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7日,民政部发布提示,强调“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3月18日,民政部相关工作人员回应表示:近期个别社会组织、企业、个人的违法旧衣回收活动较多且集中,提示是针对这一情况发布的。
3月18日,《公益慈善论坛》主编张以勋对记者表示,假慈善旧衣回收是影响慈善事业形象多年的难题。2019年,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就发布过“警惕以旧衣物等废旧物品回收为名的伪慈善活动”的提示,打击此类行为。同年,民政部设立慈善事业促进和社会工作司,进一步加强慈善事业有关职能。但由于此类仿冒慈善的回收箱背后多为小规模、地方性的经营模式,治理依赖地方政府的处罚力度和小区与居民的监督,治理私人回收箱乱象一直存在困难。
民政部发布“关于禁止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组织或者个人以慈善名义开展废旧衣物回收的提示”
黑色产业链屡禁不止
民政部提示:
捐衣前核实对方是否有公开募捐资格
仅需99元,便可在相关购物平台上买到写有“爱心捐赠”字样的旧衣回收箱,记者在相关购物平台上检索后得到这样的结果。据多家媒体调查报道,商家甚至会主动提醒客人在定制时加上“慈善”“公益”字眼,以回收到更多衣物。
张以勋告诉记者,还有一类不合规的衣物回收,是有公募资质的慈善组织将公募权出租给企业后,这些企业打着慈善组织名义回收衣物,但未按照约定将回收的衣物用于慈善。
民政部最新发布提示中的第二条,也针对这种情况做出警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应当严格按照慈善法及相关法规政策要求制定募捐方案……发现冒用本组织名义的,要及时发布公告澄清事实并向当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民政部就发布过“警惕以旧衣物等废旧物品回收为名的伪慈善活动”的提示。而后,整治、清理“伪衣物回收箱”的活动常常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展开。
2020年7月,广西柳州市柳南区民政局清理了辖区内172个“未公布公开募捐资格证书和经备案的募捐方案”的旧衣物回收箱。2021年2月,四川省江油市民政局发布公告处罚了4家设置爱心衣物投放箱的非慈善组织,拆除投放箱、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两万元罚款。
“(乱象背后的组织)都是小型的,没有特大规模的。”张以勋告诉记者,治理此类乱象,关键在于有的地方的民政部门有没有好好进行管理。
此外,居民的监督、小区物业的合规操作也同样重要。如四川省泸州市民政局在市民问政时回应表示:衣物回收箱的设置,由小区物管管理,该事项由住建部门审批。爱心衣物回收箱的设置需取得相关部门的许可,不可自行设置。
民政部最新发布的提示第三条指出,社会公众参加废旧衣物捐赠活动之前,请先核实活动举办方的合法身份和是否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可通过全国慈善信息公开平台“慈善中国”(cszg.mca.gov.cn)查询相关单位是否为具有公开募捐资格的慈善组织。发现不具有公开募捐资格却开展废旧衣物公开募捐活动的,可以向当地民政部门举报。发现假借慈善名义或者假冒慈善组织开展募集废旧衣物活动,骗取财产的,可以向公安机关举报。
穿二手衣的人越来越少,
闲置衣物该去向何处?
出于善意,公众通常希望对废旧衣物进行慈善化利用。2016年8月,民政部曾对一份政协委员提出的“关于建立废旧衣物回收再利用体系”的提案作出答复指出,目前废旧衣物的慈善化利用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是依托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开展捐赠衣物综合利用工作,二是依托慈善组织开展衣物综合利用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出现经常性的捐助活动,在没有企业化和社会组织化的背景下,衣物回收都是由民政部门组织,在街道居委会设捐赠站点。”中国公益研究院院长王振耀向记者这样介绍,我国以捐赠废旧衣物为主的经常性社会捐助工作始于1996年,后来在民政系统的推动下,全国形成了由3万多个社会捐助站点组成的经常性社会捐助体系。
“但现在情况有很大不同了,大家想象中穿二手旧衣的人越来越少了。”张以勋向记者介绍,这些被私人贩子收走的捐赠衣物中,较好的旧衣会被清洁,进行二次售卖;品相一般的会被卖给再生资源公司。
“在人们穿旧衣需求日益弱化的今天,消化旧衣需要新方式,废旧衣物的主人可以有偿或无偿地将衣物送回商业市场。”王振耀向记者介绍了国外慈善商店的模式,如:名为GoodWill(中文:好意)的慈善商店是注册的社会企业,由政府提供房间、办公场所来回收公众的废旧物品,物品经过整理得以重新卖掉。
同样,张以勋也提倡社区间、亲戚间进行闲置互换,或者将还有价值的二手衣物在各个平台上、活动中进行商业回收。
张以勋还介绍,对于品相没有那么好的废旧衣物,还有大量服装类快消品牌独立或者联合政府开展的旧衣回收活动。公开资料显示,快消品牌将衣物回收后,进行分解、提纯、拉丝,使废弃衣物再生为新的织物。
编辑:DEF168
最新资讯
新闻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