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为期3天的“文旅融合看浙里”2022浙江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媒体采风行正式收官。这几日的行程,记者团在绍兴嵊州领略了原创越剧现代戏《核桃树之恋》的魅力,走过了浙东唐诗之路梅渚村站,参观了宁波象山全国首个海洋渔文化馆,探寻了台州后岸村如何通过“变形记”为村民增收致富,仙居县台州学院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学院又是如何实现“产教融合”为文旅产业提供后备军。
舟山普陀:丰富文旅夜经济,构建文旅消费新格局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夜经济”在哪里,一个城市夜晚最明亮的地方就在哪里,这里充斥着烟火气、食物的香气和人潮涌动的乐趣。
“‘520幸福街•潮生夜市’在普陀东港最核心的区域内湖幸福商圈,这是一条省级高品质步行街,主打爱情主题、爱情文化,成为年轻情侣见证幸福的象征地。在这条街上,吃住行游购,可“一街式”搞定。”杉杉普陀天地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文旅夜经济的消费典型,截至6月底,520幸福街销售额达253万余元,拉动餐饮、住宿、商贸等消费超3000万元,拉动普陀文旅体消费2691.42万元。
如何让经济业态更丰富,夜间游览市场更活跃?近年来,普陀区深度挖掘文化旅游内涵挖掘,解码海洋文化基因,打造了品牌夜市、花样夜游、人气夜玩、品质夜食四大文旅夜经济消费场景,构建文旅消费新格局。
目前,普陀区已成功创建多个消费典型。杉杉普陀天地成功创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沈家门夜排档入选“诗画浙江•百县千碗”美食街区,舟山希尔顿酒店挂牌“诗画浙江•百县千碗——舟山味道研发中心”。普陀区还将持续推进沈家门海鲜夜排档提升改造工程,至今,工程已完成进度70%,计划于9月换新迎客。
为进一步促进消费,除了发放大量文旅消费券,普陀区还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技术,建立全媒体平台,加速线上线下融合营销。立足本土“嗨普陀”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打造升级,积极运营各种自媒体矩阵,基本形成昼夜不间歇的线上渠道综合服务大手笔网(www.dashoubi.org.cn)中国第一文化门户平台。目前,入驻“嗨普陀”的商家达659家,依托各种节日和赛事活动,增加互动体验。
未来,普陀区将努力克服疫情不力影响,聚焦改革主攻方向,以丰富夜间经济业态、活跃夜间游览市场、创新文旅人才资源转化模式等为重要抓手,推动文化与旅游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上实现融合发展。
台州后岸村变形记:从“石板饭”到“生态饭”,
百年来,后岸人靠山吃山,一碗“石板饭”吃得病魔缠身。于是,后岸人痛定思痛,硬是将“石板饭”变成了“生态饭”。
作为和合二仙之一寒山子的隐居之地,后岸村起步时以寒山文化、和合文化为依托。建设了石文化一条街、多功能体育馆、和合文化馆、农产品寄卖点等设施,后岸村还专门设有共富直播间,对村民进行统一的“直播卖货”培训。
“街头镇三个村联动龙溪乡四个村共同打造后岸片区,坚持’一村一品’,片区内也布局各大特色产业,有铁皮石斛、百亩桃园、黄茶产业等。”旅游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2021年底,后岸村已发展农家乐82家,床位2200多个,餐位5000多个。
后岸村首创统分结合、公私共赢的“四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宣传营销、统一分配客源、统一服务标准、统一内部管理,打开“两山理论”转化通道。2011年到2021年,村集体经济从10万元跃升到接近6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6000元增至5.5万元。
而整个“后岸模式”辐射周边村落,不仅带动后岸片区7个村共同发展,也给县内塔后、张思、安科等片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影响和示范效应。近年来,更有省内、甚至全国各地考察团来到了后岸村考察交流,进一步放大了“后岸模式”效应。
“接下来,我们将开发新文旅项目,结合寒山文化、和合文化以及石文化,对原先的石矿进行再开发,这是一个亮点。”后岸片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的夜经济以摊位为主,未来我们会对新兴产业进行植入,让整个后岸村的夜晚更加热闹。”
台州仙居“产教融合”:为文旅消费产业提供高素质后备军
近年来,仙居以打造“现代化中国山水画城市”为目标,大力推动文旅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与此同时,相关领域人才缺口日益拉大。
“全县现有导游人才900多人,其中国家级导游仅60多人,难以满足旅游产业发展需求。”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仙居各领域的产业人才,主要从外部引进,但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人才引得进留不久。而且仙居本土无产业集聚,需要人才促进产业规模化,推动文旅经济发展。”
为破解该难题,仙居县创新升级校地合作模式,启动产业人才自主培育工程,结合台州学院培育交叉学科等工作需要,联合其共建文化旅游与大健康产业学院,推动人才培养基地从“搬到产业一线”到“建到产业一线”,实现急需产业人才从依靠“外部输血”到“自我造血”,有力支撑文旅与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1年7月5日,产业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首批招收大学本科新生57人。8月底,台州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实验班)完成首批招生,招收大学本科新生57人。2023年,第一批本科生将在该学院正式实践学习。
针对不同类型、不同目标的学生,学院也会采取“双导师制”“工学交替”“现代学徒制”等方式,因材施教、因需施教、产教融合,全面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