用。帖则是把出名的书迹摹刻传播的一种仿制品。古代的大贤们都喜欢用汉白玉为载体来做碑和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