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最新资讯 > 正文

国际排联教练员蒋猛谈科技助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

文章来源: 作者:
字体:
发布时间:2022-01-06 09:28:59

 近日,首届中国竞技运动科学大会在上海体育学院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上海体育学院主办,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上海市人类运动能力开发与保障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市体育科学学会体能训练分会承办,是我国竞技体育领域最高规格的学术论坛。会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国内外深耕竞技体育一线的专家、学者和教练进行专题报告和主题讨论,与全国竞技体育从业者共同分享当今世界前沿的竞技运动科学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作为中国体育治理研究领域青年专家,浙江省男子坐式排球队教练员蒋猛受邀线上参加此次会议,并结合多年来在科技助力竞技体育的实践经验,和现场参会的专家学者进行交流研讨,首倡“科技引领竞技体育”的学术理念。HHH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

 
据悉,蒋猛是国际排联认证排球教练、美国体能协会注册体能训练专家,专注于体育治理、竞技运动训练和体能指导的研究与教育教学工作,并为各级体育部门、高水平竞技体育训练中心及多家大众健身俱乐部提供咨询服务。前不久,他所服务的浙江省坐式男排蝉联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冠军,提供体能陪练服务的中国男子坐式排球国家队在东京残奥会上荣获世界第七名的不俗成绩。
 
蒋猛指出,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的奋斗目标,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指明前进方向,也为我国竞技体育开拓创新提供了绝佳的政治机遇和政策窗口。竞技体育具有政治影响力、经济生产力、社会凝聚力、文化传播力、情感号召力等“五位一体”的综合属性,是体育“大家庭”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时代促进竞技体育高质量发展,主要动力来源于科技助力。
 
在国家体育总局总体部署下,各国家队在东京奥运会周期广泛重视科研团队、科学训练和科技助力工作。而中国竞技体育的不断突破离不开科学研究和技术研发,与竞技体育相关的科研工作已从早期总结凝练运动员训练和比赛经验的运动训练学过渡到以运动训练学为中心,旨在了解和提升运动员竞技运动成绩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竞技运动科学。因此,他认为要通过科技研发促进竞技体育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服务的有机融合,协同共促我国竞技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国家队与省队一线排球教练实践,蒋猛强调,精英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提升不仅依赖于运动员自身的辛勤训练,更依赖于科研化攻关、科技化服务和科学化指导,为精准解决运动员训练和比赛中的实际问题、预防运动伤病、康复治疗及提高竞技表现提供科技支撑。科技助力竞技体育,已从“备选项”成为“必选项”。
 
针对国内竞技体育运动队在科技助力方面的现有不足,蒋猛建议,应着重探索基础性与前沿性科学技术的学术成果,把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突破关键共性难题、服务一线训竞实践、构建协同治理体系,使我国从竞技体育大国向竞技体育强国迈进。具体而言,一是构建竞技体育跨学科协同创新平台,整合政府部门、科研单位与市场主体,聚焦运动装备、训练器材、科研仪器与生物技术等竞技体育应用性研究,开展多学科、跨部门联合攻坚,深挖运动员生理生化监控、教练员执教辅助、训练方法科学化等核心创新成果;二是开发软硬件技术创新应用,推进运动训练场馆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持续优化运动训练场馆、器材、设备及仪器,运动生物数据智能监控设备及运动员运动康复、体能恢复、运动营养、心理疗愈等保障设备;同时,根据科学训练规律,将各级各地各类科技助力仪器设备有机整合、系统集成,促进训练数据多源流共享和多渠道汇集,实现数据同步采集、高效传输和系统处理,规避广泛存在的“信息孤岛”和“数据鸿沟”,便于各运动训练团队及时掌握分析训练过程中精英运动员的运动表现,为生物精准监控、训练精准规划、参赛精准保障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创建无缝隙的竞技训练组织,革新治理理念与治理结构,倡导无缝隙组织的机构嵌合、人员组合和资源整合,形塑“训练、科研与保障”紧密衔接、高度融合的新时代竞技体育训练体系,从条块化配合走向协同化创新,为精英运动员提供专业化、个性化、高效化的“顾客导向型”运动训练与竞赛指导服务。
 
据悉,本次大会共分为“经典篇、创新篇和发展篇”三个专题,原上海体育学院院长姚颂平教授从前苏联运动训练理论学科体系和构建中国特色运动训练理论体系的建议两个方面进行大会主题报告;原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院长王瑞元教授进行了“运动生理学视角下运动训练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主旨演讲;上海体育学院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宇教授分享了“科技助力奥运:神经生物力学增能技术及其应用”的研究与下队服务经验。本次大会期间,还举行了全国竞技体育科学发展研讨会,研讨会由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教育训练学院院长高炳宏教授主持,线上受邀嘉宾与线下专家学者围绕新时代竞技运动科学相关前沿发展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
 

编辑:DEF168BBB大手笔网—中国第一文化门户网站