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人奋进的春天,浙江开了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
4月19日,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杭州召开。自2020年以来,围绕制造业,浙江已连续三年召开如此高规格的大会。
当下,中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多重挑战。尤其疫情多点散发,让经济面临更严峻考验。此时浙江及时发出最强音——加快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全力建设制造强省。
制造强省,何以建成?记者发现,与会的三张“新面孔”中,藏着最好的答案。
传统制造的新变化
这是一张熟悉的“新面孔”。
一提到绍兴,很多人脑海中浮现的是酱缸酒缸染缸“三口缸”。当天大会上,作为设区市代表发言的绍兴,却展现了一张新面孔:连续10年获全省“腾笼换鸟”考核先进市,入选新智造试点的产业集群居全省第一……
这一切并不容易。绍兴是我省制造业大市,传统产业体量一度超过工业总量的六成。早在2014年,绍兴就遭遇发展“天花板”,工业增加值连年下滑,2016年时排名全省倒数。2017年,绍兴成为浙江唯一的省级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综合改革试点市。也就是说,浙江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看绍兴!
担当使命的绍兴,选择奋起直追。
记者注意到,绍兴市领导在发言中引用了一个公式:传统产业+数字变革=新兴产业。这反映了一种“有中生优”的坚持。
原来,绍兴借全省数字化改革“东风”,分行业推进“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建设,已有织造印染、电机、轴承、化工、生物医药5个行业入选全省产业大脑建设试点,居全省第二。
科技赋能捅破传统产业一个又一个“天花板”。绍兴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感慨:产业没有天花板,有天花板的是人的思维和理念。
新旧转换中,绍兴也在不断放大“格局”。
我们熟知,传统制造业与县域经济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一次,绍兴却选择以市域为单位优化生产力布局。近年来,绍兴已推动印染企业搬迁至柯桥印染集聚区、化工企业集聚至杭州湾上虞经开区。
这样的“跨域整合”,变“散装”为“集装”,带来其印染化工新增产值近1000亿元,腾退用地1万余亩,新增技改投资530亿元;也在不断放大其化工产业上下游配套、左右端协同优势。
一挪一聚之间,实现了企业发展、产业升级、城市提升的“多赢”,也助推着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市的“凤凰涅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